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省高温天气持续,白天桑拿、晚上汗蒸,见面打招呼“热死了”、“热化了”。那么对于正在上班的小伙伴来说,这么热的天,如果中暑了,能算工伤吗?小编告诉你,有些情况下,是可以的。1“职业性”中暑,可以认定工伤享受待遇
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年6月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新发布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安监总安健89号),该办法的第十九条规定:“劳动者因高温作业或者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经诊断为职业病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而《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48号)里,也将“中暑”列入了职业病目录中物理原因所致的职业病范畴。
但同时,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中暑是夏季容易遇到的疾病,但能被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必须是“职业性”的——“因高温作业或者高温天气作业”。
在年6月1日起施行的GBZ41-《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中规定,需要诊断“职业性”中暑,必须根据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史(主要指工作时的气象条件)及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主要临床表现,排除其他类似的疾病,才可诊断为职业性中暑,才能认定为工伤,可享受相关工伤待遇。
2面对高温工作,劳动者应注意哪些事项?《工伤保险条例》中可以认定为工伤的倾向包含:“患职业病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如果发生在上下班途中的单纯中暑,并未经过具有职业性中暑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申请职业病诊断,从严格意义上不能认定为工伤。
所以,如果劳动者在高温作业或高温天气下作业时,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一定要及时就医,不可麻痹大意撑到下班才做处理。
■一方面,及时就医可降低疾病加重的风险,提高治愈的几率,给劳动者生命健康带来更大保障;
■另一方面,上下班途中室外亦是高温,可能引起病情的加重或诱发上班期间积累的病因,而单纯的上下班途中出现中暑,认定工伤具有一定难度。
一旦出现发病情况,在岗位上前往就医,有利于工伤举证。
3排除危急后,前往具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职业性”中暑属于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因医院才可进行职业病诊断。
劳动者如果发生因高温工作或高温天气下工作而中暑的,在排除危机情况病情稳定后,还应当前往具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
在诊断为“职业性”中暑后,还应当做工作认定,以确保后续工伤待遇的享受。
文章转自劳动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