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方的儿科医生妈妈
可以快速查看超过篇原创育儿科普文章
最近有家药厂一直托人找我,希望我传递给大家一句话“发热到38.5℃要用药”。有些药厂会赞助诊疗指南制定,这家药厂是否赞助过诊疗指南制定我不知,但我个人不接受说违反科学原则和基本事实的话。我认为。
发热其实只是疾病的一种症状,并不是一种疾病,是很多疾病初期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某种意义上来说,发热并不见得是件坏事,发热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原微生物对人体的侵袭,促进人体恢复健康,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当然,发热会使人体处于高代谢、高耗氧、胃肠道功能减弱的状态,尤其是持久的高热,也会损害人体的健康,使得各个组织器官功能失常,最终导致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下降,甚至激发其他疾病的风险。
很多家长恐惧发热是因为害怕“高热惊厥”,其实“高热惊厥”这个名词会让人产生歧义,所以早已改称“热性惊厥”。热性惊厥是体温骤然上升或骤然下降导致大脑出现异常放电活动,从而引起全身肌肉的痉挛性发作,注意是“骤然”,有的孩子在体温迅速上升时抽搐,有的孩子在体温快速下降时抽搐,直白说不恰当的降温措施也会导致惊厥发生!好在热性惊厥通常是良性的,并不会损伤大脑。
我们需要知道,处理发热的目的是什么——其实,我们所有的对症护理都是为了让人体感到舒适,让疾病能够向着好的方向转归。给予必要的降温措施,有助于增加人体的舒适感,但是对于发热的过度处理,也会增加人体的不适感,因此,发热时千万别走两个极端,在护理过程中,一定需要注意,我们并不是追求体温计上的那个数值迅速下降到正常值,而是要更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