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点击标题下方的蓝色小字,您可以立即 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度的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根据中暑的诊断及分级标准,可分为轻症中暑与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在高温、高湿度的环境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乏力、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中暑先兆的症状进一步加重,出现面色潮红、大汗淋漓、心跳加快等症状,体温可升高至38.5℃。
重症中暑可分为中暑高热、中暑痉挛和中暑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中暑高热(热射病(包括日射病),是人体在热环境下散热受阻,体温调节机制失调所致。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常见于高温作业的情况。
中暑痉挛(热痉挛),是由于人体大量出汗,补水未补盐;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阵发性收缩痛。常发生在剧烈运动或劳动后。
中暑衰竭(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心律紊乱等周围循环衰竭症状,体温稍高或正常。常见于老人、小孩及体质衰弱者。
中暑的现场急救夏天是中暑的高发期,发生中暑如果处理不及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或永久性残疾。那么,发生中暑,现场应该如何应急呢?
1、脱离中暑环境
将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如室温为26℃的空调房、树荫下,解开紧身衣物。
2、高热降温
15℃~16℃凉水中浸浴、按摩患者四肢及胸腹部,或30%酒精擦浴,见其皮肤擦红或肛温降至37℃~38℃(每10分钟测一次肛温),即可停止。
3、适当补液
患者有意识时,补充含盐或小苏打的清凉饮料。每隔半个小时补充~mL,不可一次性补充大量水分。
4、昏迷处理
病人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促其苏醒。若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若昏迷有呼吸、有心跳,使患者呈昏迷体位,保持呼吸道畅通。
5、转院救治
重症中暑病人,必须及时呼叫,医院诊治。转运途中或等待急救车时时应持续降温,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注: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点击标题下方“今日风湿家园”小字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