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ldquo阅读与识见提升rdq

“阅读与识见提升”板块,主要用于观念提升,着力解决写什么与怎样写得更深刻方面的问题,属于内容与思维方面的训练。通过老师有计划引导下的大量阅读,学生心灵得到洗礼,灵魂得到升华,缺乏见识的,获得见识;见识不多的,增添见识;见识肤浅的,深刻见识;见识偏颇的,辩证见识。换言之,通过阅读,学生“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时,学生要尽可能使见解准确恰当,新颖独到,深刻高远,丰富辩证。

这段话选自邓志刚语文工作室编著的《阅读与识见提升》前言,有助于大家了解李璐琳老师的文章。

李璐琳,长沙市南雅中学高中语文教师,湖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邓志刚语文工作室核心成员。潜心教学、孜孜不倦,获得过中国人生科学学会教育发展委员会“精彩一课”一等奖、长沙市中学语文微课竞赛二等奖、南雅中学“凤凰展翅杯”微课竞赛一等奖等诸多教学荣誉。

李璐琳老师文思敏捷、笔耕不辍,参研省级课题《基于中学语文教材的读写结合教学研究实践》,参编《向课文学作文》《作文教程》《跟课文学写作》《写作序列化(下)》等作文教材,多篇论文在全国、长沙市评比中获一等奖。

网瘾

出示话题,引发思考

网瘾

审题训练:

什么叫“网瘾”?

提示:

即网络成瘾,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之外的事情都没有过多的兴趣,从而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

讨论话题,表明见解

立意训练:

1.

2.

3.

4.

5.

6.

链接话题,初步提升

网瘾的真相

吴宏新

真相1:家庭决定是否成瘾

孩子对网络的过度沉迷其实仅仅是一个表象,背后的主要因素是心理问题。通过对接受治疗的孩子的分析发现:排名第一的伤害是父爱的缺失,排名第二的是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可以说,如果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比较融洽,孩子就不太容易出现网瘾问题。夫妻关系不和睦,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良好的相处模式,孩子就容易出现成瘾性人格。

真相2:有网瘾的孩子是痛苦的

所有的成瘾都是人感到痛苦后,想要找个东西依附,或者是依附人,或者是依附物。所以有的孩子选择烟酒,有的孩子选择早恋,还有的孩子就选择了网络。从表面上来看,有网瘾的孩子是主动上网去寻找快乐,实际上却是被动地在逃避,逃避学习上的、生活上的压力和痛苦,通过这类依附来麻醉自己。

真相3:父母患有拖累综合征

一个家庭有一个成瘾的人,其他家庭成员也可能会受到影响,患上拖累综合征。最为明显的是,孩子的母亲大多很焦虑。正因为孩子的状况和父母的拖累综合征相对应,所以如果只矫治孩子的网瘾,而不是一并治疗父母的拖累综合征,即使把孩子治疗好,让他重新回到父母的身边,他的网瘾也很容易复发。因为孩子在试图摆脱网瘾时,已经病态的父母无法积极地帮助孩子,反而会继续采取不当的管教方法。所以,治疗网瘾应该是家长和孩子一起。

真相4:透支快乐后行为极端

兴奋时,大脑会大量分泌一种让人快乐的物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奖赏系统:你兴奋,它就给你快乐做奖赏。但这种让人快乐的物质不能源源不断地分泌,上网时长时间的兴奋会把它消耗掉,所以下网后,就更不容易感觉到快乐,而是会心烦意乱。于是网瘾者就还想上网去得到快乐。网络成瘾后,每天的上网时间都很长,这种让人快乐的物质就会被透支,人的感觉也会从兴奋渐渐变得麻木。透支到最后,无论上网与否都不快乐。孩子的生活态度会渐渐变得消极、绝望,甚至出现暴力倾向和心理变态等现象。这就是网瘾孩子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

真相5:网瘾体现了孩子的需求

网瘾能够反映出孩子早年的欲望,童年时没有得到什么,大了就会下意识地去弥补。比如小的时候没有伙伴,他就倾向于在网上聊天交友;小时候有许多没有实现的幻想,他就倾向于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在游戏里成为魔术师、战士等。

