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视剧《小舍得》剧情冲上热搜。剧中的一幕幕更是刺痛了无数家长的心——田雨岚为了让孩子上金牌培训班,不惜通过走关系、送礼等方式。个性非常好强的她,诚恳地道歉:“为了孩子可以吃苦、受累、受委屈,但就是听不得别人说自己孩子半点不是。”而身居高位的南建龙,为了让两个外孙同时上金牌补习班,不惜向李副团长鞠躬哈腰。看完之后,网友们纷纷表示:“教育内卷化太严重了。”“太卑微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可以说,《小舍得》里面的家长们就是天底下大多数父母的缩影。他们的所作所为,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准确来讲是为了让孩子成绩变好。这些典型中国式父母,在为孩子卑微地活着。(图片来源于电视剧《小舍得》,侵删)在人生赛道上,父母比孩子更拼命跑知乎上有个问题:“父母为什么这么累?”有一个高赞的回答:“在人生赛道上,父母比孩子更拼命跑。”深有体会。人生是属于孩子的,但是在这条漫长赛道上,我们做父母的有时候比孩子还上心。印象特别深刻是《小欢喜》里面的董文洁,她为了让成绩倒数的方一凡在高考中逆袭。她拖关系帮儿子找本地最好的舞蹈教师,未跟儿子打招呼,就给他报了辅导班。结果本来性格大方的方一凡,突然发脾气:“你自己去学!”母子两人瞬间也吵了起来,董文洁也忍不住痛哭。很显然,董文洁出发点是让方一凡在高考取得好成绩,只是她的方式方法有点不妥。在高考这条赛道上,她恨不得帮儿子去奔跑。本来出于好意让儿子变好,她却把自己深陷其中,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忽视了孩子的真心想法。最终结果是——孩子情绪要崩溃,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僵。有句话:“聪明的父母会帮孩子引路,而不是替孩子走路。”诚然如此。孩子人生道路还是要他自己去走,我们可以给他提供帮助,但是不能替他去走。为了孩子好,父母卑微地活着曾看到一句话:“最卑微的父母,是每天都在为孩子的错误收拾烂摊子。”一位在国际学校做老师的朋友,跟我讲到最近扎心的一幕:前段时间,有个家长当着众人的面,在校长办公室门口下跪了。“校长,希望你让他回去上课吧。”“孩子犯错了是该教育,但是能否别劝退。”“你也有孩子呢?”这位家长一边跪着,一边哭诉着。路过的老师们不停安慰她,将她扶起来,她依然是不依不饶。原来这位家长的孩子,最近在因为打架,将同学眼睛弄伤了,受伤的同学需要做手术。而这位打人的孩子,已经不是第一次打架了,经学校领导开会讨论,一致同意劝退。这位孩子的父母很早离异,他跟母亲相依为命,母亲不仅要上班赚钱,还要承担他的家庭教育责任。在这座城市没有户口,不能上公办学校,只能花了几万块上国际学校。可以说,母亲为了他学好,为了让他享受最好的教育,将所有的存款都花光了,可是这孩子上学后一直不让人操心——三天两天逃课,课堂上辱骂老师,不交作业,还经常打架。母亲,也是隔三差五都来一趟学校,给老师道歉,给校长道歉。只是这件伤人的事情实在太严重了,校方只能给予劝退处理。这位母亲,收到通知后,天天堵在校长办公室门口,希望学校能对她儿子处理网开一面,于是,就出现了下跪的一幕。对此,身为家长的我们,都在心里面同情这位妈妈,但是——孩子犯了严重的错误,就应该让他学会去面对,勇敢承担自己的责任,而不是一味地当孩子的防护伞。只有这样,他才能得到成长。这让我想起《暖春》一幕:三儿上课迟到了,张快嘴为了让他避免被老师批评,教儿子说谎,只是最后孩子迟到的事情,还是被老师“奖励”了打扫学校。于是,她和丈夫只能放下所有的劳务活,帮助儿子将整个学校清扫。看完这一幕,身为家长的我们也感同身受——孩子犯错了,父母却要替他一起接受“惩罚”。为了孩子,我们卑微地活着。孩子犯错了,我们替他道歉。