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相信这个字你已经念叨一个多月了。从7月12日入伏至今,几乎每天都是超35℃的高温天,虽然已经立秋,但高温天远没结束。“烧烤”模式下,一些疾病也跟着“升温”,急诊科“高温病”排名出炉,一起来看看大家是医院。
夏天的感冒多跟室内外温差大有关
*
*
*
记者日前从温医大附属二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急诊科了解到,7月份的疾病基本集中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外伤等几大类,医院急诊科排第一位的疾病都是呼吸系统疾病。
温医大附属二院急救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孔万权告诉记者,呼吸系统疾病的种类非常多,像感冒、咳嗽、肺炎、哮喘等都归为呼吸系统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事实上,它也一直是急诊科排名靠前的疾病,占较大比重。
孔万权表示,夏季的呼吸系统疾病多为感冒、咳嗽等,与室内外温差过大有一定关系。空调房里温度过低,一出门,温度很高,这样容易让呼吸系统的适应能力变差,引起感冒等。另外,长期待在空调环境中,通风差,在尘螨的刺激下诱发鼻炎,进而引起咳嗽、咽喉炎等。
他提醒,不要把空调温度设置太低,一般在26℃-27℃为宜,尽量避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感冒。也不要一天都待在空调房里,早晚室外气温相对低一点的时候,可以关掉空调,开窗通风。
中暑的也不少,重度中暑的感觉少了
*
*
*
每年夏天被急诊科医生一直碎碎念的中暑,竟然没进排行榜?据了解,目前,医院急诊科疾病的统计数据都是按照“入科诊断”录入的,也就是说,一名患者,他说自己发烧,那么录入时一般按发热,他说自己肚子痛,那么可能按腹痛录入,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会参考患者的主诉。不过,住院病人就会有明确的诊断结果。所以像发热、腹痛这些,也可能跟中暑相关,但有时候可能就按相应的症状录入了。不过不可否认,进入7月份,中暑患者明显多了起来。
“不少先兆中暑、轻症中暑患者,除了输液外,我们还会给他进行刮痧、十宣放血等中医治疗,7月份有百余人,而五六月份都没几例。”医院急诊科主任刘晓表示,今夏到目前,重度中暑的患者还没碰到,往年都会有一些的。
医院急诊科主任陈新国介绍,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先兆中暑及轻症中暑的话,患者一般在家自行处理,或中医刮痧治疗,可以缓解恢复。到医院的较多为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热(日)射病,主要发病群体为户外作业者、户外运动者与老年人。前两种主要跟职业有关,发病多为青壮年,经过高温暴晒,称之为日射病。老年人较多为热射病,多与高温、高湿、不通风的环境相关。目前,因重症中暑来院急诊的有十余例,感觉比往年少了一点,可能与大家的防暑意识加强有关。
温医大附属二院急诊科7月接诊三例热射病患者,孔万权说,这个数量跟往年比算少的。
犬伤、胃肠炎患者明显增多
*
*
*
夏季也是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刘晓表示,夏季,很多人喜食冰凉食物,还有的人会熬夜,这些都会造成肠胃功能的紊乱,引发胃肠疾病。另外,夏季食物易变质,有的人不慎吃了变质食物,引起急性胃肠炎。
“犬伤发病人数的增加跟季节的关系很大。”陈新国解释,一个是天气炎热,动物会烦躁不安,易发生咬人事件。另外,夏天,衣服穿得比较少,被咬伤的概率相对大一些。“冬天的话,穿得厚,可能一口咬下去还咬不到肉,夏天这一口,估计就破了。”7月份,犬伤的数量在例左右,比平时多了例左右。
“平时的犬伤一个月也就十几例,7月份猛增到百来例。大家还是要防被动物咬伤,不要近距离接触猫狗等动物,家里有宠物的也要看管好,以防误伤人。”刘晓说,另外,夏季也不可不防心脑血管疾病。她解释,心脑血管疾病跟温差较大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秋冬季才是高发期。但是,现在大家都待在空调房里,一进一出,就有温差,在这种气温忽高忽低的情况下,本身血管就不太好的人,血管这样一伸一缩,难免会受不了。
精神不集中,易出意外,外伤增多
*
*
*
7月份,医院急诊科外伤数量例,主要是车祸伤、高处坠落伤。刘晓表示,六虹桥院区靠近高速路,且周边工业区较多,车祸、高处坠落以及工人操作时发生意外等情况时有发生,故外伤所占比例相对较高。
“不可否认,夏季外伤高发跟人的精神状态有关。”陈新国说,天气炎热,人容易疲劳,精神不集中,易发生意外。另外,白天太热,大家都改为夜间出来活动,晚上相对于白天,也易发生意外。因此车祸外伤的比例比较高。
另外,孔万权还提到夏季也是结石的高发期,特别是尿路结石,夏季人们汗出得多、尿排得少、饮料喝得多、白开水喝得少,会加速结石形成。
医院急诊科7月疾病排名温医大附属二院1.呼吸系统疾病2.外伤3.发热4.腹痛5.软组织感染6.肾、输尿管结石医院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腹痛3.发热4.皮炎5.头部外伤医院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软组织疾患3.发热4.腹痛5.软组织挫裂伤6.急性胃肠炎医院1.呼吸道感染2.发热3.腹痛4.胃肠炎5.外伤6.尿路结石
医院1.外伤2.呼吸系统疾病3.消化系统疾病4.心脑血管疾病5.中暑6.犬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