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对身体有什么伤害 http://m.39.net/pf/a_4610436.html
一、何为中暑?
根据GBZ41-《职业性中暑的诊断》
中暑是指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引起的以体温升高和(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全身性疾病。
二、什么是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结合的异常气象条件、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
常见发生中暑的作业包括高温、强辐射作业,如冶炼、炉窖等;高温、高湿作业,如印染、缫丝、深矿井作业;夏季露天作业,如夏天的建筑、施工、农田劳动、环卫等室外作业;夏季高强度作业,如体育竞赛和军事训练等。
三、职业性中暑的诊断原则
根据高温作业的职业史,出现以体温升高、肌痉挛、晕厥、低血压、少尿、意识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参考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四、职业性中暑先兆
在高温作业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低于38℃,可伴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五、职业性中暑诊断
热痉挛
在高温作业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大量出汗后出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多见于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尤以腓肠肌为著,呈对称性;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
在高温作业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如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恶心、头晕、心率明显增加、低血压、少尿,体温常升高但不超过40℃,可伴有眩晕、晕厥,部门患者早期仅出现体温升高。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细胞比容增高、高钠血症、氮质血症。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
在高温作业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出现以体温明显增高及意识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表现为皮肤干热,无汗,体温高达40℃及以上,谵妄、昏迷等;可伴有全身性癫痫样发作、横纹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六、职业性中暑治疗原则
(一)中暑先兆: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平卧。予含盐清凉饮料及对症处理,并密切观察。
(二)热痉挛: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及对症治疗。
(三)热衰竭:予物理降温和(或)药物降温,并注意监测体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扩充血容量、防止休克。
(四)热射病:快速降温,持续监测体温,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呼吸循环支持,改善微循环,纠正凝血功能紊乱,对出现肝肾功能衰竭、横纹肌溶解者,早期予以血液净化治疗。
七、预防中暑“三要,三不要”原则
三要
☆要多喝水
在高温天气,不论是否运动,都应增加液体的摄入。
如果需要在高温环境下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至少每小时喝2-4杯凉水(-ml)。
对于暴露在烈日下的工作人员,由于汗液的大量排出,可以通过饮用盐开水或含有钾、镁等微量元素的运动型饮料补充盐分和矿物质,饮料含盐量以0.15%-0.2%为宜。
☆要饮食清淡、充足休息
高温天气下,饮食应尽量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少食高油高脂食物。
保证充足的睡眠。
☆要在室内避暑适度降温
在室内可通过空调、电扇降温。
当室内温度高于35度,应考虑使用空调,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并注意适时开窗通风。
三不要
☆不要饮用高糖、冰冻等饮料
含酒精或高糖饮料会导致身体失去更多体液,不宜饮用。
尽量避免饮用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对于一些需要限制液体摄入量的病人,高温时的饮水量应遵医嘱,避免一次性大量喝水。
☆不要高温时段外出
室外活动最好避开正午时分,尽量将时间安排在早晨或傍晚,并尽量多在背阴处活动或休息。户外工作要注意排班调息。
应当尽量选择轻薄、宽松及浅色的服装,佩戴宽檐遮阳帽及太阳镜。
外出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如仁丹、风油精等。
应当尽量选择轻薄、宽松及浅色的服装,佩戴宽檐遮阳帽及太阳镜。
外出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如仁丹、风油精等。
☆不要忽略身体状况
如发现自己或周围的人有中暑症状,请这样做:
1.立即停止活动,转移至阴凉处休息;
2.补充水分,小口慢饮;
3.解开领口扣子、领带等,保持周围通风,涂抹或服用解暑药物;
4.休息后若不好转,应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
对老、幼、孕妇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病等一些容易受高温天气影响的特殊人群,应加强看护。
来源:网络整理:合肥应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