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版middot知识领路人夏天

告别了大衣外套,短袖就瞬间成为了主角,今年成都的夏天来得有些快、有些猛。雷雨天气也会逐渐变得频繁起来。小伙伴们在室内和户外都要注意防雷、防中暑哦。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防雷、防中暑小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防雷篇

雷雨天,躲在屋里未必就百分百安全,要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1.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蹿入室内造成危害。2.打雷时,不要靠在墙壁边、门窗边、阳台,坐在房间正中央最为安全,但不要停留在电灯正下方,以免在打雷时产生感应电而发生意外。3.不要靠近室内金属设备,如暖气管道、自来水管、钢柱等,以防雷电电流经它们蹿入人体。因为避雷针只能保护建筑物,对从电线、电话线、金属管线等侵入的雷电无能为力。5.不要穿湿的衣服和拖鞋。6.尽量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固定电话也应避免在雷击时使用。如果是在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有电磁屏蔽,可以在室内使用无绳电话或手机。7.雷雨天气时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或者其他淋浴设备洗澡。因为雷电有可能会沿着水流袭来。8.及时关掉煤气,并时刻注意煤气是否泄漏。

在户外,注意七大禁忌:

1.闪电往往击打高大物体地区。因此,雷雨时要注意地形地貌,禁止在山顶或者高丘地带停留,不要靠近高大的树木、电线杆、烟囱、广告牌等尖耸、孤立的物体。2.雷雨时,很多人都想到大树下躲雨,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站在大树底下,当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大树流入地下向四周扩散时,会在不同的地方产生不同的电压,而人体站立的两脚之间存在的电压差会造成伤害,通常称为跨步电压伤害。如果万不得已在树下躲雨,必须与树干保持3米的距离。3.雷雨天禁止撑带金属伞柄的雨伞,穿雨衣比较安全。不要接触铁轨、电线。不能在雷雨中跑动,也不能骑自行车或摩托车。4.雷雨时,禁止在江边、湖里和河里游泳、划船、垂钓等,因为水的导电率很高,容易吸引雷电。5.打雷时,如果正在驾车,不要“弃车”躲避,应留在车内。车壳是金属的,因屏蔽作用,就算闪电击中汽车,也不会伤人,车厢是躲避雷击的理想场所。6.雷雨时如在户外,身上最好别带金属,应该把手表、腰带,尤其带金属框的眼镜摘下来,以免它们导电而被雷电击中。7.打雷时,如果需要在室外活动,尽量不要大跨步跑动,以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

防暑篇

在外界气温过高时,身体的温度不但不能持续散去,还会持续升高。比如在大太阳底下晒,或者机坪上,都会发生这种情况,在烈日下或强烈的热辐射下长时间暴露,便有可能产生中暑。

中暑的类型:1.先兆中暑。先兆中暑就是有中暑的先兆,即头晕、乏力、体温上升等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中暑了。2.轻度中暑。轻度中暑包含先兆中暑的所有症状,且脉搏加快,体温达38.5℃以上。3.重度中暑。重度中暑包括三种类型:热射病型、热痉挛型、热衰竭型。热射病型身体无法散热,不流汗,体温达到41℃,有生命危险;热痉挛型,由于排汗太多,身体出现痉挛现象;热衰竭型,表现出虚脱现象。

发现中暑可进行以下应急处理:

1.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处安静休息。2.鼓励其喝些淡盐开水或其他含盐的清凉饮料,发放冰块。3.可选用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可以掐人中穴。4.若发高热时,可用冷水浸湿的毛巾敷头部、颈、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的部位,或以冰水擦身,辅以电风扇吹风,帮助降温。5.先兆中暑及轻症中暑经过上述处理后,一般能够缓解。如出现高热不退、神志不清、抽搐等重度中暑症状者,医院急救。

避免中暑:

1.科学安排工作时间。尽量避开正午骄阳时在外长时间作业。2.及时补充水分盐分。排汗是人体最好的温度控制机制,但失去的盐分和水必须补充替代。盐分最好是通过食物和含盐饮料进行补充,防止热痉挛。在中等热度的条件下,每天至少需要4升水,但在高温下需增加到6-7升。3.做好防护工作。烈日作业时带上遮阳帽,减缓头颈吸热的速度。外出做好手臂的防晒,以免吸收更多的辐射热。穿着透气材质的服饰,确保自由流通的空气让汗液蒸发。4.注意饮食。绿豆粥、加上少许盐的茶类都是不错的夏日饮品,能补充电解质和糖分;多食用青菜和瓜果,可以选择西瓜这类凉性食物。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lizhongshu.com/zszz/47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