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春街道战“疫”实录
在望春街道防疫一线,随处可见一对对CP,他们是夫妻、是父子、是姐妹、是兄弟、是左邻右舍,在这个防疫战场上,成了最好的战友。
01
抗疫夫妻7天没见面,在关爱小区“偶遇”
在被划入“三区”的海曙区望春街道徐家漕社区关爱小区核酸检测点的“大白”群中,一对穿着防疫服的夫妻并不显眼,他们见面不到一分钟,只叮嘱对方了注意防疫,就又各自忙碌开了。这对抗疫夫妻,妻子王洁是望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丈夫韩朝中是江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虽然来自不同的单位和部门,但是他们都“奋战”在抗疫一线,已经7天没有见面了。
当天早晨6点,王洁就已换好“大白”服,指导居民完成扫码登记、出示健康码,提醒居民保持前后“一米线”。韩朝中则已经在抗疫一线连续“作战”七天没有回家了。“早上4点多他出发支援象山,现在又接到指令回海曙支援我们了,正好在现场见一面。我俩见面时间真的很少,都在基层一线,连合照几年来也只有一张。”言语之间,王洁没有一丝抱怨,“我作为一名党员,丈夫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中,就应该冲锋在前、无私奉献,筑牢疫情防控‘最后一米’。”
02
上阵父子兵,防疫一条心
在望春街道办事处抗疫一线经常能看到倪氏父子,他们是守望相助的亲人,也是并肩上阵的“战友”。
今年34岁倪佳荣是望春街道退伍军人服务站的骨干,疫情发生以来,他主动担起运送物资的任务,最多的一天他三次帮助运送、卸载物资。倪佳荣的父亲倪海良是望春街道工作人员,“父亲一直是我的榜样。”
在小区进行全面封控时,老倪跑前跑后了解居民所需,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便民代购点,为居民购置必需品。连日的奔波让原本已近花甲之年的老倪略感体力不支,但他仍然坚守,从儿子手中接过居民物资,挨家挨户地发放。父子四目相对无言,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的目光。“我是一名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老倪说,父辈的不畏辛劳、无私奉献的品格是留给子辈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03
双双中暑,仍坚守在岗
4月8日上午10时许,望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天娇在关爱小区核酸检测点维持秩序时,突然晕倒经过紧急处理,刘天娇恢复过来了,面对大家的关心,她连连说着“没事没事”,并表示自己只要休息片刻就可以继续“上岗”。
清晨5时20分,刘天娇就和同事穿好防护服,到关爱小区核酸检测点引导群众、维持现场秩序。在气温也直逼30℃的烈日的暴晒下,她忙着引导一个又一个的群众,一刻也顾不上休息喝水,没有留意到自己已经出现脱水中暑的情况。在一旁安抚她的是望春街道新星商圈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冉家平,就在昨天下午,她也出现了中暑情况,但短暂休息后,继续坚守岗位。刘天娇和冉家平是广大坚守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缩影,连日来,望春街道全体干部、红海突击队、各兄弟单位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大家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坚决筑起守护人民健康的防护线。
04
配药好搭档为“三区内”
13名居民配齐41种药品
在被划定三区的关爱小区南区,不少年均70岁的居民向徐家漕社区党委书记陈高提出配药需求,考虑到徐家漕社区关爱小区社区内老年人、残疾人较多,求医、配药的需求很高,陈高立即着手安排各网格员统计各自片区居民的处方药需求清单,当天晚上便汇总了13名居民需要的41种药品。
这时候,原徐家漕社区党委书记戴自甫自告奋勇:“我来帮这些居民采购,他们我都很熟悉,现在他们在三区里,还遇到了困难,我一定要帮忙!”于是,望春街道、徐家漕社区连夜与海曙区卫健局取得联系,同意由志愿者代配处方药,并帮忙核对了药品明目,安排了专门配药的定点单位——西门望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二天一大早,戴自甫和志愿者严定虎拿着需求汇总表和13名居民的医保卡前往配药,经过多轮爱心传递,13名居民均收到了药品。“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我原来是这个社区的书记,退休后虽然已经离开社区,但这些居民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看到他们因为封控没有足够的药,健康得不到保障,我心里也很不是滋味,现在我能帮助他们配药,看到他们不再着急,悬着的心就放下来了。”戴自甫说道。
战疫一线还有许许多多的动人CP
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