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兴凯湖农场持续高温,炎炎烈日炙烤着大地。如此高温容易让人中暑,尤其老人和孩子,还有从事室外工作的人。当人们中暑以后,身体就会出现一些很明显的不适症状,如果抢救不及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后果非常严重,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那什么是中暑?为什么会中暑?中暑有哪些表现?如何预防中暑?中暑后又该如何救治?下面,我们来了解下。
一、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在温度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二、为什么会中暑。
一是环境温度过高
室外:大气温度升高(32℃),湿度较大(60%)
二是产热增加
在炎热高温季节或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环境下劳动,防暑降温措施不足等。
三是散热障碍
环境温度、湿度高,通风不良,汗腺功能障碍等。
四是热适应差
年老体弱、肥胖、产褥期女性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病的患者热适应能力相对较弱,同等环境下更易发病。
三、中暑有哪些表现。
一是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二是轻症中暑
除上述症状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以上。
三是重症中暑
1、热痉挛
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也可以发生在腹部。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和过度通气有关。
2、热衰竭
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常发生在炎热环境中工作或者运动而没有补充足够水分的人中,也发生于不适应高温潮湿环境的人中,其征象为: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可有明显脱水征如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
3、热射病
是一种致命性急症,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热射病。
劳力性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多见于健康年轻人,常见重体力劳动、体育运动(如炎热天气中长距离的跑步者)或军训时发病。高热、抽搐、昏迷、多汗或无汗、心率快,它可以迅速发生。
此外,劳力性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如在热浪袭击期间生活环境中没有空调的老年人),它可以在数天之内发生。其征象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
四、如何预防中暑
一是远离过热环境。
二是避免太阳直射躲在阴凉处。
三是穿着轻薄宽松的浅色系衣物。
四是尽量待在凉爽处或有制冷设备的场所。
五是车辆暴晒后需等车内温度降低后在进入驾驶。
六是千万不要将儿童单独留在车内。
七是随时配备足量饮用水或饮料。
八是避免在气温过高时进行户外运动。
九是合理锻炼保持充足睡眠。
十是屋内勤通风放一盆凉水保证屋内水分。
十一是冰箱内准备足够冰块以备不时之需。注意:降低身体温度和及时补水是最重要且有效的方法。
五、中暑应该如何救治?
中暑治疗原则:脱离热源环境、迅速降低体温、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
中暑急救方法:
一是自身中暑
炎炎烈日下,如果你感到头晕、恶心、心慌等相应症状,那么很可能就是已经中暑了。此时,应立即停下手头的事情,找到一个阴凉的地方坐下休息;同时,要及时补充水分,但不要大口猛喝,应小口慢饮,以防加重心脏负担;解开领口口子、领带、皮带、等一些配饰,保持身体周围通风;涂抹或饮用解暑药物;在经过了一段时间休息后,如果症状不减反增,应及时求助并拨打电话就医
二是他人中暑
1、停止活动并在凉爽、通风的环境中休息。脱去多余的或者紧身的衣服。
2、如果患者有反应并且没有恶心呕吐,给患者喝水或者淡盐水。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
3、让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30?cm。
4、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中暑者擦身,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中暑者额头、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散热。
5、如果30分钟内患者情况没有改善,寻求医学救助。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开放气道,检查呼吸并给予适当处置。
6、对于重症高热患者,降温速度决定预后。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组织损害越严重,预后也越差。体外降温无效者,用4℃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4℃的5%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mL静脉滴注,既有降温作用,也适当扩充容量,但开始速度宜慢,以免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7、必要时,需行床旁血液净化治疗。
8、加强监测和对症治疗。
▌编辑:王菲韩宝华
▌图文:蔡亚文
▌整理:兴凯湖农场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