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急救,怎么快速降体温

又到了难熬的夏天,太阳强到能把人晒秃噜皮,出去走一圈就大汗淋漓、头晕眼花,简直要热到晕厥!虽然难受,可幸好没中暑!可!并不是到“热晕了”的份儿上才叫中暑,你疯狂出汗、眼花的时候,很可能已经跳进了“中暑”的圈儿了!

大汗淋漓、身体无力

体温中枢“死机”前兆!

被太阳晒着,人的体温会疯狂飙升,但身体为了让各个器官有个比较舒服的工作环境(腋温36°C左右),就会用各种手段(把毛孔打开、出汗、往外辐射热量等),来把身体里的热量散发出去。

如果周围环境温度太高,身体努力用了各种方法,热量还是散不出去,我们的“体温调节中枢”就会“死机”,出现体温逐渐升高、身体无力、心跳加快、头晕眼花、恶心等等症状。

在体温升高的状态下,我们身体所做的第一步,就是把毛孔打开,疯狂出汗。所以如果你在高温环境中出了超乎平常量的汗,就是“体温调节中枢”要“死机”的预兆。这时已经是中暑的最初阶段了。

赶快躲到阴凉、通风处!

躲到阴凉处

这种情况最好立刻躲到阴凉通风的地方,给身体降降温。

补充水分

出了大量的汗,记得要喝水,补充水分。但汗液除了水,也有很多钠、钾,最好能喝一些含有矿物质、钠、钾的功能性饮料,防止电解质紊乱。

口渴、呼吸心跳快、头疼

轻度中暑

过了一段时间,如果体温还是降不下去,体温调节中枢也“死机”了,体温会持续飙升到38°C左右。如果没有来得及补充水分,就会特别口渴;心脏、肺脏、大脑为了在这个高温环境下做工,心跳、呼吸会相应地加快,还会出现头疼、头晕等症状。

多喝水、给身体降温!

轻度中暑时,除了走到阴凉处、多喝些功能性饮料以外,最好还能用一些快速降温的方法给身体降降温。比如买一些雪糕、冰水,用它们敷在额头、腋窝处,降低身体的温度。

这3种表现,可能是重度中暑!不出汗,但体温特别高、头晕

在大量出过汗后,突然不出汗了,而且头晕晕的,体温还特别高,有这种症状的人一般精神非常萎靡,意识也不清醒。

大量出汗、肌肉痉挛、体温正常

大量出汗使体内失去了大量的水和盐,电解质紊乱,就会引起肌肉痉挛。

头痛头晕、出汗多、恶心、血压下降

血压迅速下降,导致了头晕、头痛等症状,这种状况比较危险,必须马上送医。

别犹豫,医院急救!

千万别拖着了,应该立刻拨打电话,求助医护人员,同时让昏倒的人侧卧在通风阴凉处,头向后仰,保持呼吸通畅。

临床分型及其表现

一、先兆中暑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晕、头胀、四肢无力、胸闷、多汗、思想涣散、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稍有升高。病人尚能坚持工作、生活。

二、轻症中暑

除有先兆的症状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增快,体温38.5℃等。无神志改变及休克表现。

三、重症中暑

分别出现热痉挛、热衰竭及热射病表现,但在临床上三者常同时存在,难以严格区分。

(一)热痉挛

特点为短暂的、间歇的、剧烈的痉挛性疼痛,往往发生在剧烈运动时或以后。痉挛以四肢、咀嚼肌、腹肌为多见,呈对称性,时发时愈,轻时不影响工作,重时疼痛难忍。体温多正常。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时有急腹症样表现。多发生于运动员或新兵在烈日下训练时。化验可有血Na+、Cl-降低的改变。

(二)热衰竭

又称热虚脱或热衰弱,这可能是最常见的一种重度中暑。多见于老年人及热适应欠佳者。在发病之前常有软弱、疲劳、口渴、头痛、厌食、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出现。急性发病期,病人面色灰白,皮肤湿冷、瞳孔扩大,血压低,脉搏快。这种表现与典型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相似。化验可见血液浓缩,低Na+、低K+血症。与热痉挛的区别主要为全身症状明显,且无明显脱水表现,尿量及汗量正常。

(三)热射病

典型的表现是高热、无汗、昏迷,是真正的内科急诊之一,多发生于老年、体弱及有慢性疾病患者,先出现头晕、乏力、少汗等,继而体温骤升达40℃以上,出现嗜睡、昏迷等神经症状及脉快,血压下降。严重病人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肝肾功能衰谒等。

在没有戴帽或太阳伞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头部直接受到日光曝晒或强烈的热辐射,病人出现头痛、耳鸣、眼花,随后转为呕吐、谵妄、昏迷等,称为日射病(sunstroke),属热射病的特殊类型。

死亡率最高的是哪个?