孩子发脾气哭闹,我们反而要恳求他别哭了。防止教育内卷化,拒绝做卑微的父母所谓教育内卷化,一种教育上“拼时间,拼优秀”的恶性竞争现象。通俗来讲,很多时候家长为了孩子卑微地生活,主要是家庭教育出现内卷化,那么又该如何防止教育内卷化呢?①让孩子独立选择最让人感同身受的是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被学生称为“病毒”的维鲁教授。这位教授在学校德高望重,然而对学生过于严格,要求学生恶性竞争,在对待自己孩子教育上,也是要求比别人优秀。他的做法让人唏嘘不已——帮助儿子选择工程类,逼他将这个作为以后谋生的手段。而偏偏,儿子喜欢的是文学,只是拗不过他,在他的压迫下,最终走了。一次压迫,一条生命,一个家庭。幸运的是,后来他觉醒了——他过去在安排孩子的人生,不是为孩子好,而是害了孩子,剥夺了他的自由,侵犯了他的天性。当自己外孙出生时,外孙踢了下脚,这位“病毒”教授于是幽默地说:“去当足球员吧。”这位教授最终的觉醒,是防止了家庭教育内卷化的做法。让孩子学会自己选择,这样他才会懂得成长,哪怕是将来真的错了,只要知错及时改正了,仍然可以是好孩子。给予孩子选择权利,是给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②让孩子勇于承担阿来曾说:“自由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深有同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包括孩子。要让孩子成长,就应该教育孩子勇于承担自己责任。这让我想起上个星期:一位学生旷课一天,按照学校规定需要对该生进行警告处分处理。当时第一时间给家长打电话,告知学生旷课的事实。结果话没说完,就被打断:“多大点事情,就旷课一天就要警告处分,我要求见校长。”听完家长训斥,我其实是非常痛心——不是因为他的态度,而是因为他的做法。家长其实是在为孩子的错误做“辩护”,这种行为,与其说是爱子心切,不如说是剥夺了孩子承担责任的权利。西方一位心理学家曾说:我不能理解父母们为什么要教育他们的孩子推卸责任。一个不懂得承担责任的人是不会有任何出息的!深有同感。孩子的责任感,需要从小去培养,我们每一位家长,都需要孩子要懂得承担自己的责任。而偏偏,很多做父母出现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当孩子迟到了,觉得是学校的上课时间太早了;当孩子偷东西,会反驳:“他还小”;当孩子过马路闯红灯,甚至拉着他手直接冲过去。这样的做法,如此一来,最终受伤的是孩子,孩子将来会变得为所欲为。他永远不清楚自己的责任,永远无法分辨是非、无法长大。③拒给孩子“蓝色的爱”有人说:“父母的爱,是蓝色的。”深有同感。自打孩子出生以来,我们做父母总是天天担心,像似患了焦虑症一样。天气变冷了,担心孩子感冒病倒;天气变热了,担心孩子会中暑;孩子成绩不好,父母比孩子更着急;孩子成绩好了,家长会担心孩子骄傲……这样的关心,很可能让孩子感觉“窒息”。给予孩子蓝色的爱,最终的结果是——自己变得更焦虑,更彷徨,甚至会给孩子增加无形的压力。看来,给孩子空间,就是给孩子成长的养分。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自由呼吸。李玫瑾曾说:“对于孩子要学会放手,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孩子将来可能会更有出息!”孩子就像手中的沙子,抓得越紧,越容易掉下。聪明的家长,从来不会轻易帮孩子做选择,不会轻易安排孩子的人生,更不会为了孩子卑微地活着。真正有智慧的父母,永远会懂得在养育孩子上应该“授之以渔,不应该授之以鱼”。点个「在看」,愿天底下的爸爸妈妈,能骄傲快乐地跟孩子一起成长!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