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白癜风可以治好吗 http://m.39.net/news/a_5651461.html
学前儿童常见的
意外伤害及
正确处理方式
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问题。作为儿童健康成长的守护者,在鼓励孩子进行探索活动的同时,还应时刻留意他们身边的潜在危险,了解和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妥善处理意外伤害事故。在此,我们介绍儿童急救知识,帮助大家将伤害降到最低程度。
预防溺水
溺水是造成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夏季溺水进入高发季,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
预防孩子溺水的措施:1.孩子应在家长带领下游泳;2.教育孩子不在危险地带玩耍,不做危险游戏,不私自外出游玩,特别是不能去江、河、小溪、池塘、水库等有水域场所游泳、嬉戏;3.不去非游泳区游泳;4.不会游泳者,不要游到深水区,即使带着救生圈也不安全;5.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6.雨天行走要格外小心。教会孩子溺水时的自救方法:1.首先不要惊慌,调整呼吸,待口鼻露出水面后,迅速举手呼救,这一动作,往往会引起专业救生员的注意,从而得救;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3.如果碰到脚抽筋,可以反方向拉伸“抽筋”部位的肌肉,让其伸展或松弛;4.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注意抓住水中漂浮物或者木板等物;5.尽可能屏住呼吸,头后仰,暴露出口鼻,然后用嘴呼吸;6.当救援者出现时,不要惊慌抓抱救援者,而是要听从救援者指挥,让其带领上岸。牢记防溺水措施”六不准”: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3.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4.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5.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6.不准不会水性的孩子擅自下水施救。鱼刺卡喉
吃鱼有很多好处,但细小的鱼刺也很容易伤害到孩子。孩子鱼刺卡喉,千万不要采用吞饭团、喝醋等土方法,非但不恰当,甚至还有划破食道、损伤胃道。
孩子鱼刺卡喉该怎么办:1.鱼刺卡喉时,应立即停止进食,放松咽喉,减少吞咽动作。2.安慰孩子的情绪让其不要哭闹,以免将鱼刺吸入喉腔或食管。3.引导孩子低头弯腰,试着用力咳嗽,有时候细小的鱼刺会跟着气流冲出来,或者刺激喉咙诱发恶心、呕吐,促使鱼刺松动吐出。4.如果仍没有效果,可以用勺子或筷子压住舌头的前部分,用手电筒观察喉咙的入口两边及四周,发现鱼刺可用镊子夹住轻轻夹出。5.如果没有发现鱼刺,说明鱼刺的位置较深,医院就诊,医生会使用专业器具尽快取出鱼刺。鼻出血
鼻出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流鼻血,引发流鼻血的原因有很多,如鼻挫伤、用力抠鼻子,另外鼻内异物以及感冒发烧均可以引发流鼻血。
孩子鼻出血该怎么办:
1.安慰孩子不要紧张,因为多数孩子见血会产生恐惧感;
2.忌仰卧。鼻出血时不要让孩子仰卧,因为仰卧时血会从咽后壁流入食道及胃。应当头略低,张口呼吸,捏住鼻翼,一般压迫10分钟即可止血,前额、鼻部用湿冷毛巾冷敷;
3.出血较多时,可用脱脂棉卷、纱布卷塞鼻,若经以上处理仍血流不止,医院处理;
4.止血后短时间内不可用力揉鼻,也不可剧烈运动,避免再次出血。
