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暑的那些事

前言

文章讲解中暑的那些事,小编提醒大家耐心看完哦。从炎炎夏日到热气逼人的秋老虎,很容易引发中暑。根据中暑程度个体表现也会略有差异,有些人头晕眼花,有些人甚至昏迷晕倒,更有甚者一倒再也不起。

先说一个身边的例子:年国庆节期间,在武功山景区中庵索道入口的密密集集的人群中有一位女性队友因中暑晕倒。一来身体娇弱,二来为了防晒穿着过于严实导致出汗很多,三来人轻力量小背的水不多导致补水不够充分。生命经不起等待,我们要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

01

什么是中暑

什么是中暑?中国红十字会编写的教材上是这么说的:“高温、高湿是导致中暑的根本原因。体内热量不断产生,散热困难;外界高温又作用于人体,体内热量越积越多,加之调节中枢发生障碍,身体无法调节,最后引起中暑。”简单来说,中暑就是高温高热导致的机体温度调节功能紊乱,中暑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一是环境因素二是个人体质因素。★环境因素日常生活中,中暑病死率可高达20%-70%。据研究,连续三天平均气温超过30摄氏度和相对湿度大于73%时最易发生中暑。同时,也要注意有时虽然气温不高、湿度不大,但由于环境通风较差,也容易发生中暑。比如户外的探洞活动、闷热帐篷里活动、通风差的缝隙攀登、山脊线徒步(受太阳直接暴晒,大气温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等。山脊线没有植被,徒步者直接暴露在阳光下★个人体质因素平时缺乏体育锻炼、睡眠不足、饮酒、饥饿以及突然进入旅游热区和高温环境。部分有散热障碍的也容易中暑,如过度肥胖、穿紧身、透气性差的衣裤、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痱子以及服用抗抑郁药物等等,都是容易导致中暑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老人、小孩、宅男宅女等群体在户外运动中更容易中暑。

02

中暑原理

根据红十字会教材上定义的中暑概念,我们捋一捋中暑原理:

★散热失衡:

高温高湿环境,人体内产热和吸收热量超过散热,恒温被打破,通俗的比喻就是环境温度过高导致脑子里负责调解体温的CPU散热不良。

★电解质流失:

散热无法满足人体需求的时候,大量出汗会导致脱水,同时出汗不仅排水,还牺牲盐,电解质随着汗液大量流失。

★调温机制失衡

由于电解质大量流失,细胞动力不足,人的体温调节功能发生紊乱,从而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组织器官也随之受到影响。

03

中暑程度与症状

中暑的程度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了解中暑症状,可以及时评估中暑程度并进行相应的救治措施。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先兆中暑:患者在高温环境工作或生活一定时间后,出现口渴、乏力、多汗、头晕、眼花、耳鸣、头痛、恶心、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高,不超过38℃。★轻症中暑:先兆中暑症状加重,体温在38℃以上,出现早期循环功能紊乱,包括面色潮红或苍白、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脉搏细数、血压偏低、心率加快。★重症中暑:先兆和轻症症状加重,出现高热、痉挛、惊厥、休克、昏迷等症状,引发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痉挛: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也可以发生在腹部。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缺乏电解质液体)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热衰竭: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出现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晕厥等征象。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患者出现高热、皮肤干燥,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随后出现器官衰竭与死亡。

04

中暑急救

在户外运动中出现中暑现象,要及时地进行处理,严重时请寻求医疗救助,生命经不起等待,不要拖延。中暑症状出现后,应该进行以下的处理。·脱离热源如发现中暑者,应当迅速将其搬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脱离高温环境。平躺中暑者,解开衣领裤带,以利其呼吸和散热。抬高双脚,增加脑部的血液供应,同时起到散热的作用。·补充水分和盐分高温环境下感到不适时,请及时服用人丹、十滴水、六一散、等等解暑药,并多喝些淡盐水,补充流失的体液。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饮水量以不超过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结果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导致肌肉痉挛。·降温使用电风扇、空调,并按摩其四肢及躯干,促进循环散热。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中暑者擦身,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中暑者额头、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散热(蒸发散热)。冰袋切忌直接置于心前区,以免引起心脏骤停。当体温降至38℃后,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转运轻症中暑人员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若症状不减反增,应及时就医。对已发生昏迷、高热、抽搐等症状的重度中暑者,必须立即拨打,医院进行抢救。运送过程中注意为中暑者遮阴,并使用冰袋等降温措施。在等待救援期间,应使患者平卧,头向后仰,以保持呼吸畅通。若中暑者出现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若现场无人能做心肺复苏,应大声向周围呼救。

