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是一种使命,
更是一种担当。
“大白”是这春天里温暖的微光,
致敬重负之下的检验人!
核
酸
检
测
机
动
队
在临平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距离病毒最近的“幕后英雄”。
疫情发生来,检验科党员王亚男一直是冲锋陷阵的“排雷兵”。杭州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王亚男在PCR实验室经常连续作战数月,以单位为家,还主动报名参与外出核酸采样任务。医院有紧急召唤,王亚男总是第一个报名。
俩孩子寄托朋友家成为常态
4月6日早上7:00,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工作群里发出了紧急通知,需派一名同志支援白马湖气膜实验室核酸检测,王亚男第一时间报名。科主任褚雪莲问:“你家里有两个孩子呢,能行吗?”,她坚定地说:“孩子已经安排好,主任,放心,孩子和我都行的!”
王亚男的丈夫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医院上班。疫情发生以来,作为“双医”家庭,两人根本无暇照顾两个小孩,所以寄托邻居、朋友照顾变成了常态。报完名后,她又一次把两个孩子的接送托付给了邻居,简单收拾行李后立即奔赴杭州。科主任和同事们也立马接下了她的工作和值班,给予了全力支持。
喝了两瓶藿香正气水,又继续战斗
到了白马湖气膜实验室,王亚男和同事们立即投入战斗,她所处的是检验二区,当天完成余管核酸检测任务。
4月7日6点半,王亚男已早早地投入工作。这天,杭州气温到了30多度,而气膜实验室由于满负荷运行,没有空调,只有机器运作的声音和散发的热量,室内温度一度达到了40多度,穿着防护服,在气膜内连续作战,王亚男出现了严重的中暑症状,头晕、恶心、浑身无力……同事让她回去休息,她坚持在旁边坐会,喝了两瓶藿香正气水,稍有好转的她,放不下的是工作、是检测任务,又能量满满地投入下一场战役。当天,气膜实验室创造了44人团队完成检测2.8万管的佳绩。
庞大的工作量背后,是检验人的辛劳与汗水。王亚男主要负责标本加样工作,看似简单的操作,左手拧开标本瓶盖,右手加样,但是标本瓶盖都很紧,特别是来自封控区的标本就更紧,经常需要右手协助拧开,这样拖延速度,王亚男努力试着用单手拧开,周而复始不停重复同一个动作,手臂痛地抬不起来,王亚男咬牙坚持,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全力快速完成这一天的任务。睡前,她给酸痛的手臂贴上麝香镇痛膏,第二天又能量满满地投入战斗。
科主任问她:“在那里怎么样?还适应吗?”她的回答一直是:“我一切都好,请大家放心。”王亚男,在气膜实验室加样团队中,被大伙儿称为“加样小能手”。
10多个小时不吃不喝是常态
白马湖气膜实验室是全省首个由卫健系统运作的核酸检测气膜移动实验室。为了与病毒赛跑,为疫情防控争取更多的时间,核酸检测机动队实行三班倒,确保检测24小时不间断运作。王亚男说:“如果遇到当天样本量多或紧急样本时,大家都会加班把样本处理完才下班,不然会影响出结果的时间,有时候不吃不喝10多个小时也是常态”。4月15日被调入三区,作为组长的她,每天负责登记、上机、审核,即使顾不上吃饭,都要完成每天清零任务。
从核酸采样到结果出具,对大家来说,是几个小时的等待,而对于气膜实验室的检验人来说,却是24小时地不停歇。
我们也要成为加样小能手
4月12日晚上23:45,检验科又接到支援滨江检测的任务,需派出3名PCR人员,科内戴文学、金娟、董莉倩第一时间报名。戴文学说:“我行李都备好了,还准备了一大包尿不湿,随时可以出发。”
第二天一早,三人抵达实验室后便投入工作,她们同样负责标本加样工作,工作强度大,时间长,不敢喝水,生怕喝水后上厕所会影响标本加样速度。“我们也要成为加样小能手!”董莉倩说。“虽然气膜实验室工作繁重,但准确、高效是刻在我们每个检验人心中不变的字!”金娟说。
作为一名检验人,她们总是牢记担当和责任,克服困难、冲锋向前,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中,让检测速度跑在病毒前面。
杭州市临平区妇幼保健院
心系妇孺、情暖母婴
合力打医院
和谐、创新、卓越、奉献
儿童优先、母亲安全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