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耳日耳朵里老是哗哗响怎么办

流水的哗哗声

心脏咚咚声

拉大锯解木料声

还有挂钟滴答滴答声

……

这些奇怪的声音

如影随行时高时低让人抓狂

亲,您这是耳鸣了!

耳鸣是耳科疾病中的常见症状

除了外耳道耵聍栓塞、外耳道湿疹、鼓膜炎

等耳部疾病外

全身很多疾病也可能引起耳鸣

如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颈椎病等

值得注意的是

有时耳鸣也是某些疾病的先兆症状

今天是爱耳日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医院)

耳鼻喉头颈外科的专家们

将从以下十个方面让您认识和了解耳鸣

1.严重耳鸣有哪些危害?(1)影响听力。非常响的耳鸣能够干扰所听的内容,常常听到声音但分辨不清别人在说什么。(2)影响睡眠。耳鸣尤其在夜深人静时响得厉害,使人入睡困难。即使入睡,也特别浅。有患者诉说,睡眠不深时可以被耳鸣吵醒(耳鸣如同外界声音一样能够吵醒主人)。(3)影响情绪。长期严重耳鸣可以使人产生心烦意乱、担心、忧虑、焦急、抑郁等情绪变化。(4)影响工作。因为听不清别人尤其是领导和老师的讲话,而且自己忍受着耳鸣带来的巨大痛苦,却常常不能被人理解,所以工作、学习效率下降。(5)影响家庭生活。因为耳鸣而长期求医吃药,带来经济损失甚至导致巨大经济压力。如果不被家庭成员所理解,则影响家庭和睦。(6)影响社交活动。因为言语理解力差,听不清别人讲话,自己又紧张、烦躁、苦闷,久而久之则不愿参加社交活动。2.耳鸣会遗传吗?如果耳鸣是由遗传性疾病引起,则会遗传。如果不是由遗传性疾病引起的耳鸣,则不会遗传3.耳鸣与耳聋有什么关系?耳鸣是耳聋的先兆。耳鸣与耳聋的病因基本相同,病变部位也基本一致,耳鸣的频率(音调)常与听力损失的频率相似,因此,耳鸣与耳聋的治疗用药大体相同。4.耳鸣患者应做哪些检查?一旦医院就诊。医生常让患者做以下检查:耳鼻喉科检查、听力学检查、耳鸣音调和响度匹配、前庭功能检查、全身检查(如颈椎、心血管、内分泌系统等)、影像学和化验检查(CT、MRI、血生化等)5.怎样改变对耳鸣的错误认知?如果经过全面系统的检查,患者目前没有什么大病,不会危及生命安全,那么患者就应该改变对耳鸣的错误认知,不用担心,不用害怕。认知改变,行为就会改变6.耳鸣有特效药吗?没有。目前没有任何药物能够立竿见影地使耳鸣停止,每种药的效果会因人而异所以,不要相信某些广告上的“万能药”。7.耳鸣的治疗原则是什么?首先是寻找耳鸣病因,然后对因治疗。如果发生以下情况最好采用“习服疗法”:(1)长期、严重的耳鸣;(2)病因不明确;(3)病因明确但久治不愈;(4)病因治愈后仍遗留长期严重耳鸣。这四种情况为耳鸣习服疗法的适应证,而禁忌证是未查病因、未对因治疗的耳鸣患者。伴有严重心理障碍的耳鸣患者,应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8.如何进行放松训练?紧张常造成耳鸣,或加重耳鸣,而耳鸣又可引起紧张。紧张可以是耳鸣的诱因也可以是耳鸣的心理反应,二者可以互为因果。放松训练的目的就是消除紧张。方法如下:坐、躺、卧均可,闭眼,双手置于腹部或握在一起,也可用拇指与其他指依次相接,以消除杂念,让全身肌肉放松。用意念控制肌肉的放松程度,尽可能地放松。先从前额部及头皮开始,一直到面部、颈部、胸部、腹、上下肢等。每日1~3次,每次10~20分钟。

9.如何预防耳鸣?

(1)远离噪声、不要长期佩戴耳机。噪声可以损伤人的听力系统,导致短期耳鸣,或是永久性听力损伤,应当远离噪声或是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隔离噪声

(2)当服用某些药物后出现耳鸣的症状,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咨询

(3)耳垢过多过厚,不要自己用棉签处理,应当让医生帮助清理

(4)经常监测血压,防止血压过高或者过低

(5)保证足够的睡眠,睡眠障碍或是睡眠不足,可能诱发耳鸣,失眠和耳鸣还会互为恶性循环,应当重视睡眠健康。

(6)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抑郁、焦虑的负面情绪,会诱发耳鸣,或是加重耳鸣。可通过心理医生的帮助,控制负面情绪。

(7)经常耳朵局部按摩:按摩耳垂前后风点(在耳垂与高骨凹陷)和听觉点(耳屏,下巴凹陷面后缘下方),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保护听力的作用。按摩应每天早晚,每隔5-10分钟,时间长,见效。

10.耳鸣的预后如何?耳鸣可以自发性地改善。一项研究显示,几乎50%有明显耳鸣的患者,5年后得到缓解,这些缓解的患者中,43%为完全缓解,57%剩余轻度症状。这种自发性改善见于病程短、年轻、随访间隔时间长的患者。来源:耳鼻咽喉科编辑:王琼美编:巫雨玲校对:王奕璇谷一审核:宋维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lizhongshu.com/zslx/55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