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医生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562/春藤家庭教育推荐好文全文:字丨6分钟阅读
本文营养值:★★★★★
启发度:★★★★★
适读对象:0-18岁孩子的家长
春藤说
3月28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养育孩子,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成绩,不是荣誉,而是健康,是安全。
只有保障活着,才有其他的一切。儿童安全教育,无论重视到何种程度都不为过。
伤害,我国青少年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把一个孩子毫发无损地养大,有多难?大家先看一些新闻:1岁男孩乘坐电梯时,伸手捡掉在地上的东西,导致右手被夹;老人外出买菜,仅仅8分钟,独自在家的3岁小孩从8楼坠落到3楼平台;10岁小女孩将鞭炮扔进下水盖,掀翻的井盖将女孩小拇指炸断……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一连串令人痛心的儿童安全事件,无不在警示家长:危险就在孩子身边!年底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显示:伤害一直是我国0-19岁青少年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占所有死亡的40%-50%,溺水、道路交通伤害和跌倒/坠落是前三位伤害死因。来自全国伤害监测系统的门急诊监测数据显示,-年门急诊0-18岁儿童伤害病例中1-4岁年龄组占比最高、家中是伤害发生最多的场所、7-8月伤害发生相对较多,跌倒/坠落是门急诊病例最常见的伤害类型。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根据研究数据推算:中国每年至少有约万儿童受到各种形式的意外伤害,其中10万儿童死亡,40万儿童残疾。看到一个个令人窒息的数据,家长忍不住要问:我们到底怎么做,才能保护好孩子?4大类容易被忽视的潜在危险,重视起来安全教育永远都是防患于未然,对于儿童的安全教育更是如此。儿童生性好动,喜欢爬高,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常常通过用手摸、用嘴尝的方式去了解世界,同时他们生活经验不足,防范能力较差……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几乎无处不在。研究表明,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的场所是家中、学校、游乐和体育场所,以及在途中。①家中处处是“陷阱”家中是伤害发生最多的场所,比如轻易拿到的药品,厨房的尖锐刀具,客厅未固定上墙的高柜,卧室没防护栏的窗户,卫生间的水盆、浴缸,随处可见的插座、电线等等。宜家抽屉柜压死一个美国2岁男童,后被召回如果孩子在一岁以内,睡觉时盖过头部的被子,练习爬行时床上的杂物,甚至过度松软的枕头,都是可能导致孩子窒息的潜在危险。②健身器材、地灯、喷泉小区的一些公共娱乐设施,比如健身器材、地灯、喷泉,也可能成为伤害孩子的“凶手”。户外健身器材是针对成年人的身体条件设计的,并不适合孩子使用。近年来,儿童使用户外健身器材受伤的事件屡见不鲜:不管是小区里,还是商场外,很多孩子都喜欢到广场的喷泉处玩水,尤其是夏天。要知道,每年都有被喷射的水柱伤害的事件发生,更何况喷泉还存在漏电、溺水等风险。喷泉喷出瞬间,西瓜直升3米高空小区的地灯温度非常高,有些甚至超沸点。有人做过实验,将一片五花肉放到地灯上,一分钟不到肉就开始滴油。所以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健身器材不是玩具!喷泉不是游乐场!漂亮的地灯不能碰!③电梯小区或者商场的电梯也是家长容易忽视,且经常发生危险的场所,家长要注意三点。第一,坐儿童车的孩子尽量坐直梯,避免走楼梯摔倒。第二,儿童防走失的安全绳,电梯的感应装置是无法识别的。第三,如果遇到电梯停止运行,不要擅自处理,呼叫救援之后冷静等待。④带孩子开车开车带孩子外出的时候,首先必须给儿童坐安全座椅。如果是冬天,还要脱掉厚厚的外套。这是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因为宽松的冬季外套会增加身体和安全带之间的空间,孩子就容易从安全带下滑出并被抛出。其次,记得通过跟家庭成员密切联系、驾驶位贴文字提示、后座放随身包或者钥匙等方式,提醒自己孩子还在车里。因为将孩子忘在车里,导致孩子中暑脱水,甚至身亡的事件,每年都有发生。我们无法预测天灾,但许多许多意外,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儿童安全没有小事,任何一个忽视都极有可能带来血的教训。自我保护的能力,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近期的两会,人大代表建议将青少年安全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做好儿童安全教育,家长必须先有安全意识!如果在家长眼中,闯红灯、逆行等都不叫事儿,很难培养出有安全意识的孩子。家长需要了解常识性的认知,除了前文提到的暗藏危险的场所,还有一些行为习惯问题,比如吃饭不能乱跑打闹,避免异物卡喉造成窒息,或者摔倒之后碗筷伤害孩子等等;家长还需要掌握正确的、专业的急救方法,比如海姆立克急救法,溺水后怎么办,着火时如何自救,地震时怎样逃生等等。更重要的是,家长要将这些认知和方法教给孩子。因为家长不可能无时无刻陪伴孩子,千叮万嘱不如让孩子拥有自我保护的能力。但是,晦涩的理论知识怎样转化为孩子易于理解的常识,很多家长毫无头绪。说了一百遍水坑危险,孩子就是不听?
不同年龄的孩子,如何加强安全意识?
老一辈往往对孩子过度保护,怎么办?
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这次,我们邀请到了壹基金救援联盟执委、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侯昭敏老师,侯老师认为,孩子主动获取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问题。在跟未来春藤创始人老喻的对话中,侯老师将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告诉家长怎样在家做好儿童安全教育,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立即扫码听课
往期精彩
直播回顾
老喻对话李一诺:一个人的成长是可以被测算的吗?
好文推荐
想改变孩子“顶嘴”、“唱反调”的习惯?其实只需要做好一件事!
儿童影单
这5部科普纪录片,给孩子最好的自然教育
新课上新
为什么「中国式父母」总爱挑刺?背后的真实原因戳痛心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