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讲堂医院急救

又到了一年中酷暑难耐的夏季

大部分气温高达40℃

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也是“每日打卡”

这样炎热的天气,如果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或者长时间在没有防暑降温措施的高温的环境里工作,还有室内空气不流通,过于闷热,体内的热量又不能向外散发,都有可能会引起中暑。

那么,怎样判断自己中暑了没有呢?

医院呢?

今天小编特意邀请到急救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仝英带您揭晓答案

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和中暑的症状分为三大类:

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流汗、口渴、身体感到无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一般情况下此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不会超过37.5℃。

轻症中暑

除有先兆中暑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面色潮红,胸闷气短,皮肤灼热而干燥,体温上升到38.5℃以上等情况。此时如不及时救护,就会发生热晕厥或热虚脱。

重症中暑

一般是因未及时和未适当处理出现的轻症中暑(病人),导致病情继续严重恶化,随之出现昏迷、痉挛或手脚抽搐。此时中暑病人皮肤往往干燥无汗,体温升至40℃以上,若不赶紧急救,很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中暑的应急措施

1、有中暑先兆及轻症者:立即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阴凉、安静、空气流通处休息,松解衣服,饮用清凉饮料(淡盐水或浓茶)。

2、重症或高热型者需进行急救:a.迅速降温,置病人于凉爽通风处,解开衣服;b.可在病人头部、两腋下、腹股沟区等处放置冰袋;c.按摩四肢,防止血液淤滞。

3、中暑的人忌大量饮水,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ml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4、热痉挛者除上述处理外,也可饮用含盐饮料,有条件者可静滴~ml生理盐水。

5、对病情严重的病人,要立即动用各种手段,医院。

那么,高温环境下如何防暑?

SUMMER

1、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

预防中暑首先应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当人自觉口渴时,身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了。每天清晨起床后、上午10点左右、下午3~4点、晚上就寝前,是四个“最佳饮水时间”,每到这一时段要饮用1~2杯白开水。当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以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2、急躁易中暑,心静自然凉

高温酷热,易动肝火,常常会觉得心烦意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这就是典型的“情绪中暑”症状。故天气越热,心态越需要放平和,做到“心静自然凉”将有助于降低心理热度,减少天气对身体的负面影响。此外,及时发现自己个性的脆弱之处,遇事冷静、多包容、少生气,保持豁达的心境,这些都有助于预防“情绪中暑”。

3、常喝消暑汤

人出汗越多,消耗的体液就越多,喝汤不仅能及时为身体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绿豆酸梅汤、山楂汤、金银花汤等,都是平日里常见的消暑汤。

4、充足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容易感到疲劳,如果没有充足的睡眠,很容易导致中暑。而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好措施。

5、要注意避湿

夏季防暑更要注意避湿,特别是南方多雨地区。暑热湿盛,外出时,要戴草帽或打晴雨伞,以遮挡阳光的直接照射。衣着宜宽大凉爽,出汗多时,湿衣汗衫要勤换勤洗,以防外湿侵袭。切忌为了显露身材穿着过于紧身、不透风的衣裤,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

6、饮温茶

温茶能降低皮肤温度1-2度,而冷饮只能让口腔周围变冷。饮茶会让人感觉清凉舒适,渴感全消。而喝冷饮的人,周身不畅,渴感未消。高温作业者,如能在温茶中适当加点盐,以弥补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对预防中暑更有效。

7、水果、青菜要多吃

水果汁多味甜,不仅生津止渴,还能清热解暑。西瓜味甜汁液多,绝对是清暑解渴的首先。香瓜、黄瓜洗净之后生食,或制作成果汁,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猕猴桃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是高温和野外作业人员经常选用的果品和饮料。

8、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时至16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还要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

仝英主任提醒:夏季高温环境,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很容易出现血压的波动,不建议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暴露,也不建议进行大负荷的运动或者锻炼,因为会带来一些心脏所承受不了的负荷。另外对于营养不良或者是对于营养过剩的人群,比如特别肥胖的一些患者,也不建议过量运动,适度的锻炼就可以了。

专家简介仝英副主任医师急救中心主任

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临床系,本科学历。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发表论文10余篇,医院岗位能手及先进工作者称号,现任洛阳市急诊委员会委员。医院进修心、脑血管病一年,多次到郑大一附院参加短期重症培训学习,对内科急危重症心肌梗死、脑梗死、上消化道大出血、各种心律失常、重症哮喘、休克及各种中毒等病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一些罕见病、疑难病也有独到的见解。

急救中心(24小时)

END

编辑:市场工作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lizhongshu.com/zsjj/86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