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大爷多器官衰竭住进ICU,医生强调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个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
这个夏天,打败你的不是天真,是天真热……热到哭,向阳三分熟有没有?而持续高温天气,也让「热射病」屡屡闯入大家的视野↓↓7月24日,

成都气象微博发布天气预告:预计未来三天最高气温在31℃~35℃间波动,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温、雨具常备~一、73岁大爷家中热到被送医多器官衰竭住进ICU7月11日上午,73岁李大爷(化姓)因为高烧、气促被送医院的发热门诊。经过前期检查,初步判断李大爷可能患的可能是热射病,随后紧急住进该院的ICU。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吴佳妮医生介绍:当时的李大爷体温最高达到39.4°C,心跳次/分,呼吸35次/分(正常16~17次),就像跑了马拉松一样,呼吸很急促。而且当时已经出现了谵妄、烦躁、神经不清的症状,不停的在床上扭摆,怎么喊都不答应。吴佳妮医生说,一般出现高烧伴有意识障碍,首先是考虑神经系统是否有损害、有相应体征,但是李大爷并不像是脑炎、脑膜炎的征兆。到了下午,抽血标本的结果陆陆续续都回来了,显示李大爷多脏器同时都出现问题,肝功、肾功、心肌、凝血都有损害,已经出现了横纹肌溶解(出现酱油尿,一天仅ml)……再根据李大爷老伴儿的描述:李大爷在此前三天已经出现乏力、发烧症状,而且也没有采取过任何降温措施(家中没有装空调,因为感到不舒服,所以也没有吹风扇),此时诊断为热射病的证据已经很充分了。吴佳妮医生表示:虽然经过了一系列紧急抢救,但是医院时时机已晚,多个器官、系统已受到损害甚至衰竭,目前神志稍有恢复,依然没有脱离危险。二、当心!热射病死亡病例频发出现症状,一定及时就医据红星新闻此前报道,7月10日,医院连续收治了3名热射病转诊病人,其中一人因病情来势汹汹,多器官衰竭,医院时就发生呼吸心脏骤停,虽经全力抢救,但最终不幸去世。7月以来,四川南充市持续受高温热浪侵袭,最高气温直逼40℃。7月15日,红星新闻记者获悉,南充已有3例热射病人不幸去世。据媒体报道,目前已有重庆、浙江、福建、江苏、河南、广东等多地出现了热射病病例。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急性热致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热射病分为经典型热射病(又称非劳力型热射病,classicheatstroke,CHS)和劳力型热射病(exertionalheatstroke,EHS)。经典型热射病多见于体温调节能力不足者(如年老体弱者、儿童、孕妇、肿瘤患者、抵抗力较差人群)、伴有基础疾病者(如精神障碍、脑出血后遗症等)及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者(如环卫工人、交警、封闭车厢中的儿童)等;而劳力型热射病多见于既往健康的年轻人,如参训指战员、消防员、运动员、建筑工人等。诊断标准如下:□病史信息:①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②高强度运动。□临床表现: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如昏迷、抽搐、谵妄、行为异常等);②核心温度超过40℃;③多器官(≥2个)功能损伤表现(肝脏、肾脏、横纹肌、胃肠等);④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由病史信息中任意一条加上临床表现中的任意一条,且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时,应考虑热射病的诊断。吴佳妮医生介绍:头晕、乏力、口渴、心慌、反应迟钝,这是我们常见的中暑症状,当这些症状出现时,应尽快到阴凉的地方补充水分,休息一会儿,机体就慢慢缓过来了,也可以喝一些藿香正气液来解暑。如果出现持续高烧,明显的头痛、呕吐、腹泻,警惕是重症中暑的范畴,应及时就医。三、户外暴晒才会得热射病?通风差、温度高的室内也会遭吴佳妮医生说:值得提醒的是,不是只有户外暴晒才会中暑,通风差、温度高的室内小环境也可能引起中暑。所以对于老人等中暑高危人群,即使在家不出门,也应开空调或开窗,做好通风,以免中暑。此外,空调温度也不应过低,不要低于26°C,而且不要直接对着风口猛吹。四、高温之下远离热射病,你该怎样做?高温之下,“热死人”并不是一句口头禅,远离热射病,吴佳妮医生提醒大家应做到以下几点:1.自我防护: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降温措施,改善居住环境的温度,空调、风扇可以用起来;建议高温天气尽量减少室外停留时间,外出时走阴凉处,做好防晒,哪儿凉快,哪儿呆着;2.注意休息: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建议每工作30分钟休息5~10分钟;若中暑可进行物理降温、补水,出现危重症状需及时就医;3.清淡饮食:在饮食上增加清热解暑的食物,如绿豆汤、金银花茶等。4.及时补充水分:注意补充盐分和电解质。天气炎热,注意防暑!本文科普医生(点击可查看大图)文/编辑丨Mkiki部分内容来自丨

成都气象成都商报《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图片来源丨微博截图rf央视新闻监制丨黄利琴审核丨蓝岚*本文为「四川名医」原创,欢迎转载~需转载请评论区留言或添加客服(scmy)。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lizhongshu.com/zszz/110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