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科普丨暴雨天气频发,必看洪涝灾害后

洪涝灾害后防病消毒指南

(一)对水灾致死的家畜、家禽等动物尸体要进行集中掩埋或焚烧。具体操作方法为:用5%漂白粉上清液喷雾消毒1-2小时后,装入塑料袋,投入深坑,掩埋地要远离居住地并距水源50m外,挖坑深≥2m,在坑底和动物尸体上层应用漂白粉按20-40克/平方米的量处理后覆土掩埋压实。切记不可将洪水淹死的家畜宰杀后进行贩卖或私自食用,以免发生疫情。

(二)洪水过后,需及时清扫被洪水浸泡的房屋,清洗被浸泡过的家具,在天气允许的条件下,可选择将清洗过的家具物品在太阳下晒一晒。积极配合相关防疫人员做好消、杀、灭的工作。

(三)及时修复被洪水淹没的厕所、垃圾收集站点的设施,并进行消毒处理。如果粪便处理不好,极易污染水源,孳生蝇类。粪便消毒采用10份粪水加1份漂白粉,搅拌,2小时后倒在指定地点掩埋。如果为肠道传染病人的粪便,可按5份与漂白粉1份的比例,或加等量生石灰,搅匀2-4小时后,倒在指定地点掩埋。对于垃圾的处理,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也可喷洒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60分钟以上,消毒后深埋。

(四)洪水过后,作为个体应注意饮食卫生。做到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吃死的家禽家畜,不吃霉烂变质的粮食,不使用污水洗瓜果、碗筷,不喝生水,生熟食品要分开,食物要煮熟煮透。同时,应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把住“病从口入”关。

(五)饮用地表水和井水时应经沉淀消毒才能饮用。在公斤水中加入1~2克漂白粉,搅匀后,沉淀30分钟,可以起到消毒作用,饮用时应煮沸。

(六)洪灾过后,主要易发生“六大疾病”:一是痢疾、伤寒、甲肝等肠道传染病;二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三是虫媒传染病,主要有疟疾、乙型脑膜炎等;四是以血吸虫为主的寄生虫病;五是计划免疫控制的传染病,像麻疹、脊髓灰质炎、白喉等;六是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皮肤病、中暑等多发疾病。

本文来源:蓟州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中国疾控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lizhongshu.com/zszz/88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