真相6:初一、高一和大一是迷上网络的高危期

在初一、高一和大一这三个阶段,孩子的学习、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容易出现不适应环境的状态,从而以逃避的方式面对现实。家长往往不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和了解其心理需求。很多孩子都是初一、高一和大一开始网络成瘾的,等到初二、高二和大二时成绩下降了,家长才意识到孩子的网络成瘾问题。

当然,网络成瘾并不是某个年龄阶段特有的问题。即使安然度过这三个阶段,网络成瘾的可能性也不会自然下降。只要逃避和寻求依附形成一种习惯,孩子就可能出现成瘾性人格。

阅读练习

1.对于“网瘾”,人们有不同的看法,你也许有自己的见解。比较一下,说说本文的哪些看法让你对“网瘾”有了新的见解。

参考答案:

孩子对网络的过度沉迷其实仅仅是一个表象,背后的主要因素是心理问题。

夫妻关系不和睦,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良好的相处模式,孩子就容易出现成瘾性人格。

网瘾是孩子感到痛苦后,想要找个东西依附的结果。

一个家庭有一个成瘾的人,其他家庭成员也可能会受到影响,患上拖累综合征。

网络成瘾后,快乐会被透支,人的感觉也会从兴奋渐渐变得麻木。

网络成瘾到最后,孩子的生活态度会渐渐变得消极、绝望,甚至出现暴力倾向和心理变态等现象。

网瘾孩子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网瘾能够反映出孩子早年的欲望,童年时没有得到什么,大了就会下意识地去弥补。

初一、高一和大一是迷上网络的高危期。

只要逃避和寻求依附形成一种习惯,孩子就可能出现成瘾性人格。

“爱”让我戒除网瘾

张一全

那是一段我最不堪回首的往事,好端端一个家,因我迷恋上网而变得一片黑暗……

年9月,我顺利考入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中学实验班。寒假里,我们村一个在外省读计算机职业技术学校的“朋友”,悄悄带我进网吧,教我玩《梦幻西游》、《反恐精英》、《疯狂赛车》等网络游戏。

从此,魔鬼般的网络游戏把我深深捆缚在地狱的深潭中。打打杀杀的刺激与虚拟变态的网聊,扼杀了我的理想!我再也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电脑成了我的全部,我开始逃课,夜不归宿,对上网之外的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为了能上网,我把早餐费、生活费、买参考书、买药吃的钱统统投进了网吧老板的腰包。没有钱时,我向同学借,向父母的朋友借,变着戏法到家里骗。

事情终于暴露,当父母被班主任老师“请”进学校后,爸妈把我带回家,妈妈第一次那样悲惨、伤心地哭泣,爸爸一脸沉默,但我知道沉默的背后是更激烈的斗争!终于,爸爸对我上网坚决地说出了“不”字,他耐心的教育我,还要我写下了不再上网的保证书。

但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的我,只能在网上寻找快乐。我逃避现实,性格更叛逆!白天,我翻墙逃离学校,半夜也跑进网吧,除了网络游戏,什么教育于我都是“刀枪不入”!

我的书包、书籍、衣服在网吧不翼而飞,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还主动找我交“朋友”,愤怒的爸爸打断了数十条木棒也没有把我打回家,我的心在网吧,在游戏角色中:我幻想着跳楼飞向大海;幻想着毁灭星球;幻想着杀死外族人……所有亲情因为游戏而被我漠视!

多少个夜晚,爸爸妈妈分头从一个网吧找到另一个网吧,但总是找不着我,只好回家关上电灯,在万分焦急中静静地等到黎明。他们哪里知道:黑心的网吧老板,把我们长期包夜的学生,关进了一个如地下室一般的房间,没有人想象得到。多少次,爸爸被“请”进学校,且受到他同事的讥笑,就连我们班上的学生,也给爸爸取了个绰号叫“瑞星杀毒软件”!