05

中暑禁忌

1、自行服食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如果用退烧药来降温,身体对药物的代谢会加重身体的负担,药物的副作用更大。

2、过度擦拭酒精:不仅会刺激皮肤,使用过量甚至可能导致酒精中毒。

3、敷冰块、冰袋:过冷反而导致血管收缩而无法顺利散热。

4、浸泡在冷水里:体表血管遇冷急速收缩后,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急症。

5、涂抹感觉清凉的外用成药(如万金油):油性物质更不利于散热

6、过量饮水,中暑后须大量补充水分和盐分,但过量饮用热水时会更加大汗淋漓,反而造成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的大量流失,严重时会引起抽风现象。如此便是得不偿失。正确的方法应是少量多次,每次饮水量以不超过毫升为宜。

7、过量进食,不能吃油腻腥的食物,过多的食用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而输送到大脑的血液便相对减少,营养物质也不能被充分吸收,所以应尽量多吃一些清淡爽口的东西,以适应夏季的消化能力。

8、偏食辣椒,夏季阳浮于外、阴液不足,而辛辣燥热的食物只会助热却阳,而且它还使你的美丽肌肤上蹦出几颗不小疙瘩。因而,少吃,当然不吃是更好的。

9、冷食伤身,身体干渴的时候,冷饮和瓜果类食物让人爱不释口,很可惜,中暑后这两样东西也不能多吃凉性食品会损伤你的脾阳。

06

中暑预防

中暑后的急救只是应对措施,合理预防才是王道。

★防晒:

出门要备好防晒保护,特别是夏天出行,最好不要在10:00-16:00的烈日下行走(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带上充足的水和饮料。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龙虎人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喝水:

每天喝1.5~2L水,不要等口渴才喝水,慢慢喝水,定时喝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饮用一些盐水和电解质溶液,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及电解质。

★休息:

避免长时间滞留于高温、高湿、密闭环境中,身体不适时不要坚持,要适当休息;另外,夏天昼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更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部分都得到充分的休息,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饮食:

高温环境下,人体需要及时补充水分的同时,对蛋白质和维生素要求也比较高,要常吃些富含优质蛋白质又易于消化的食品,多喝汤、多喝茶、多喝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情绪:相关数据表明,在正常人群中,约有16%的人在夏天会发生“情绪中暑”。

  夏天持续的高温天气,使人变得心烦气躁、情绪低落、食欲不振、思维紊乱、行为异常等。“情绪中暑”的表现有:特别粗心,如打翻热水瓶等引起烫伤意外;上班提不起精神,容易激动或情绪低落,不能静心思考;肝火也随着气温往上蹿,常因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酿成祸端……

  医师提醒,“情绪中暑”可能衍生灼伤、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意外。因此,在炎炎夏天,市民除了要做好防高温中暑的准备,还要注意调节心理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日常生活应劳逸结合,清淡饮食,多饮水以调节体温,多吃清火的瓜果蔬菜等,给心情也降降温。

01

婴儿中暑

老年人,儿童、孕妇、婴幼儿体质虚弱,体温调节功能和散热功能差,是中暑的高发人群。因此应尽量减少外出活动,更要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或烈日下活动和行走,感觉到热时,一定要借助自然风或电风扇、空调来降温;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的饮食为主,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其中婴幼儿最为特殊,婴幼儿不会说话,遇到以下表现,家长应提高警惕:

★体温达39~40℃时,出冷汗、皮肤湿冷;

★皮肤发红、发烫,并且干燥无汗;

★宝宝烦躁不安且哭闹,呼吸和脉搏加快,接着会显得很疲乏,甚至发生抽搐或昏迷;

★较大的幼儿出现恶心、头晕,失去方向感,表现的昏昏沉沉,对外界反应迟钝。

婴幼儿中暑的处理:

★宝宝如有呕吐,应及时清理秽物,保持呼吸道畅通;

★将宝宝转移到阴凉处,脱掉衣服,用电扇或空调降低环境温度。全身用冷湿毛巾擦拭。不要用冰水或冰块使体温剧降,否则会使皮肤血管极度收缩,皮肤血液明显减少而无法继续排热。

★每隔10~15分钟给宝宝喂白开水,但不要给呕吐的宝宝饮水,以免加剧呕吐,频繁呕吐的医院。

文章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广大读者提出。最后,祝大家平安喜乐。

.07.25

莫染自然

初衷

向更多的人宣传负责任地走进自然、享受自然、爱护自然,安全户外的同时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lizhongshu.com/zsjj/85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