气道梗阻
孩子在进食块状食物时,因咀嚼不全或吞咽过快,易造成食物卡喉、呼吸困难,甚至是窒息。最常见的情况是孩子不小心吞食瓜子、花生米、果核、果冻或玩具等。
孩子气道有异物该怎么办:
如果孩子尚能发声,应鼓励咳嗽,试着将异物排出。如果孩子没法呼吸或突然停止哭泣,立刻使用背部叩击、腹部冲击或胸外按压的方式帮忙让异物排出。推荐使用腹部冲击法,也就是海姆立克急救法。
操作步骤:1.站在孩子背后,用两手臂环绕孩子腰部,一手握拳抵住腹部正中肚脐上两指处,另一手抱住拳头;
2.双臂用力收紧,快速向里向上按压孩子胸部,形成一股冲击性气流,将堵住气管、喉部的异物冲出;
3.持续几次积压,直到气管堵塞解除,异物排出。
碰伤、摔伤、扭伤
当孩子在跳跃、奔跑时不慎跌倒,很容易发生碰伤、摔伤或扭伤,尤其是手部、腿部和头部。夏季穿衣清凉,皮肤裸露在外,这种情况更为常见。
孩子受伤后该怎么办:1.轻伤:平地跌倒、桌角磕碰、跑步摔倒、物体绊倒等,一般不会伤得太重。此时多见伤口较小,有少许出血,局部磕出青包等情况。应先观察幼儿伤口的深浅,若仅仅擦破表皮,只需将伤口的污物清理干净即可,若表皮损伤,少量出血,可使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冲洗伤口,清除污物后涂红药水等刺激较小的药品进行消毒。2.重伤:坠落高度超过1米,比如从床上、窗台上、楼梯上跌落,若伤口较深出血多,可用消毒纱布局部包扎压迫止血,并根据情况尽快送医做进一步处理。若受伤后孩子哭闹不止,不敢活动,精神不好,面色苍白,肢体不能活动,有时没有出血,并不表明受伤不重,孩子可能受了内伤,严重时会致命。所以当判断不清时,医院。3.若孩子头部受伤:头部着地跌倒或被硬物碰撞头颅,即使当时无任何症状,也应让孩子安静休息,并注意观察,用手详细地检查孩子的头颅,头皮隆起的包不太严重,但最重要的是要用手摸清是否有局部的骨板凹陷,医院进一步观察。4.若孩子骨折:医院之前需要就地施救,夹板与皮肤、关节、骨突部位加衬垫,固定时操作要轻,先固定骨折的上端,再固定下端,绑带不要系在骨折处。异物刺入身体
孩子在玩耍时,可能被带刺的花草、木棍、竹棍等刺伤。此外,刀片、剪刀、铅笔等尖锐物品也可能在玩耍中刺入儿童身体。
异物刺入孩子的身体该怎么办:1.如果只是表面刺入,如竹刺、木刺扎入皮肤,有时有一部分露出皮肤,有刺痛感,应小心帮助幼儿取出。
2.如果异物刺入身体较深,不能擅自拔出异物。如果已经拔出来了,应当保持制动,并止血。
3.如果异物造成眼睛外伤,应医院进行处理。同时禁止将异物拔出眼球、对眼球加压、直接接触眼球或擅自冲洗眼球。
烧伤、烫伤
在儿童烧(烫)伤事故中,最常见的是开水、热汤、热粥引起的烫伤,火烧伤次之,偶有化学烧伤及电击伤。儿童的皮肤娇嫩,同样的刺激对孩子的伤害比成人更严重。烧烫伤一般表现为皮肤红色、潮红色、白色或黑色,出现水疱,组织液流出,组织碳化。
孩子被烫伤或烧伤后该怎么办:1.立刻用冷的自来水持续冲洗(或浸泡伤处)降温直至疼痛缓解,越早用冷水浸泡越好;
2.迅速剪开并取下伤处的衣裤、袜类,切不可强行剥脱;
3.如果烧烫伤不严重(表皮发红并未起泡),用冷水或淡盐水冲洗清洁创面后,可涂外用烧烫伤药膏;
4.如果烧烫伤严重,表皮水泡不要刺破,也不要在创面上涂任何油脂或药膏,应用清洁的敷料、毛巾或保鲜膜覆盖伤部,医院;
高热惊厥
惊厥常见于5—6岁以下儿童。引发惊厥的原因很多,如呼吸道感染、流脑等均会使儿童高烧,引起惊厥。此外,幼儿缺钙、癫痫、低血糖,中毒等也可能引起惊厥。儿童惊厥时,常突然发作,意识短暂丧失,头向后仰,呼吸细弱而不规则,口唇青紫,四肢和单侧或双侧面部抽动,持续的时间为一两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孩子发生惊厥该怎么办:当惊厥发生时,首先应该尽快控制惊厥,同时寻找病因,并防止抽搐再次发生。一般采取以下处理方法:1.将患儿移至安静环境中,让其侧卧,松开衣领,便于及时排除分泌物。将毛巾或手绢、纱布等拧成麻花状置于上下牙之间,防止舌咬伤。如果患儿牙关紧闭,不能硬撬;2.患儿惊厥后,不要大声呼叫或用力摇晃、拍打幼儿,可轻按幼儿抽动的上下肢。要有专人守护,防止坠床;3.积极降温。若幼儿因高烧抽风,应采用冷敷、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等方法降温,或口服退烧药以降温;4.辅助止痉处理。可重压人中穴,以减轻抽搐程度和缩短抽搐时间。经过以上初步处理,控制住惊厥时,医院治疗。中暑