爸妈用“棍棒之下成好人”的教育方法再次失败后,与妈妈商量从贵阳买了一台电脑回家,他们要体验游戏为什么这样让人痴迷,同时也上网寻找良好的教育办法,帮我戒除网瘾。

爸妈反复看了周泓教授的“赏识教育法”讲座;看了网瘾少年的克星;陶宏开教授及《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的讲座。别人的手机里下载的是歌曲、电影,而我爸爸妈妈的手机里全是专家教育孩子的讲座,他们一有时间就倾听、学习、思考。终于,一个以爱为基础,以鼓励为主体的拯救计划出来了。

我上、放学,爸妈轮流接送,让我不能进网吧,网瘾来了就在家里上,妈妈停下一切家务全程陪我。一会儿削苹果,一会儿送鸡蛋,一会儿送热水……

爸爸则对我彻底洗脑:“电脑是工具,它是用来工作的,不是用来玩的,用电脑的人聪明,他会成功,玩电脑的人愚笨,他会失败!”

勤奋好学的爸爸很快对电脑运用自如,他教我使用Word编辑文字,美化版面;教我使用电子表格统计;教我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后进行图片后期处理;还教我绘图、制作简单的动画片,在因特网上下载数理化讲座……

原来,计算机有这么广泛的用途,这些都比网络游戏有趣得多。假期,爸爸还帮我从外单位联系一些打印材料来,让我在家打工,找早餐钱和买参考书的费用。

星期天或节假日,是我们全家最快乐的时光,爸妈带我外出旅游,我在贵阳黔灵公园,第一次看到了有趣的动物,在河滨公园坐过山车,在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参观,在海洋馆、科技馆学习植物、天文知识,感受城市实实在在的文明与发展。爸爸还带着我拜访了几位贵州作家,特别是作家杨德淮老师,用我的名字现场作诗一首,鼓励我进步——

一到塘头镇,全然景象新;

前程无限好,进步做能人。

年底,我以最小的年龄参加了思南县乌江文学座谈会,塘头有线电视台转播了思南新闻后,我的同班同学都在电视上看到了我,他们给我很大的鼓励。年3月,我还和部分摄影家在郝家湾采风,准备了两个作品参加摄影比赛……

年5月28日,我与爸爸共同撰写的报告文学:《中国蜡染书法》被《贵州日报》整版刊登;年4月19日,《铜仁日报》用三分之二版的篇幅,刊登了我撰写的报告文学:《揭秘小鸟悲惨的命运》,其中我跟踪拍摄小鸟的八幅照片也同时刊出。我轻松愉快的学习,各科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被语文老师选为小组长。网游,已经与我彻底隔绝!

父母啊,是你们用“爱”为我戒除网瘾,让我的人生道路铺满朝霞……

阅读练习

1.这篇文章,写作的对象也是“网瘾”。读后,我们对网瘾也许又有了新的见解。说一说,识见方面你得到了怎样的启迪?

参考答案:

(1)一个美好的家庭可能会因网瘾变得一片黑暗。

(2)同龄伙伴的影响是孩子沉迷网络的原因之一。

(3)打打杀杀的刺激与虚拟变态的网聊容易扼杀青少年的理想。

(4)沉迷网络会使人投入大量金钱,如果没有,就只能去借或者骗。

(5)沉迷网络会使人虚度光阴,荒废学业。

(6)沉迷网络会使人逃避现实,性格偏激。

(7)沉迷网络会使得一家人沉浸在痛苦之中。

(8)戒除网瘾,必须态度坚决。

(9)戒除网瘾离不开家人的教育和陪伴。

(10)计算机的用途很多,需要我们合理地去利用。

(11)沉迷网络的孩子应该多去感受真实世界的美好和可爱。

(12)家人应与孩子多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和对话,帮助孩子戒除网瘾。

(13)应该帮助孩子从现实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而不是网络上。

(14)爱是帮助孩子戒除网瘾的关键。

归纳扩展实践提升

一、归纳本文识见

通过文本阅读,我们获得了以下启迪:

1.孩子对网络的过度沉迷其实仅仅是一个表象,背后的主要因素是心理问题。

2.夫妻关系不和睦,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良好的相处模式,孩子就容易出现成瘾性人格。

3.网瘾是孩子感到痛苦后,想要找个东西依附的结果。

4.一个家庭有一个成瘾的人,其他家庭成员也可能会受到影响,患上拖累综合征。

5.网络成瘾后,快乐会被透支,人的感觉也会从兴奋渐渐变得麻木。

6.网络成瘾到最后,孩子的生活态度会渐渐变得消极、绝望,甚至出现暴力倾向和心理变态等现象。

7.网瘾孩子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8.网瘾能够反映出孩子早年的欲望,童年时没有得到什么,大了就会下意识地去弥补。