大家都知道,中暑分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射病!热射病是重症中暑中的最严重的一型。

热射病也分两种类型,一种叫经典型热射病,另一种叫劳力型热射病。

经典型热射病的核心是热环境暴露以及散热不足,而劳力型则主要与体力活动有关,其主要致病原因是过量产生的代谢热超过生理性热丢失。

现场降温的目标是什么?

10到40分钟内(推荐30分钟以内)将核心温度(直肠温度)降至39℃以下,2h内降至38.5℃以下。达到38.5℃时即停止降温措施或降低降温强度,维持直肠温度在37.0~38.5℃,以免发生低体温。若体温再次升高,应重新启动降温措施。

现场降温的措施有哪些?

根据19年的指南,主要有以下五个大的方面。

1

蒸发降温

用凉水喷洒或向皮肤喷洒水雾同时配合持续风扇扇风可以实现有效降温。

在大多数情况下,蒸发降温可能是现场最容易实现的方法,适用于经典型热射病和劳力性热射病患者。

具体措施如下:

(1)水温15-30℃+45℃热空气扇风,维持皮肤温度在30-33℃,以防止血管收缩,从而达到最大降温效果。

(2)可用薄纱布尽可能多地覆盖患者皮肤(侧卧),间断地向纱布喷洒室温水,保持皮肤温度在30-33℃,同时持续扇风。

(3)用湿毛巾擦拭全身,或用稀释的酒精擦拭全身,并持续扇风。

2

冷水浸泡

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劳力型热射病患者,可能是现场最高效的降温方式。

用大型容器(如浴缸、水池等)将患者颈部以下浸泡在冷水(2-20℃)中,降温速率在0.13-0.19℃/分钟。

若无冷水条件,可用常温水(如26℃)浸泡。

注意点:保护呼吸道,防止误吸和溺水。

不良反应:主要是寒战、躁动等,多在9-10分钟出现。

3

冰敷降温

实际上冰敷降温的效果并不理想,降温速率在0.℃/分钟左右。戴冰帽,冰袋置于颈部、腹股沟、腋下等部位进行降温。

注意事项:每次放置不多于30分钟,需注意观察局部皮肤色泽变化,以免冻伤。

4

体内降温

快速静脉输注4℃的冷盐水可有效降温,尤其适用于存在脱水的劳力型热射病患者。根据最新共识建议,给予1小时内输注25ml/kg或总量-ml。

注意点:

①较快的输注速度。

②监测核心温度,到达目标体温38.5℃时,需停止。

③常温生理盐水也有助于降温。

用4-10℃生理盐水胃管灌洗(1分钟内经胃管快速注入,总量10ml/kg,放置1分钟后吸出,可反复多次)。

直肠灌洗,深度不小于6cm,以15-20ml/分钟的速度注入总量-ml,放置1-2分钟后放出,可反复多次。灌肠时注意灌入速度不宜过快。

5

药物降温

现场救治中不建议使用,包括非甾体类药物及人工冬眠合剂,因为早期多存在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备好这4招,中暑很难找上你!

做好防晒措施

夏天出门时,最好别选择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这个时候阳光最强。如果一定要外出,要备好防晒措施哦。

衣服要透气

不透气的衣服,会阻挡身体散热,更加容易让你中暑。

大量喝水、多吃蔬果

夏天容易大量出汗,每天都要喝2L~3L(4~6瓶)水为好,搭配喝一些运动饮料或者功能性饮料,防止出现电解质紊乱。

充足睡眠

睡不好、劳累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中暑的状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lizhongshu.com/zsyw/51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