高温、高湿是导致中暑的根本原因。体内热量不断产生,散热困难,外界高温又作用于人体,体内热量越积越多,加之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身体无法调节,最后引起中暑。
孩子中暑后该怎么办:
1.将孩子转移到阴凉、通风或温度较低的环境;
2.口服淡盐水或含盐清凉饮料,还可服用藿香正气水;
3.可以采用冷敷(用冰袋冷敷双侧腋下、颈动脉处等),也可以用冷水擦浴全身(胸部除外)。
4.必要时拨打。
意外中毒
当孩子的皮肤接触到一般家用化学用品时,可用水冲15分钟左右。但如果是强酸物质,不可用水直接冲,要用干布擦并立即就医。
家长要对家中药品以及危险物品妥善存放,切忌放于儿童能触及的地方。不要用饮料、矿泉水瓶装有毒液体,以防孩子误服。一旦发现孩子误服药物、毒物,应立即用手或棉棒刺激舌根部催吐,并第一时间就医。如果误服不明物品,应把外包装医院,以便医生判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实用急救措施——心肺复苏法
人体心脏一旦停止跳动,若得不到及时的抢救复苏,4-6分钟后就会造成患者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损伤。因此,学会心肺复苏这个救命的方法尤其重要。
心肺复苏主要用于突发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突发心脏停止的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患者会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和脉搏消失等症状。
具体步骤:1.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去除现场危险因素(如触电情况下应先切断电源),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进行施救,尽量减少对患者的移动。
2.判断伤病者有无意识和呼吸,呼救并寻求援助。判断成人意识,可以通过轻拍双肩及呼喊的方式。判断婴幼儿意识,则拍击足底。
3.翻转伤病者至仰卧平躺,解开外衣查看其胸廓有无呼吸起伏。若无起伏,立刻进行心肺复苏。
4.选择两乳头连线中点为按压位置,右手掌跟紧贴按压位置,左右掌跟重叠于右手掌背,十指相扣,双臂伸直,上身前倾,竖直向下按压。
5.按压深度为成人5-6厘米,儿童5厘米(乒乓球大小),婴儿4厘米(胸背厚度的1/3)。
6.畅通气道,双手扶伤病者脸颊使其侧头,右手拇指压其舌头贴于下齿,左手食指扣出异物。
7.打开气道,左手肘撑地,左手掌侧帖发际线向下压,右手食指和中指托下颚骨向上提,使伤病者鼻孔朝天。
8.捏住伤病者鼻子,口包住其嘴向里吹气约1秒钟,眼睛看其胸廓略有隆起即可。
9.若伤病者未恢复呼吸心跳,继续进行以上操作,直至其恢复呼吸心跳或医务人员到来。
意外伤害的突然发生,既有外部原因,也存在着内在的发展规律,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是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的,守护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THEEND-
编辑|侯佳男
审核|保健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