9.初一、高一和大一是迷上网络的高危期。

10.只要逃避和寻求依附形成一种习惯,孩子就可能出现成瘾性人格。

11.一个美好的家庭可能会因网瘾变得一片黑暗。

12.同龄伙伴的影响是孩子沉迷网络的原因之一。

13.打打杀杀的刺激与虚拟变态的网聊容易扼杀青少年的理想。

14.沉迷网络会使人投入大量金钱,如果没有,就只能去借或者骗。

15.沉迷网络会使人虚度光阴,荒废学业。

16.沉迷网络会使人逃避现实,性格偏激。

17.沉迷网络会使得一家人沉浸在痛苦之中。

18.戒除网瘾,必须态度坚决。

19.戒除网瘾离不开家人的教育和陪伴。

20.计算机的用途很多,需要我们合理地去利用。

21.沉迷网络的孩子应该多去感受真实世界的美好和可爱。

22.家人应与孩子多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和对话,帮助孩子戒除网瘾。

23.应该帮助孩子从现实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而不是网络上。

24.爱是帮助孩子戒除网瘾的关键。

二、补充名言凡语

(一)关于“网瘾”的部分名言:

1.今天是一个互联网时代,儿童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互联网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是真正的“网络原住民”。(“青年之声”青少年成长服务联盟专家孙宏艳)

2.家长越是拒绝网络,孩子上网成瘾的比例越高。家长也要懂得网络、接纳网络,与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青年之声”青少年成长服务联盟专家孙宏艳)

3.网瘾不是孩子的错。(陶宏开)

4.网络早已不再虚拟,游戏岂能成为人生。(陶宏开)

5.电脑是工具,不是玩具。用电脑的人是聪明的人,玩电脑的人是没有大用的人。最终,玩电脑的人给用电脑的人打工。(陶宏开)

6.暴力网游如同鸦片毒品,会使玩家的大脑受损,并从而成瘾变态。(陶宏开)

7.暴力游戏使玩家失去最基本的人性。(陶宏开)

8.不良网游猛于虎,千万家庭被荼毒。(陶宏开)

9.在网络的世界里可以信口开河,不必承担法律责任和道德谴责,这种默许会在无形中助长孩子们撒谎的勇气和胆量,则这种观念容易在现实生活中形成。(佚名)

10.网络就如水一样,人们离不开它,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像水一样泛滥成灾,给人们带来负面影响。(佚名)

11.我们应控制网络,而不是被网络控制。(佚名)

12.要想自由,必须先有自我,要有自我,必先自主,要有自主,必先自制。(佚名)

(二)关于网瘾,我们还可以结合生活进一步思考,确立出新的观点。

(提示:思维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方面展开)

1.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应充分利用,而不应过分沉迷。

2.青少年是网络的“原住民”,网络在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

3.网瘾是一种病症,可以治愈。

4.网络游戏商应承担起控制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责任。

5.同龄伙伴的影响也是青少年迷恋网络的重要原因之一。

6.网瘾的产生与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

7.网瘾对青少年成长的各方面都有严重的危害。

8.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就不会贪恋网络中的花花世界。

9.青少年上网和其他事情一样,都应该学会把握“度”。

10.战胜网瘾需要强大的意志力。

11.网瘾的治疗宜疏不宜堵。

12.家长应和孩子一同进入网络世界,起到陪伴和表率作用。

13.我们应该多和有潜在“网瘾”的青少年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让他们感受到周围真实存在的温暖。

14.战胜网瘾需要青少年、家长、学校、政府、社会等共同助力。

三、学生读写实践

1.熟读美文。(美文周周读)

2.选背老师提供的名句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美句背记用)

3.首位“青少年网络文明爱心大使”陶宏开教授说,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由于长期脱离现实生活,他们身心遭受侵害,日渐昏头昏脑,有的荒废学业、逃课退学,有的颓废堕落、失足犯罪。其结果必然是——荒唐的网游导致荒唐的人生。”你是如何看待网瘾的?你有没有切身的感受?请以“网瘾”为话题,结合实际,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四、学生优作交流

