暑热难耐,谨防中暑
“我今天中午去菜地除草了,回来咋这么难受?这是怎么啦?”。“有啥不舒服?”。“头晕、耳鸣,心里难受,还想吐,浑身没劲”。哦,那你一定是中暑了,今天中午这么热,室外温度37度呢!赶紧喝一杯淡盐水,躺床上休息,把风扇拿过来吹吹,再给您弄凉水擦擦,以后千万注意,不要在大中午最热的时候出去干活,乘早晚凉快了再去。
让我给您普及一下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高温,高湿环境下,水和电解质过多丢失,发生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散热功能障碍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
常见病因:高温气候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原因。其次,高温幅射作业环境(干热环境)和高温、高湿作业环境(湿热环境)也易中暑,例如运动员在烈日下踢足球,建筑工人在烈日下高空作业都可能发生中暑。工厂里环境密闭、温度高,不通风也有可能中暑。婴幼儿、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精神疾病、以及心脏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群更易发生中暑危险。就是说凡可致机体热负荷增加或散热机能发生障碍的因素,均可诱发中暑。
中暑都有哪些表现呢?
1、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工作或生活一段时间后,出现口渴、乏力、多汗、头晕、眼花、耳鸣、头痛、恶心、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此时体温多为正常或略偏高。
2、轻度中暑:除上述病症外,体温38℃以上,面色潮红,胸闷,或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皮肤湿冷、血压偏低、心率加快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
3、重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出现昏倒痉挛,皮肤干燥无汗、体温40℃以上等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拨打医院,千万不要自行前往。
重度中暑:可分三型:
热痉挛:主要表现有严重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以经常活动的四肢及腹部等肌肉为多见。常发生于炎热季节刚开始尚未热适应前。多见于在高温环境从事体力劳动而有大量出汗的年轻人。
热衰竭:常发生在老年人及未能热适应者,起病较急,先有眩晕、头痛、突然昏倒,平卧并离开高温场所即清醒。患者面色苍白,皮肤冷汗,脉弱或缓,血压偏低但脉压正常。
热射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体温迅速增高达41℃以上,出现嗜睡、淡忘和昏迷。皮肤干热,无汗,呈现潮红或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呼吸快浅,四肢和全身肌肉可有抽搐。
发生中暑怎么急救呢?
先兆或轻症中暑:1.立即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处或电扇下,最好移至空调室,以增加辐射散热。2.给予清凉含盐饮料;可选服人丹、开胸顺气丸等,用清凉油或风油精涂擦太阳穴、合谷等;体温高者给予冷敷或温水擦浴。经上述处理后30min到数小时内即可恢复。重症中医院救治,否则后果严重。
如何预防中暑?
1、老年人:首次热浪袭击的重点对象是老年人。老年人中特别有心血管疾病等易患中暑者,在夏季应少外出活动,衣服薄而宽松,多饮水,经常淋浴。
2、孕产妇:可采取在高温期间尽力向每位孕产妇进行防暑知识教育,彻底破除不通风、不洗脸、不刷牙等旧的习俗,一旦孕产妇出现中暑的前驱症状应立即将其放在阴凉通风处,凉水擦身,医院救治。
3、室外作业、剧烈运动者:要适当调整作业时间,要有遮阳设备,补充足量含电解质的饮料,尤其要避免由空调状态快速进入高温环境,以防发生意外。
4、夏季坚持耐热锻炼,提高耐热力。
5、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
6、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