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入心·宣讲走亲
矿坑镇惠民政策云宣讲
为进一步推进“3+1”理论武装体系构建,更好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沂蒙精神以及疫情防控、低保政策等融入宣讲内容,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将党的各项政策送进群众心中。矿坑镇开创惠民政策云讲堂,依托全镇20名惠民政策宣讲员,以在线云宣讲的形式,让宣讲走进群众身边。
本期“惠民政策云宣讲”的主讲人是矿坑镇马庄村宣讲员杜建生,宣讲内容为:《如何做好职业性中暑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宣讲内容
大家好,我是马庄村支部书记杜建生,今天给大家科普如何做好职业性中暑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易中暑作业人员包括:
1、夏季露天作业人员:港口、码头货物搬运的物流业从业人员,建筑业户外作业人员,室外线路安装的电力行业从业人员,快递人员、环卫人员等。
2、存在生产性热源的高温作业场所的人员:冶金行业炉前作业人员,使用烘箱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人员,电池制造业中的熔铸岗位人员,塑料制品业中的注塑成型岗位人员,食品制造业中的油料烘榨、食盐干燥、糕点烘烤人员,饮料制造业中的原料蒸煮、酒精糖化岗位人员,烟草加工业中的烟叶干燥、烟丝烘干岗位人员以及蒸汽供应、电力供应行业的锅炉房作业人员等。
3、凡患有未控制的高血压、慢性肾炎、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未控制的糖尿病、全身瘢痕面积≥20%以上(工伤标准的八级)、癫痫的劳动者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中暑先兆有以下症状:
在高温作业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低于38.0℃,可伴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中暑类型包括:
1、热痉挛
在高温作业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大量出汗后出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多见于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尤以腓肠肌为著,呈对称性;体温一般正常.
2、热衰竭
在高温作业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如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恶心、头晕、心率明显增加、低血压、少尿,体温常升高但不超过40°℃,可伴有眩晕、晕厥,部分患者早期仅出现体温升高。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细胞比容增高、高钠血症、氮质血症.
3、热射病(包括日射病)
在高温作业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出现以体温明显增高及意识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表现为皮肤干热,无汗,体温高达40°℃及以上,儋妄、昏迷等;可伴有全身性癫病样发作、横纹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预防中暑可采取以下措施:
1.注意补充水分
在高温天气里,不论运动量的大小,都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不应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如果需要在高温的环境里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至少每小时喝2~4杯凉水(-ml),水温不宜过高,饮水应少量多次。
高温天气时,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这些饮料会导致失去更多的体液。同时,还应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2.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大量出汗将会导致体内盐分与矿物质的流失.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必须得到补充以满足人体正常的需求.运动饮料可以帮助人们在流汗的过程中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盐分与矿物质.如果正在进行低盐饮食,在喝运动饮料或服用盐片之前,应当咨询医生.
3.注意饮食及休息
少食高油高脂食物,饮食尽量清淡,摄取足够的热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多吃水果蔬菜.保证充足的睡眠.睡觉时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
4.穿着合适的衣服
尽量避免正午时段户外工作.在户外,应当尽量选择轻薄、宽松及浅色的服装.
5.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
如:藿香正气水、仁丹、十滴水、风油精等.
当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加重且胸闷憋气,尤其,已经感到头晕、意识模糊、虚弱,甚至晕倒的时候,要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迅速找到背阴或凉爽通风的地方休息。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