电脑的自述

长沙市湘仪学校初一蔡顺杰

对面的男孩已经盯了我快一天了,我用那发烫的双眼瞪着他,他感受不到的我愤怒和痛心,用呆滞双眼看着我那足足一个屏幕大“神奇的机械眼”。他的右手不停的拨弄着我的兄弟“鼠标”,我身旁站着的一个发热的重量级选手——“主机”也不停地抱怨着,连续几小时没有休息,我们快热得中暑了。我身上的连着密密麻麻的线条,我知道,我少了他们其中任意一条,我的身体就不能自如活动,或是眼睛无法闪烁,或是嘴巴无法放声,或是耳朵接收不到。

面前的男孩痴迷地敲打着键盘,激烈地撞击让我的身体感觉到疼痛。我注意到眼前的男孩子,蓬乱的头发仿佛很多天没有好好打理过了,本应明亮的双眼蒙上了一层他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浑浊,皮肤粗糙,好像很多天没有充足地休息过了,嘴里时不时地大吼出一声,要么在兴奋地庆祝比赛胜利,要么则在责怪队友没有发挥出色拖了整组的后腿。

又是一个被网络游戏蒙蔽了双眼的男孩,他的家人在哪里呢?我不禁想,现在是上学时间啊,家人知道他荒废学业,逃课厌学,怎么不去制止他呢?他的老师知道吗?

“怎么回事啊!说好的通宵呢!”我的思绪被男孩的一声怒吼打断了,他在抱怨什么呢?原来是队友因为有事不能奉陪到底。我舒了一口气,他终于结束了游戏,看样子他总该回家了吧!

出乎意外,男孩继续摆弄着键盘和鼠标,浏览着网络上的五光十色。不知道他还要沉迷多久呢?我昏昏欲睡,身体却热得发烫。不知过了多久,我大脑警觉地闪过一条信息。我很清楚那是一个危险的病毒,虽然它披着一个吸引人的外表——红包。对面的男孩眼前一亮,我知道他注意到了那个“挂羊头卖狗肉”的红包,在他正准备按下鼠标键点开时,我意识到自己的无能为力,我如同被困在笼中的鸟,被人束博着,我用尽全身的力气把自己关闭,使对面的人不掉入陷阱,更使我不陷入危险。不料,男孩心中的怒火一股脑的涌上来,随着他口中的一句句脏话狠狠的向我砸来,而这攻击如滔滔不绝的洪水冲击着我,并咒骂道:“你这个烂电脑!动不动就黑屏,你的脑子是该修修了!”说着忿忿地走了。

我松了一口气,他总算是回家了。

我不由得自责起来,不知道真正把电脑用在利处的有多少人?又有多少人沉迷在我体内的游戏中走火入魔?有多少人人甚至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瘾”失去学业,失去前途,甚至失去生命?

深陷网瘾的人孩子们啊,珍惜大好的青春,珍惜爱你们的人吧!请不要被网络蒙蔽,请不要继续沉迷!

这篇《电脑的自述》另辟蹊径,从电脑的角度出发,描述了一个网瘾少年的游戏时光,在短短的几百字的描述中,作者揭露了网瘾的种种不良后果——沉迷游戏,荒废学业;身体不支,影响健康;出口成“脏”,暴力倾向……作者借电脑的口表达出自己对网瘾少年的痛心和劝诫,最后向深陷网瘾的青少年发出“请不要被网络蒙蔽,请不要继续沉迷”的深切呼吁。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角度新颖,中心明确,不失为一篇佳作。

课外阅读,交流提升

烟瘾和网瘾

雷三行

妈妈对爸爸说,你看儿子大了,你应该给儿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你这样不停地抽烟,说不定今后儿子书没念好,只成个烟民。

爸爸说,正因为儿子长大了,我才抽烟。

妈妈说,你不讲信用,结婚时你保证说不再抽烟。

爸爸说,我最讲信用,结婚时为了下一代,我说戒烟就戒了烟。现在儿子长大,身体发育得很好,这时我抽抽烟,又有什么影响?

妈妈无奈地摇着脑袋,妈妈摇脑袋的时候,爸爸咳嗽几声,妈妈又接着说,抽烟对你身体不好。

爸爸说,这个还用你说。

妈妈说,明知道有害健康,你还抽!

