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及分型:
中暑指的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长时间的劳动,然后出现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的紊乱,同时会出现身体里面的水分和电解质大量的丢失,然后出现临床综合征。
中暑的症状有轻有重,轻的就是先兆中暑,再严重一点的就是轻度中暑,再严重点的就是重度中暑这三个层次。
二、临床表现:
先兆中暑,病人会觉得口渴、头晕、胸闷、乏力,出现大量的出汗,出现注意力下降,动作不协调,这些是先兆中暑的表现。先兆中暑时间再延长,如果不及时的休息,不及时的喝水的会出现轻度的中暑。轻度中暑可能会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加快,出现头晕,甚至要跌倒,出现短暂的晕厥,这是轻度的中暑。
还有重度的中暑,重度中暑又分三种情况,第一个就是叫热痉挛,主要指的年轻人在剧烈的体育活动以后,出现四肢的肌肉抽筋、抽搐,并且肌肉疼痛,伴有体温的升高。第二个就是热衰竭,主要是一些老年人到了夏天热适应能力比较差,在高温、高湿、不通风的情况下,呆的时间过长,会出现体液的大量丢失,出现循环衰竭的表现,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甚至头晕,甚至出现晕厥的表现,这是热衰竭,主要是循环方面有衰竭的表现。第三个叫热射病,指的是在烈日暴晒下,烈日直接暴晒在头颅,热量可以透过颅骨直接损伤脑细胞,导致脑细胞水肿,出现脑水肿的表现,出现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甚至出现神志模糊,出现昏迷。一旦发生热射病,死亡率是比较高的。
三、如何处理:
现场救护:
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患者一般经现场救护可以恢复正常。
脱离现场环境: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将患者平卧并去除全身衣物。
快速降温:用凉水喷洒或用湿毛巾擦拭全身,扇风加快蒸发、对流散热。
病情监测:持续监测体温。
医院内救护:
物理降温:与现场救护类似,可以通过降低环境温度、头部降温、冷水浸泡法、冰帽、冰毯、冰袋等冷疗法调节体温。
体内降温:体外降温无效的情况,可采用4摄氏度盐水进行灌肠,也可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腹膜腔灌洗。病情严重时,可以实施血液透析,或将自体血液体外冷却后,回输至体内降温。
四、中医治疗:
1、轻症
主证:头痛头晕,汗多,皮肤灼热,气粗,舌燥,口干烦渴,脉浮大而数。
治法:取督脉、手厥阴、阳明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以泄热祛暑。
处方:大椎、内关、曲池、委中。
方义:大椎泻全身之热;委中又名血郄,放血以清血分热;曲池清热要穴;内关清热泄三焦火。
2、重症
主证:先头痛,烦渴,呼吸喘息,继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汗出,脉沉而无力。
治法:取督脉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以开窍、泄热、祛暑。
处方:水沟、百会、十宣、曲泽、委中。
方义:神志昏迷,取水沟、百会以开窍醒神;曲泽为心包经合穴,配委中刺血以清血热;十宣放血以开窍苏厥。
刮痧疗法:适用于中暑轻证,用光滑平整的汤匙蘸食油或清水,刮背脊两侧,颈部,胸肋间隙,肩臂,胸窝及腘窝等处,刮至皮肤出现紫红色为度。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严重的中暑也是会引发非常危险的症状的,而且有的人群是特别容易发生中暑的人群,因此这样的人需要格外的注意,可以在中暑发生之前自己就做好一些预防的工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