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谨防中暑

时间又来到了暖烘烘的夏天,

热浪也扑面而来,

那么,

小伙伴们也要注意保护好自己,

不要中暑呀~

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中暑小知识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在暑热季节、高温和(或)高湿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中暑的病因1产热增加

在炎热高温季节或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环境下劳动,防暑降温措施不足等。

2机体散热减少

环境温度、湿度高,通风不良,汗腺功能障碍等。

中暑的症状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轻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C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重症中暑

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是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肠肌和跟腱),也可以发生在腹部。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

热衰竭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常发生在炎热环境中工作或者运动而.没有补充足够水分的人中,也发生于不适应高温潮湿环境的人中,其征象为: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可有明显脱水征如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多见于健康年轻疼,常见重体力劳动、体育运动(如炎热天气中长距离的跑步者)或军训时发病。高热、抽搐、昏迷、多汗或无汗、心率快,它可以迅速发生。其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如在热浪袭击期间生活环境中没有空调的老年人),它可以在数天之内发生。其征象为:高热(直肠温度z41°C)、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此外,劳力性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唐:白居易《销夏》

预防中暑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谨防中暑

大暑时节,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

二、注意开窗透气

夏天虽然可能出现37°C以上的高温天气,但是一天中大多数时间的温度都在35°C以下,所以26°C左右的室内温度是比较合适的。

三、防止受凉

夏季睡觉时最好穿上睡衣,不仅吸汗,同时还可以防止受凉。

四、饮食宜清热解暑

盛夏阳热下降,氤氲熏蒸,水汽上腾,湿气充斥,故在此季节,受湿邪侵入者较多。多食营养丰富的果蔬和蛋白质,并适当食用姜、葱、蒜、醋,既能杀菌防病,又能健脾开胃。

五、注意"避湿"

大暑前后温度达到一年中的顶峰,其闷热程度也达到顶峰,中医认为此时是湿气最重的时候,人们非常容易受湿热邪毒侵袭,所以此时养生还要注意“避湿"。

中暑后如何治疗

1、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

2、补给水分,最好是含盐的饮料,或者矿泉水。

3、作降温处理:为患者泼水,而不是让他浸入冷水中。泼在皮肤上的水,蒸发较快,以增加降温的效率。或者用冷毛巾湿敷患者,如果可能,将患者移到有冷气设备的地方。

4、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5、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炎热的三伏天,养生也很要紧。

吃的应好一些,千万别凑合着。

要注意防好暑,健康度过暑假!

图文来源:网络

图文编辑:系宣传部张双双

审核:吴彦国张若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lizhongshu.com/zsjj/58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