爸爸说,没办法啊,整天坐在办公室里绞尽脑汁想破脑袋揣摩领导的心思写官样的文章,不抽烟,脑细胞能转动起来。我还不是为了这个家好,你难道希望我当一辈子办公室小主任?

妈妈又没了办法,挠着头皮。这时妈妈看到正在写作业的儿子,妈妈对着儿子耳朵说了几句话。爸爸的香烟燃起来,儿子来到爸爸身边说,爸爸不许抽烟,你看看,客厅里的墙壁都变成了黄色。

爸爸笑着摸着儿子的小脑袋,站起身,把客厅窗户全打开,热风呼呼钻进来。儿子撅着嘴巴说,好热。爸爸拿起遥控,对着空调摁了几下。儿子又缩着身子嚷,我好冷。

爸爸恼了,说,你诚心捣乱是不是?回你房子写作业。儿子只好回到自己的房子里。一会儿,儿子在房里喊,老爸,有一道题不会,你给讲讲。爸爸把烟屁股摁在烟灰缸里,进了儿子的房间。

爸爸刚从儿子房间出来,儿子又喊,老爸,帮帮忙,又一道题不会。爸爸走进去,黑着脸说,你在学校是怎么学的?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你说说,你在学校是不是整天给我捣蛋!

儿子吓坏了,再也不敢让爸爸讲题了。

但是,爸爸的香烟总会无缘无故地失踪。问儿子,儿子不知道。问妈妈,妈妈不知道。后来,香烟不管藏在哪里,爸爸都能找到。毕竟,七十平方的房子只有那么大。

世界上什么皮最厚,是人的脸皮。妈妈懒得劝说爸爸戒烟。儿子也懒得劝说爸爸戒烟,

爸爸说,饭后一支烟,快活似神仙。爸爸说,饭前一支烟,快活似神仙。爸爸说,睡前一支烟,快活似神仙。爸爸说,起床一支烟,快活似神仙……

快要真正成神仙的爸爸一天突然发现,儿子双休基本不回家。询问,儿子说,在同学家里玩。平时儿子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玩游戏。

一天,老师找到爸爸说,你家宝贝已经上网成瘾了。爸爸一下子从云雾中醒过来。爸爸看着已经长到自己眉下的儿子,黑着脸训,你再上网,小心我揍你。儿子说,知道了,今后不上网。

但是,儿子还在上网,有时在家里,乘着爸爸妈妈不注意;更多的时候,在网吧里,和一些穿着怪异举止荒诞的小青年在一块。

一天,儿子从学校回来就上网玩起游戏。爸爸严厉地说,怎么男子汉说话不算数?

儿子不屑地说,只要你能戒烟,我就能戒掉网瘾。

爸爸说,你要挟爸爸。儿子不说话,鼻窟窿哼哧了一声。爸爸狠狠地说,我戒烟!

家里的客厅,没有了烟雾缭绕。

爸爸下班回家,儿子放学回家,儿子经过爸爸身边,儿子说,爸,你又抽烟了。爸爸说,没有。儿子说,骗谁。你的衣服,你的头发里,满是烟味。妈妈走过来,嗅了嗅,妈妈皱着眉,没有说话。

儿子没有在家里上网,却像打游击似的游荡于角角落落的网吧里。爸爸很无奈,妈妈很伤心。

一天,爸爸把一张纸放在儿子的面前,说,你敢不敢签字?爸爸在协议书上写着一定戒烟,后面有爸爸的签名。协议书上还写着儿子一定要戒掉网瘾。儿子想了想,在协议书上写上自己的名字。

放学后儿子回家,故意在爸爸身边蹭一下。儿子的鼻子动一下,儿子没有说话。

后来,爸爸妈妈没有发现儿子进网吧了。

(原创,转载需注明出处)

14位名师揭秘:用这些方法读名著,中高考才能拿高分柳晓红散文:开园椒?扯树椒品不尽的烛之武

柳晓红散文:多年老师半个“医”

雅礼中学高三月考作文选读()

像这么牛的作文,请给我来一打!李璐琳:原创高三作文题目+写作指导+学生佳作两篇湖南汉寿一中高二学生考场佳作选读(2)邓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lizhongshu.com/zslx/55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