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医附院急诊中心专家提醒:在急救车到来前,可通过一些正确的操作帮助中暑者缓解症状快速降温
核心提示:
高温天气急诊忙,进入三伏天以来,医院的急诊科医护人员一直处于紧张忙碌的工作状态。昨日,记者走访徐医附院急救中心了解到,因高热、头晕、胸闷等中暑表现来就诊的市民越来越多。
对此,医院急救中心主任许铁提醒大家,酷暑天需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必须高温作业的人员以及在室外进行剧烈运动的人们,应该戴安全帽或者遮阳帽、穿着宽松透气的浅色服装避免暴晒,缩短工作时间、适时到阴凉处休息,及时充分补充含矿物质的防暑饮料;体质较差者、老人、孕妇和未成年人应避免35℃以上室外露天作业或活动、33℃以上的室内作业;要改善居住环境、保持良好的通风。有多种疾病需要和热射病鉴别,如果持续发热不退,医院就诊。
年急诊量超15万人次
急救中心教学查房
徐医附院急救中心主任许铁介绍,急救中心采用先进的独立自主型运行管理模式,设有急诊内科、创伤外科和危重病三个二级专业方向,有功能完善急诊小区、急诊手术室,独立设置的急诊观察病房、急诊病区、急诊外科和急诊ICU。配有现代化的抢救和监测仪器设备,是江苏省四大综合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之一,江苏省应急救援依托单位和徐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组长单位,具有强大的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组织并参加重大群体性中毒事件和特大型群体创伤事故,以及疑难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年抢救急危重伤病员超过万例次。急性中毒救治能力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各类急性重度中毒的抢救成功率达到99%;急诊/创伤外科以多发伤、脊柱脊髓损伤、神经血管损伤的救治为特色,多次挽救大血管断裂的濒死伤员,每年完成0多台次的急诊手术;急诊内科和急诊ICU在心脑血管急症、呼吸循环衰竭、多器官功能不全的抢救和生命支持方面居全省领先地位,年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超过例次。
据不完全统计,年徐医附院急救中心急诊量超过10万人次,去年达到15万人次;其中超过40%为外阜病例,主要来自苏北地区及安徽、河南、山东等周边地区。可以说徐医附院急救中心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淮海经济区急诊危重病患者的健康守护神。
话题A——中暑
身体失去大量水分和盐分时,极易引起中暑
谈到酷热桑拿天时,频繁提到“中暑”一词,徐医附院急救中心副主任燕宪亮强调说:“最近接连收治的7例中暑患者,其中2人为重症中暑患者,病情较重,已转入ICU抢救。”中暑就是指在高温和/或高湿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从事特殊职业(高炉、建筑),高温高湿环境作业的人群中尤为多见。此外,老年、孕妇、儿童,以及有慢性病或心肺功能不佳的人也更易中暑。
他进一步分析说,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据发病过程及轻重,可将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
先兆中暑:症状比较容易察觉,当人们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且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时,就要当心了,此时应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份,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先兆中暑未经处理症状进一步加重,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除了出头晕、口渴症状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此时,如果处理措施正确、及时,往往在数小时内恢复。“有条件的话,医院补液降温,并做相应的检查,查看脏器是否有损伤。”燕主任强调说。
重度中暑:可直接表现为重度中暑或由轻度中暑发展而来,主要表现为持续过高热、皮肤干燥无汗、意识不清、循环衰竭,抢救极其困难。
一旦出现不适,应立即采取降暑防暑措施
“重症中暑在中暑里是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即便得到及时正确的抢救治疗,病死率仍然高达10%-50%。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热射病。”燕主任说,热射病是要重点预防的,他进行了重点解读:“一般发生在人被太阳暴晒之后或者长期处在温度较高的室内,身体积热过多,引发神经器官受损。可以肯定的是,热射病并不是突然一下暴晒就会发生,如果处于温度较高的环境下,身体一旦出现不适,就要引起重视,尤其要注意的是,有多种疾病需要和热射病鉴别,如果持续发热不退,医院就诊。一般来说,这类病人送到急诊时,往往会处于昏迷不醒的状态,同时还会呈现全身发烫,高热,有的血压很低,脏器也出现损伤,危及生命,抢救非常棘手。”
