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待在空调里也ldquo中暑

白癜风应该注意什么 https://m-mip.39.net/nk/mip_4785535.html

★本月出诊时间临时调整,具体见近期文章

广州的夏天异常高温且漫长,因此必不可少的夏日解暑之品:冷饮、冰镇水果、空调或空调+风扇整日吹,这般操作后,应了那句广告语——“透心凉、心飞扬”。一时凉快一时爽(想过冬天怎么过吗?后续再解释),也有扛不住的,出现头晕脑胀、全身酸重乏力、无汗、胸脘痞闷、心烦纳差、甚则上吐下泻等不适,这是怎么回事?所谓的“空调病”吗?“中暑”了吗?不是只有在户外高温活动容易中暑,甚至出现突然昏厥的情况吗?怎么整凉快了还会“中暑”呢?这得解释一下了——现代医学和古代对于中暑的理解稍有差异。我们现代认为外界高温热甚导致体液流失,出现身体水液代谢失调、排热排汗功能障碍,体温升高、脉搏心率加快,出现虚脱昏迷,甚至死亡,就是中暑,需要及时降温补液,恢复还是很快的。咱们古代文献很早就有关于暑病的记载,比如《黄帝内经·素问·热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元代《丹溪心法》中把暑病进一步分为冒暑、中暑、伤暑三类。张元素以动静分阴暑和阳暑,认为“静而得之为中暑,动而得之为中热,中暑者为阴证,中热者为阳证”。明代张景岳则以感邪的寒热分阴暑和阳暑,认为“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阳暑者,乃因暑而受热者也”。夏季暑气当令,炎热酷烈,极易耗气伤津,天暑下逼,地湿上蒸,加之时有降水,暑热易与湿气相合而形成暑湿病邪而发病。夏季炎热,毛孔开张散热,此时若贪凉饮冷太过,很容易暑湿内阻而寒邪外束,卫气郁闭,腠理闭塞,而出现文章开头讲到的“头晕脑胀、全身酸重乏力、无汗或微汗、或喷嚏频作、胸脘痞闷、心烦纳差、甚则上吐下泻”等一系列类似“夏季感冒”症状,这就是另一种“中暑”——阴暑。由于病因病机不同,阴暑的治疗与我们现在通常讲的中暑(阳暑)也不一样,具体须根据个人情况辩证用药。一个简单操作可检验是否“中暑”动动手指即可步骤:自己操作或有他人帮忙,清洁面部及双手,自己用拇指和食指将上图中箭头指向处(即鼻根部及两眉之间)皮肤使用适当力度捏起,然后松开;若他人辅助,则一手固定头部,另一手用食指与中指将该处皮肤提起后松开,反复数次(若觉皮肤干燥,操作中有不适,可适当湿润皮肤或手指,具体操作可根据个人习惯决定),若有“中暑”,此处皮肤会有鲜红色或暗红色印迹,数日后可自行消散。看看“弱不禁风”的你,再看看每日高水平线的气温,一定要注意,夏天室内室外温差过大,切不可贪凉,不管是饮食方面,消暑冷饮、冰镇水果等(一离冰箱就开吃,甚至还多加冰块),还是空调、风扇整日低温状态,导致正常散热异常,耗伤阳气,对于脾胃虚弱的朋友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寒湿过重,更容易出现头晕脑胀、上吐下泻的情况,拉肚子成常态,也不是什么好事。(提醒有些朋友,不要想着就此以拉肚子的方式来减肥,不靠谱的,反倒可能加重肥胖浮肿,甚至问题更多)警惕:如若真的中暑了,咱们就得分清楚了,自觉症状较轻的阳暑,休息、补充水分等可缓解或恢复者,可自行处理;一旦感觉不适,自行处理无明显缓解者,医院就诊,不要拖延。★重要的事情多说几遍:夏季天热不可贪凉!天热不可贪凉!不可贪凉!贪凉!凉!……★文末相关知识链接,感兴趣可自行查看如有需要,也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lizhongshu.com/zsgm/54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