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格力防暑降温ldquo知识点

夏日,加载中

注意啦注意啦

近期天气逐渐的升温与雨水将伴随着我们

在此

向顶着烈日迎着热浪

奋战在一线的员工们说一声

你们辛苦啦

为做好高温期间身体健康及安全生产工作

预防和控制高温引发的各类突发异常

所以,防暑降温很关键

但是如何有效防暑降温呢

以下这些“知识点”是必须要知道哒

中暑的发生原理

常人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维持体温于37度左右。在劳动等情况下,体内代谢过程加速,产热增加,人体借助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汗腺分泌增加及呼吸加速等使体内产生的热量送达体表,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及蒸发等方式散热,以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当气温超过体表温度(一般为32-35度),或环境中有热辐射源时(比如高温车间、电焊),人体通过辐射、传导及对流散热等途径发生困难,甚至反而从外界吸收热量,这时人体只能通过汗液蒸发进行散热。

中暑的分类及症状

01先兆中暑

高温环境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不超过38℃。

02轻度中暑

上述症状加重,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症状及体征。

03重度中暑

(1)中暑高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散热困难,体内积热过多所致。开始有先兆中暑症状,以后出现头痛、不安、嗜睡、甚至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心率快。体温在40℃以上。

(2)中暑衰竭:由于大量出汗发生水及盐类丢失引起血容量不足。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降低,呼吸快而浅,神志不清,腋温低,肛温在38.5℃左右。

(3)中暑痉挛:大量出汗后只饮入大量的水,而未补充食盐,血钠及氯降低,血钾亦可降低。患者口渴,尿少。肌肉痉挛及疼痛,体温正常。

(4)日射病:因过强阳光照射头部,大量紫外线进入颅内,引起颅内温度升高(可达41~42℃),出现脑及脑膜水肿、充血。故发生剧烈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烦躁不安,意识障碍,严重者发生抽搐昏迷。体温可轻度升高。上述情况有时可合并出现。

如何预防中暑

1

作业躲避烈日,做好防晒措施

夏日作业要戴好遮阳帽,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龙虎人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

2

科学合理的饮食

夏天多食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均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其次,应适当补充含有钾、镁等元素的饮料。切忌节食。

3

保持充足的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有利于工作,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4

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2升水。出汗较多时刻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5

尽量不要高温时外出

室外活动最好避开正午时分,尽量将时间安排在早晨或傍晚,并尽量多在背阴处活动或休息,应当尽量选择轻薄、宽松及浅色的服装,佩戴宽檐遮阳帽及太阳镜,要注意排班调息。

中暑后如何处理

①当在高温或烈日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如出现头晕、出汗、口渴、恶心、胸闷、心慌、乏力等中暑先兆症状时,应当立即到阴凉处休息,并可服防暑药品、清凉饮料或凉茶,或用冰块进行降温,预防病情发展。

②对已经发生中暑的现场职工,应让其离开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处休息,脱去衣服,使体温下降。初期与轻度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重度中暑时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

③高温下作业,当日班组负责人应不断巡视现场作业人员,通过对话了解职工的身体状况,掌握中暑的各种表现,及时发现轻度中暑的职工,避免引起严重后果。

④在进行现场简易处置程序的同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防止耽误救治。

出现中暑时“七步救治法”

第一步:

发现有人晕倒附近人员迅速靠近

判断情况

第二步:马上把患者转移至附近树荫

或其它阴凉通风处

第三步:解下患者装具

脱下患者衣物

第四步:用凉水喷洒凉毛巾擦拭全身

或扇风等方式进行降温

第五步:神志清醒者可饮用含糖饮料有条件的可以含服人丹口服藿香正气水

和十滴水等

第六步:经上述处置恢复者可返回或送休息区观察若有神志障碍者应马上联系

带救护车到现场处置

第七步:医务人员到现场处置后第医院救治图片来源:知识来源网络,旨在科普知识,如果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lizhongshu.com/zsgm/101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