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登协全国户外安全教育计划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s://m-mip.39.net/fitness/mipso_5972056.html

中国登山协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管理和推进登山运动的全国性机构,自年成立以来组织过数十次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高山探险活动。

近年来,中国登山协会在推进群众健身登山活动及登山、攀岩、攀冰、山地户外、滑雪登山等相关项目的发展、国内外赛事组织、竞技成绩的提升、登山户外人才的培训、登山领域科研、公众户外安全教育、户外文化推广及国际登山界的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登山协会将继续秉承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登山精神。围绕“科学、安全、环保、文明”的户外理念,为中国登山户外事业的大发展贡献力量。

“全国户外安全教育计划”是在国家体育总局指导和支持下,由中国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资助,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中国登山协会主办,各地方体育部门和登山户外协会、俱乐部、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组织机构参与,中央与地方媒体支持和配合开展的一项面向全社会的登山户外安全教育与宣传的大型公益活动。旨在倡导“科学、安全、环保、文明”的户外理念,增强大众户外安全意识,普及户外安全常识,推动户外运动健康发展。

户外技术:

1、渡河技术:如果单人渡河,水深不可高于小腿;如果三人或以上渡河,水深不可高于大腿;如果水深及腰部,即使是团队渡河风险和难度也都很高,建议另找路线,如果仍要渡河通过,则需使用绳索。

2、野外净水方法:

煮沸

二氧化碳

过滤

灭菌能力

有效消灭所有病原体

有效消除病毒和细菌,有效消除贾第虫(寄生虫),但不能有效消灭无孢子纲

有效消除病毒和细菌,有效消除贾第虫(寄生虫),但不能有效消灭隐孢子虫和无孢子纲

有效消灭所有病原体

有效消灭大的寄生虫;消灭细菌的程度取决于过滤网的大小

时间

速度稍慢

速度慢

需要等待时间

需要等待时间

速度快

成本

需要原料

成本低

成本低

味道

接近无味

味道不好

味道不好

味道无变化

味道无变化

3、伤员搬运的方法:选择搬运形式,需要保障其他成员不出现次生事故的前提下,根据人员伤情和环境情况确定。

4、装包要领:重的物品放在贴近腰背的部位(帐篷、炉具等);应急用品放在顶部(头灯、急救包等);常用的物品放在上面(食品、衣服等);装备尽量不外挂在包上。

5、登山上坡技巧:

上坡出脚外八字,脚踝轻松上坡易;

步伐小,稳定好,落脚踝部不过膝;

脚迈出,重心移,重心始终在前膝;

背要直,腰挺起,身体直立更省力。

6、登山下坡技巧:

不要跑,不要跳,小步慢走很重要;

早规划,减负重,轻轻松松把山下;

不竞争,不炫耀,不急不燥意外少;

勘地形,判风险,重视团队安全行;

登山杖,巧借力,保护膝盖更省力;

懂技术,用技巧,安全下山效果好。

7、奈史密斯定律:对一个成熟的徒步者来讲,山地行进的速度可以按下面的经验公式估算:

徒步速度:3.2公里/小时

上升速度:米/小时

每小时休息5分钟

徒步时间的计算方法:

徒步时间=徒步距离÷徒步速度+(上升高度/上升速度)*1小时(上升)+(以上所用小时*5分钟)

备注:此计算方法不包括途中吃饭、拍照、通过特殊地形等需要花费的时间。如果是团队行进,还要考虑队伍整体的节奏等。

8、登山休息的技巧:休息的方式主要分为小憩和大歇两种

小憩是以恢复疲劳及精神为目的,一般的循环方式是每走40~60分钟就休息5~10分钟,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天气、团队状态等实际情况判断。

大歇通常配合用餐的时间,一般在中午吃路餐时进行,或者在中午最炎热时,以此避开太阳暴晒。建议休息时间1小时左右。

小贴士:小憩若耗时太久,反而有负面影响,建议最长休息不超过20分钟。

9、“之”字型走法:

登山最辛苦的路段就是上下急陡坡。在这种情况下,除掌握上下坡基本技术要领外,推荐采用“之字形”弯曲路线走法,以达到减轻脚踝负荷的效果,也可以更好地调整呼吸节奏。

10、登山杖的使用:

使用前,仔细检查旋钮等部位;

身体直立,肘关节成90度握杖,长度以杖尖触地为宜;

握杖不要太紧,套上腕带手轻轻地放在握柄处,这样可以很好地分担身体的负荷;

不使用时,将手杖缩到最短,套上保护头后收到包里,以免伤人。

11、崴脚后的处理步骤(RICE):

受伤之后的24小时之内采取冰敷,24~48小时之内观察受伤部位冰敷后是否有好转,之后可以考虑采取热敷。

REST休息

ICE冰敷

COMPRESSION加压

ELEVATION抬高

12、三层着装法:

内层排汗切忌纯棉制品;

中层保暖力荐抓绒软壳;

外层防护首推冲锋衣裤。

13、户外饮水原则:

间隔30~60分钟

饮水量1次~毫升

小贴士: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

安全原则:

1、行前七问:

为什么去?

去做什么?

去哪里?

什么时候去?

和谁去?

怎么去?

带什么东西?

无论参与活动的大小和类型有无区别,在出发前都要问自己以上七个问题。

2、野外急救七要诀:

掌控局面:领队负责整个队伍的安危和撤退工作,急救人员负责整队的急救工作;

安全接近患者:防止患者受到二次伤害,并通过设立安全通道来保护其他同伴;

实施紧急救援:急救人员负责指挥搬运受伤患者至安全地点。如果情况有必要,需要对患者进行基本的检查和治疗。采取ABCD检查法:呼吸道+呼吸+脉搏+流血——如果需要,实施心肺复苏术。

保护患者:急救人员要对患者休克迹象有所警觉,并且及时提供隔离,干衣,伤痛处理,和心理支持(包括安抚和心理疏导)。

检查其他受伤情况:急救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二次检查,并且在事故检查报告上记录。

做计划:领队决定如何安全撤离患者。

执行计划:时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lizhongshu.com/zsjj/101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