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广州花都警方通报一起两男童因被困车内身亡事件。20日,警方接到群众陈某报警称,有2名男童在其车内,怀疑已经死亡。据其称,其于19日晚将自己的车停放在花东镇大龙村一居民院子里后离开,因为汽车遥控匙曾发生故障,故无法确定车门是否锁上。20日下午,陈某返回停车处,发现2名男童在车内,已无任何反应。经过法医初步鉴定并结合现场勘验情况,警方分析2名男童是自行进入未锁车门的车内活动,碰触车内中控门锁按钮导致车门锁死,因为年纪太小(一名5岁、另一名4岁)不懂脱困,长时间处于高温闷热环境导致脱水性休克死亡,初步排除他杀嫌疑。这样的事件已经出现太多了,炎炎夏日,家长们一定要警惕。千万不要让年幼的孩子,单独玩耍。独自待在汽车内部。要知道,夏季在阳光暴晒下,车内温度最高可达60~70℃,孩子发育未完全,其体温上升、体内水分散失的速度远比成年人快,其呼吸系统和耐热能力也不如成年人,在这样的“闷罐车”里极易发生“热射病”,导致昏迷、缺氧的情况发生,严重时还可能造成死亡的严重后果。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当气温达到35℃时,阳光照射15分钟,封闭车厢里的温度就能升至65℃,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上半小时就能致命,因此在车里很容易发生“热射病”。除了车内高温导致的“热射病”死亡。炎热的夏天,家长一定要避免孩子承受这几种伤害。一、中暑孩子出现中暑时,最先表现的症状就是发热,体温可达38℃~39℃,甚至40℃以上。一般情况下,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经过现场救护可以恢复正常,所以遇到中暑,家长不要过于慌张,可掌握以下急救方法:一移: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将孩子移至阴凉通风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二敷:头部先用温水敷,后改为用冷水、冰水敷。三饮:饮用含盐饮料,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同时补充部分无机盐。四擦:因高温、高湿、无风,身体散热困难时,可用冷水或冰水擦浴至皮肤发红。五降:当体温高达40℃以上,中暑者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时,救治要遵循3个原则:1、快速、有效、持续降温。2、迅速补液扩容。如果难以口服补充液体时,要静脉补液。3、控制躁动和抽搐。同时拨打,医院急诊科就诊。建议体温在38℃以上、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孩子经家庭初步处理后,医院。二、溺水据部分媒体报道,6月21日在重庆潼南,有八名小学生不幸落水,目前八人全部被打捞出水,但是都已经不幸遇难。每年夏季、暑期,由于天气炎热,一些大人、孩子喜欢到河边、水边戏耍、玩水。但是每年都会因此发生一些安全事故,一些孩子甚至大人不幸遇难。这样的悲剧屡屡出现,让人痛心,对于夏季孩子、青少年的安全教育一定要加强,对于孩子的安全一定不能放松,要时刻牢记,时刻抓紧。三、脱水由于婴幼儿的身体散热功能要比成年人差得多,所以,在天气十分酷暑炎热的时候,孩子很容易出现脱水现象。当家长们发现孩子非常没有精神,又烦躁不安,甚至有些头晕昏迷、呼吸急促的时候,就表示宝宝可能身体脱水了。因此,夏季家长们应多给宝宝喂些水,大一些宝宝让他们自己养成爱喝水的好习惯,来帮助身体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身体内水分充足,可以避免宝宝出现脱水危险。四、痱子在夏季天气比较炎热的时候,很多宝宝都会长出痱子,这是因为宝宝出汗后没有及时清洁皮肤,造成了毛孔堵塞,从而滋生痱子。因此,家长们需要警惕,要时刻保持宝宝的皮肤干爽清洁,出汗后要及时擦干皮肤,避免堵塞毛孔。宝宝的衣物要勤洗勤换,最好选择纯棉质地的衣物,比较吸汗透气,可预防皮肤滋生痱子。五、过敏夏季是细菌病毒滋生比较繁多的季节,过敏体质的宝宝就很容易在这个季节出现过敏现象。例如,宝宝接触到一些粉尘、花粉等之后,皮肤就会出现小红点、肿痛的现象,过敏体质的宝宝多半是逃不过的。因此,家长们应在夏季预防宝宝出现过敏现象。避免让孩子接触一些粉尘、花粉等过敏原,在饮食上也要多吃清热祛湿的食物,容易引起宝宝过敏的鱼、虾等食物就不要给孩子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