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医养管家提醒您,谨防中暑

如今已进入炎炎夏日,高温下工作一段时间就非常容易引起中暑。持久的闷热天气让你感到头晕头痛、口渴汗多、注意力不集中、心悸恶心等一些引起身体不适的症状,此种情形下你可能已经先兆中暑了。中暑到底是什么?什么人容易中暑?轻度中暑如何缓解?出现什么症状需要紧急就医?

南明区国际生态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您科普,炎炎夏日,如何面对中暑考验。

中暑常见人群

中暑在夏季是非常常见的一类急症,跟天气有直接关系,在天气炎热和(或)空气湿度大时更容易发生。人体本身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但如果长期在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停留就可能发生中暑,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孕妇这些体温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的特殊人群,在遇到酷暑天气时就更容易发生中暑。

人体对高温环境会产生适应的现象,例如一个常住寒带的人夏天来到海南,第一天会觉得非常热,经过几天以后,会发现越来越容易流汗,汗流得多了,相对地他就不会觉得那么热了,这就是适应现象。只要一直流汗,人体在一段时间内是能够忍受高温环境的。

汗水主要的成分是水和少许的盐分,在大量流汗时不能补充足够的水分和适量的盐分,可能会造成脱水、电解质不平衡和散热困难,这就会产生热痉挛、热昏厥、热衰竭等中暑的症候群。

除了高温环境和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年老体弱者,患有肠胃疾病、循环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者是中暑的多发人群。

长时间坐办公室的白领,习惯了吹空调、一旦外出,酷暑难耐,不久便感觉恶心呕吐,渐渐神志不清甚至失去知觉。这是人长期依赖空调导致耐热能力下降,遭遇高温后人体无法及时散热而出现的中暑症状。

中暑分类

按照临床症状的轻重程度,中暑可分为三级: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度中暑。

一、先兆中暑:中暑者经常会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这时如能及时从高温高湿环境下转移到相对清凉的环境,再注意补水,这些症状就可以完全缓解,不用特别担心。但如没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发展成中暑。

二、轻症中暑:患者的体温升高到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这有可能是轻度中暑,需要及时处理,并体息几个小时。

三、重度中暑:可分为三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大多数患者是在高温潮湿环境中突然昏迷。此前患者有头痛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肢体不能随意运动等,皮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出现重医院救治。现场的及时处理,将会争取到治疗的最佳时间,减少危象发展。

1、热痉挛:痉挛就是老百姓讲的抽筋,人体汗液里含有大量水和钠钾钙等电解质,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如果大量出汗,就会导致大量的水份和电解质丢失,造成机体肌肉痉挛。热痉挛者除了感到头晕、乏力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大量出汗同时伴有肌肉痉挛,以腿部肌肉,特别是小腿肌肉痉挛最多见。很多运动员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比赛时很容易出现腿抽筋,这就是热痉挛的表现。

出现热痉挛时,关键要让热痉挛者快速转移到相对清凉的环境下休息,同时补充水和电解质,也就通常所说的矿物质水,这样就可以有效缓解热痉挛的症状。

2、热衰竭:如果出现以上症状还没有及时处理,病人可能就会进入热衰竭阶段。这一阶段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血压下降,持续丢失的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就会造成血压下降,同时病人全身状况就会变差,但这时患者神志还是基本清醒的。在热衰竭时,病人自我体温调节能力下降,这时病人往往会伴随中到高度发热,体温达到38°C-39°C,之前的头晕、乏力甚至痉挛这些表现也都可能同时存在。

对于热衰竭来讲,单纯口服补液可能无法达到足够效果,医院配合静脉输液来补液和补充电解质等治疗措施,同时要有效降温。

3、热射病:如果还没及时得到干预和治疗,随着他体温进一步升高,往往会超过40°C,患者此时会出现神志障碍,或者昏迷,这时就发展成为最严重的的一类中暑表现——热射病。据现有数据统计,热射病死亡率大概在60%到70%。因为热射病患者体温过高,最严重的的情况下会有脑细胞损伤,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可能造成一系列严重后遗症。

