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热浪来袭,夏季持续高温的情况下会出现中暑现象,其表现可有头晕、乏力、高热,甚至会出现抽搐、昏迷,危及生命。中暑的防治需要正确掌握相关的预防和急救知识。那么,小编今天就来分享一下吧!
一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二
影响中暑的因素
1.机体自身热量产生增加
在高温、高湿、不透风或强热辐射下,长时间从事剧烈活动,机体热量产生增加。
常见于强体力劳动、运动或者进行军事训练的人群。一些疾病状态,比如发热寒颤或者惊厥等情况,也会导致产热增加体温上升。
2.周围环境温度上升
环境温度升高时,一些易感人群,比如年老体弱多病(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的人群,体温调节功能障碍,不能对自身体温进行良好的调节,身体从环境当中获得热量增多。
3.散热障碍
出汗减少:汗腺损伤或者缺乏,比如皮肤烧伤瘢痕部位、汗腺缺乏症等。
中枢神经系统或者心血管功能下降,如饮酒者、老年人、心功能障碍等。
服用影响出汗的药物,如抗胆碱能药和抗组胺药等。
4.其他因素
肥胖和衣服不透气等。
三
中暑症状
在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下后,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等症状,一开始体温正常或略升高。核心体温持续上升达到38摄氏度以上时除上述症状外还会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四肢湿冷等情况。如不及时干预可逐渐发展为昏迷伴四肢抽搐,严重时可产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SUMMER.TIME.
临床表现
先兆中暑
暴露于高温环境时,出现大汗、四肢无力、头晕、口渴、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动作不协调等伴或不伴体温升高。若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的地方,及时通风降温补充冷盐水,短时间就可以恢复。
轻度中暑
先兆中暑症状继续加重,体温上升到38摄氏度以上,并且出现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脱水(如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采用和先兆中暑相同的处理方式,数小时内可恢复。
重度中暑
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
热痉挛多见于健康青壮年。
表现为在高温环境下进行训练时,训练过程中或训练后出现短暂性、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一般持续时间约3分钟。
患者常常无明显的体温升高,可能与大量出汗的情况下,只补充水分、不补充盐分,体内大量缺钠或者过度通气有关。
热衰竭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的人群。患者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多汗、疲劳、乏力、眩晕、头痛、判断力下降、恶心和呕吐等。此时患者体温升高,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表现。如不能及时诊治可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两类。
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健康年轻人(如参加体育运动者、训练的官兵),表现为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无风的环境中,进行高强度训练或重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发热、头痛或忽然晕倒、神志不清等。继而体温迅速升高,达40摄氏度以上,出现谵妄、嗜睡和昏迷。
非劳力性热射病常发生于年老、体弱(小孩)和慢病人群,一般发病较慢。刚开始症状不容易发现,1~2天后症状加重,出现神志模糊、谵妄、昏迷等。患者体温高可达40~42摄氏度,直肠温度最高可达46摄氏度,可有心衰、肾衰等表现。
四
中暑的急救
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后,出现大汗、口渴、头晕、头痛、高热等情况,应考虑发生了中暑。
一般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患者,经现场及时救护后,均可恢复正常。但对于为重症中暑的患者,医院。
summer
第一步:脱离现场环境
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将患者平卧并去除全身衣物。
第二步:快速降温
用凉水喷洒或用湿毛巾擦拭全身,扇风加快蒸发、对流散热。
第三步:补水
清醒的患者可给予清凉的饮水,注意少量多次。
第四步:病情监测
持续监测体温。
第五步:转运
对于昏迷,意识不清的患者,医院救治,注意转送途中做好物理降温,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五
预防中暑
1.保持凉爽
选择轻便、浅色、宽松的衣服,室内保持凉爽,尽可能呆在有空调的地方。如果家里没有空调,可以去商场或公共图书馆乘凉。仔细安排户外活动天气炎热时,尽量将户外活动安排在早上或者晚上,较为凉爽,或者在活动一段时间后,注意在阴凉的地方进行休息。调整户外运动的强度在热天建议减少锻炼。
如果锻炼过程中,出现心跳加速、喘不过气、头晕、心慌等情况,需要停止运动,寻找一个阴凉的地方,及时休息。涂防晒霜晒伤会影响身体的降温能力,引起脱水。如果必须到户外去,需戴一顶宽边帽,戴一副太阳镜,在外出前30分钟涂上防晒系数为15或更高的防晒霜,以保护自己免受阳光的伤害。仔细监护婴幼儿与儿童一起旅行时,切勿将婴儿、儿童或宠物留在停放的汽车内。离车时检查,确保所有人都下车,不要忽视任何在车里睡着的孩子。
2.合理饮食,保持身体的水分
多喝水:及时喝水,补充水分,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
远离含糖或含酒精的饮料:这些饮料不但不解渴,反而会使身体丢失更多液体;喝冷饮还会引起胃痉挛。
补充盐和矿物质:大量出汗会流失盐和矿物质,运动饮料可以帮助补充汗水中流失的盐和矿物质。糖尿患者或者高血压患者需要限制盐分控制,遵医嘱饮用运动饮料。
高温天气,饮食要清淡,不适合吃高热量、油腻、辛辣的食物,可以准备一些防暑降温的食物,比如绿豆汤等。
3.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