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小京科普如何识别和预防高温中暑及

近日来,全国多地正经受着高温酷暑的“考”验,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预警。

长时间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户外工作、训练和活动时,极易导致中暑及相关热损伤疾病,同时军事训练中参训人员的精神状态、身体情况、心理状态等因素均与中暑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如何在炎炎夏日减少训练相关热损伤的发生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什么是中暑?

中暑又被称环境热病,是环境高温和(或)剧烈体力活动下,因热平衡失调和(或)水盐、酸碱代谢紊乱引起的急性热病。

为什么会发生中暑呢?

中暑发生是环境和人交互作用的结果,包括:环境因素(气温、气湿、气流和太阳辐射等)、运动产热(体力负荷强度、速度、持续时间等)和散热障碍(出汗、蒸发不足)。健康人产热和散热平衡保持体温恒定,如果打破这个平衡,产热和散热失衡就会导致中暑。

中暑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①先兆中暑

临床表现: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救治原则: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降温,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②轻症中暑

临床表现: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C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救治原则: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躺解衣、降温、补充水和盐分,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③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a.热痉挛是一种短暂、间歇发作的肌肉痉挛,常发生于初次进入高温环境工作或运动量过大时,大量出汗且仅补水者。

临床表现:于训练中或训练后出现短暂性、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

救治原则:

⑴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卧

⑵补充盐水或饮用电解质溶液可迅速缓解热痉挛症状

⑶轻症者可口服补液盐

⑷脱水者应静脉输注生理盐水

⑸并做好积极转运准备

b.热衰竭指热应激后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热应激情况下,体液、体钠丢失过多,水电解质紊乱,但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

临床表现:多汗、疲劳、乏力、眩晕、头痛、判断力下降、恶心和呕吐,有时可表现出肌肉痉挛、体位性眩晕和晕厥,体温升高,但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表现

救治原则:

⑴迅速降温;

⑵当血容量严重减少、电解质紊乱时需静脉输液

c.热射病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C,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

早期症状:体温显著升高(40-41℃),无汗、皮肤干燥、灼热、脉搏快而无力、呼吸快而表浅,伴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头晕、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耳鸣)和神经精神症状(激动、烦躁不安、神志恍惚、瞻望、嗜睡、意识丧失、昏迷)。

晚期症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横纹肌溶解、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神经系统、肝脏、肾脏、呼吸、心脏等)

救治原则:

早降温、早扩容、早血液净化、早镇静、早气管插管、早纠正凝血功能紊乱、早抗感染、早肠内营养、早免疫调理……

如何预防?

训练组织者:

夏训之前:制定防暑计划;防暑降温设备的添置,补充防暑药品;组织参训人员进行耐热锻炼,尽快形成热习服,提高机体热习服能力。

夏训中: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安排现场急救及后送救治相关保障。

夏训后:主动关心伙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及业余活动;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lizhongshu.com/zszz/59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