热射病首要治疗还是以降温为主,需要把患者的体温控制在我们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减少高温对机体的持续损伤,同时再配合其他治疗手段,尽可能保护患者脏器功能。

中暑急救处理及预防

中暑现场急救处理:(1)移。迅速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如患者突发昏迷、意识丧失应尽量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将患者侧卧,头向后仰,同时可手掐或针刺人中、涌泉、中冲等穴位。当病人热痉挛抽搐时可进行四肢推拿按摩,将抽筋的肌肉缓慢的伸展且持续拉长,使肢体与关节摆在伸长的姿势避免持续痉挛,但勿过度伸展。(2)盐。补充淡盐水或凉水。此时,盐水是救命水,应当立即补充。一小时内每15分钟给予半杯淡盐水,补充盐水时需在病人完全清醒时,呕吐不止则停止给水。如有条件,可给轻度患者服用仁丹、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等。(3)冷。即冷敷,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热射病症状特点是皮肤干热无汗,体温可高达42℃,可将患者浸在18℃左右水中,以浸没乳头下为度。待肛门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过低不能耐受需慎用。(4)擦。四个人同时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患者身体四周,把皮肤擦红,一般擦15-30分钟左右,即可把体温降至37℃-38℃,大脑未受严重损害者多能迅速清醒。同时,也可用30%~50%酒精擦浴降温处理,这种方法降温较快,医生不在现场时需慎重使用。(5)送。所有中暑的医院救治,如虚脱医院,严禁让患者自立行走,更禁用阿托品以及催眠、镇静等药物。

中暑的预防:

(1)训练与适应。适当的耐热训练和渐进性的运动量可提高热耐受能力。一是进行有意识的体育锻炼,如初夏时节每天早晚进行散步、跑步等项目约一小时,使人体出汗;二是初夏时不急于开空调,炎热时启用空调温度应保持在26℃,不宜太冷。

(2)补充水分。运动时应该有规律、有计划地补充水分。例如,在运动开始之前2-3小时就饮用~mL,运动前10~20分钟时饮用~mL,剧烈运动时每15-20分钟补充~mL,剧烈运动后更应依体重下降程度补充水分。

(3)补充电解质。在水中加入少量食盐或含氯、钾、钠成分的食物,如柳橙番茄、香蕉与乳制品,mL的柳橙或番茄汁的电解质含量相当于0mL汗水的电解质含量。盐水调制法:mL水放入1/2茶匙食盐与水调和,每次喝半杯,一天喝3~4次。

(4)冰袋冷敷降温。医院购买医用冰袋,或自制冰袋。自制冰袋的方法是:

准备一些湿的绒布把冰块包裹起来,再用一个干净塑料袋套上放入冰箱,冷冻后即可取用。在盛夏外出活动或坐车时,用冰袋擦擦脸或胳膊,会起到防暑降温的效果。

(5)温水洗浴。夏天酷热解暑时千万不要用冷水洗浴,皮肤遇冷水会收缩表皮血管而影响散热,浴后会感觉更热。也可用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药品擦拭蒸发吸热。

(6)喝西瓜皮粥。夏季上火食欲不振,喝西瓜皮粥可以降热解暑,提高免疫力。具体做法: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切成丁,与粳米同煮。先用旺火煮沸,再转用小火煮成粥状,放入白糖即可。容味盘(7)穿着适当衣物。穿浅色通透性好、重量轻的衣物。

中暑无小事,以上症状一旦出现,务必要及早干预。如发现自己或他人有中暑表现时,应迅速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饮用矿物质水,一旦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意识模糊等症状,医院尽快就医。

南明区国际生态城卫生服务中心

以人为本仁爱创新

术精洁行力求卓越

中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lizhongshu.com/zszz/89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