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m.39.net/baidianfeng/qwzj/
运动性中暑是近年来提出的运动性病症之一,是一种急性病。正常人体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暑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将体温维持在36°C-37°C。运动时,人体产生大量的热能,除1/4用于做功意外,其余均以热的形式储存或通过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血循环增加、汗腺分泌增多等方法将热送达体表,再通过皮肤表面辐射、传到、对流及汗液增发等方式散热,保持正常体温。运动性中暑主要是由于体温过高(40°C-42°C),身体多器官出现功能障碍,导致身体虚脱直至衰竭。运动性中暑主要发生在青年人群和中长距离跑项目。
运动性中暑产生的原因
1.高温环境
2.适应能力不足
3.体温调节失衡
4.肌肉痉挛
那我们中暑的时候有哪些症状呢?
1.中暑先兆
中暑先兆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一定时间后出现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大量出汗、口渴、全身乏力、行走不稳、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等现象。应及时离开高温环境,移至阴凉环境,补水、补钠后,短时间即可减轻症状或恢复。
2.轻度中暑
轻度中暑指除以上症状外,还发生体温升高达38°C以上,中度精神错乱、定向障碍、抑郁症、呼吸循环衰竭早期症状。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血压下降、脉细等症状,及时休息和药物对症处理后,3-4小时可以缓解。
3.重度中暑
重度中暑是指除以上症状外,出现高热、昏迷或痉挛等症状。一般分为以下三种:
(1)热射病(又称高热中暑)
主要表现为高热(可达41°C),无汗,呼吸细弱,脉速快(可达次/min),昏迷。先兆为全身软弱无力、头晕、恶心、晕厥。通常为高温环境下训练数小时或数日,也常见于老年人、体弱者。严重者可出现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肝肾功能损伤以至死亡。
(2)热痉挛
多见于大量出汗后未能及时补钠、补水。轻者有短暂、间歇发作的四肢骨骼肌痛性痉挛,多见于腓肠肌;重者多发生于大肌群阵发性痉挛,可涉及腹壁肌、肠平滑肌和膈肌,引起腹绞痛。体温多正常。
(3)热衰竭
热衰竭为中暑最常见的一种,常见老年人、儿童、体弱者,也见高温环境中持续运动人群,非体内高热继续,故不出现高热,而是心血管系统不能适应性调节所致。发病急,先出现多汗、疲乏、头昏、脉细速、血压下降、意识丧失,常伴发热痉挛。脱水型表现为:口渴、焦虑、胸闷、冷汗淋漓、判断力欠佳、手足抽搐。失盐型表现为:软弱无力、恶心、呕吐、腹泻、肌肉痉挛。
遇到中暑现象时,在现场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
1.中暑先兆及轻度中暑
出现中暑先兆时,要迅速将患者撤离高温环境,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宽松衣服,及时补充含盐饮料;按压额部、颞部并涂抹清凉油、风油精或服用藿香正气水。
2.热衰竭与热痉挛
以纠正水、盐、钙代谢紊乱为主。应立即掐人中穴,促其苏醒;同时,将患者快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医院救治。在等待医护人员期间,头部冷敷冰块或湿毛巾,协助降温。伴发痉挛者还应及时补充盐分。
3.高热中暑
处理原则为:迅速降温;防止休克、心肺衰竭和脑水肿;纠正体液失衡状态。用冰水或酒精擦拭头部、腋下及腹股沟等身体部位降温;药物降温;对症治疗。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运动型中暑呢?
1.针对高温预报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在高温天气,尤其是每天11:00-14:00时,尽量减少训练和运动。训练时间应选择在上午9:00以前和下午4:00以后,而每锻炼50分钟后至少休息10分钟,减小训练强度,缩短训练时间,充分休息,必要时取消训练。
2.比赛和训练时科学补液。保证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的摄入,水盐供给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高温环境运动后,盐的补充应从常温的每人每日10-15g增加至20-25g。
3.加强不耐热人群的个人防护。积极进行耐热力训练,提高机体在高温环境的耐受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