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立秋,但在肇庆仍然感觉到酷热难耐,市民中暑事件时有发生。比户外中暑更危险的是……你知道一辆汽车在户外暴晒后气温能达到多少度吗?记者在中午约12点许测试了一番,走进一辆小汽车内,温度计显示达65℃,已经是户外一倍高温了。在这种情况下进车内,更加容易中暑,甚至吸入有害物质。有市民因此而送至ICU近日,肇庆有某位市民由于赶时间,在车辆还没降温的情况下就开走,中途出现胸闷现象,晚上病情严重更被送至ICU。那么,如何预防车内中暑?如何让车辆更有效地降温?本期肇庆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陈铸雄高温密封环境下,中暑危害更大陈铸雄医师表示,车内中暑与户外中暑有很大区别。一般来说户外是太阳直射,体表温度升高,中暑时间较快,很快就出现头晕、心悸等情况。至于车内中暑,由于车内是一个密闭的空间,不通风,加上车内的皮座椅、车饰等,在太阳暴晒后,车内配件都会释放有毒气体,尤其是车内的甲醛,有研究显示,即便处于常温状态下,车辆密封2小时,车内甲醛普遍超标2倍以上,无论是高档车还是低档车都避免不了甲醛超标。车内中暑后,如何处理?车内中暑主要表现为头晕、胸闷、出汗,若驾驶过程中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刻停靠好车辆,离开车辆并走到阴凉处,尽量躺下,扇风降温,最好能喝点盐水或有电解质的水。特别注意
陈铸雄副主任医师补充道,很多人习惯将饮料或者饮用水放车上,当太阳照射后,饮料或者饮用水已被加热。这时我们出现头晕、胸闷、出汗的中暑情况时,这些饮料已经不宜饮用,因此建议不要经常将饮料放车上。
车辆如何降温?不少车主为了能让车辆快速降温,很多做法都是一上车就马上开空调降温,这种做法只做对一半。陈铸雄医师表示,许多人对于暴晒过的汽车,习惯采用关窗开空调降温的做法,虽然看起来降低了车内温度,但实际上却造成了车厢的封闭环境,使有害物质得不到有效释放,对健康有害。
“正确的做法是开车前先别着急开冷风,应先打开外循环,风量尽可能调大,同时打开所有车窗和天窗,以达到迅速降温的目的。持续一段时间后,车内温度会很快降低到人体可承受的程度,车主也可以边开冷风边扇动车门,容易加快降温。行驶一段路程后就可以关闭车窗和天窗,调整合理风量,或者打开内循环,进入正常的空调使用状态。”陈铸雄副主任医师如是说。
西江日报记者:伍颖欣
编辑:健康肇庆编辑部
热点回顾
◢最新返肇流程如何?记者亲身体验,只需两步骤!
◢非必要不远行!这份个人防护指南,请大家收好!
点个“在看”让更多人知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