抢救危重患者
对热射病患者的抢救,时间就是生命。为了确保医院后第一时间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徐医附院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进行了多次的医护演练,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并储备了充足的药品、液体。
燕主任强调说,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预先储备了数量充足的冰盐水,对患者中暑类型作出及时诊断后,会立即投入救治,采取物理降温措施,症状较轻的经过救治症状能明显缓解;情况危急的重症中暑患者会立即转入ICU抢救,通过药物降温也能够把温度降下来。
则生活中,发现身边的人有中暑迹象,该如何救助呢?对此,燕主任建议,一旦发现有人出现中暑症状,如体温高于40℃,意识混乱或昏迷,在急救车到来前,可以通过以下4个步骤来帮中暑者缓解症状,快速降温。
步骤1:把患者移往阴凉处,将其衣物脱到只剩下内衣;
步骤2:将患者全身喷水或洒水,或用湿毛巾、湿床单擦拭身体,然后将电风扇调至低档吹;
步骤3:身体被风扇吹干后,要继续喷水、再用电风扇吹干,设法将体温降至38.5℃以下;
步骤4:如果患者没有昏迷,可以为其补充水,若出现呕吐现象,让其侧卧,保持呼吸道畅通,避免呕吐物吸入,造成呼吸道阻塞或引起吸入性肺炎。
话题B——胃肠道疾病
每年夏天“烧烤+冰啤”撂倒不少年轻人
入伏后,徐州市民无论男女老少,几乎都喜欢到羊肉馆吃羊肉喝羊肉汤,吃的大汗淋漓,那叫一个过瘾;夜间“大呼孜然大呼辣椒”的羊腰羊球,徐州老少爷们更是独爱这一口,经常约上三五好友痛快地撸串、喝冰啤,感觉一级棒。
燕主任说,每年这个特殊时段,急诊中心的医护人员都要做好“战斗”准备。为何这么说呢?他分析说,烧烤的食物,特别是肉类食物,环境不卫生,食物烤不熟都在所难免,极易引发急性胃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每年夏天都会撂倒不少年轻人。到急诊就诊的年轻人,在询问病因时,不少都是因为吃烧烤,还喝了大量的冰镇啤酒。
与此同时,燕主任还强调说,还有一个内科危重疾病需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这就是急性胰腺炎。“许多人对胰腺疾病还不是很了解,这是指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表现为急性上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血和尿淀粉酶增高,重症伴腹膜炎、休克等并发症,青壮年居多。”
急性胰腺炎也被俗称为“吃出来的病”,也是“假日综合征”之一。在徐州,大口吃肉、大杯喝酒被许多人看成是豪爽,但遗憾的是,临床上发现近70%的人根本不 ——徐医附院急救中心
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徐医附院急救中心是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综合性紧急医学救援中心,江苏省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是徐州医学院急救与救援医学系主要依托,设有救援医学研究所和徐州市重点实验室-急诊医学实验室,以及急救医学、灾害与重症医学和创伤医学三个教研室。招收急诊医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现有医师65人,其中高级职称22人,硕士生导师9人,硕博士48人。设有急诊内科、创伤外科和危重病三个二级学科,有独立的急诊观察病房、急诊病区、急诊ICU、急诊/创伤外科病区和急诊手术室。拥有先进的现代化抢救设备和监测仪器,具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设有突发事件批量伤病员检伤、处置和分流场所。
该中心擅长急性中毒、心肺脑复苏、心脑血管急症、急性器官功能不全、各类休克、严重创伤等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年急诊量超过15万多人次,危重抢救1万多人次(成功率>96%),各类创伤手术0多台次。近年开展了干细胞移植治疗颅脑、脊髓损伤和神经系统疾病等新技术。近3年承担科研课题18项,经费超过万;年均发表论文≥30篇;获各级科技进步奖、新技术引进奖>10项;获国家级和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各1项,江苏省精品教材1部。
特色技术:1、急性中毒规范化治疗
2、脊柱脊髓损伤的抢救与外科治疗
3、多发伤的抢救治疗
4、血管神经损伤的抢救治疗
5、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的快速诊断
6、血液净化技术在急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7、亚低温技术在脑复苏和急危重病人中的应用
策划:赵 芃
供稿:于 虹
编辑:彭 洁
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拨打徐医附院健康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