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太原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603783.html
大气的受热过程
●保温作用在农业中的应用
●影响气温的因素
●关于温差问题
●山体效应
●等温线图的判读技巧
一、气温的影响因素
1.纬度:(最主要)
2.地形
(1)地势高,气温低。
(2)地形对冷空气或者热空气的阻挡作用(要看地形走向与地势的高低)——迎风坡气温低。
(3)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气温升高(河谷地区易盛行下沉气流)——焚风效应。
(4)封闭地形,冷空气易聚集或者不容易散热。
(5)阳坡、阴坡(同一山脉):阳坡气温大于阴坡。
3.距离冬季风源地的远近。
4.海陆位置:夏季内陆气温高于沿海;冬季沿海气温高于陆地。
5.洋流:沿海地区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6.天气状况:晴天,气温偏高,阴雨天,气温偏低。
7.下垫面: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裸地比热容小,升温快;湖区、库区、植被丰富区比热容大,有调温作用。
8.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二、气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自然地理事物的影响
(1)气温本身对大气状况产生影响:气温降低,盛行下沉气流;气温升高,盛行上升气流。
(2)对河流、湖泊的影响:
①结冰期:最冷月气温高于0℃,则不结冰,最冷月气温低于0℃,则有结冰现象。
②对表层海水的影响:影响表层海水的温度,表层海水温度越低,密度越大,容易造成海水扰动,底层海水上翻,带来营养盐类。
(3)影响生物的多样性:适宜的温度会导致生物大量繁衍和生存;气温越低,生物生长越慢,但有机质积累多,品质高。
(4)影响自然带的地域分异,也是雪线、林线的重要影响因素:气温高的地区一般雪线较高、林线较高。
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对农业活动的影响:
①热量→积温→气温→熟制、生长期、播种期、采收期、单产。
②昼夜温差→糖分积累→品质;气温高低→生长日期长短→品质。
③气温灾害(高温旱灾、低温冻害)→播种、生长和产量。
④气温高低→品种差异→喜温作物和喜凉作物。
(2)对交通影响:
①交通运输建设:高温造成人中暑;低温造成人冻伤;影响施工进度和时间;材料或建设需要增加技术保障措施。
②交通通行:古代人口迁移跨河、跨海峡选择冬季。
(3)对各种工程建设的影响:
①对工人影响:高温中暑;低温冻伤;需增加预防衣物,增加投资成本。
②对建设工期:施工较慢,延长建设工期,工作效率低。
③建设物质:对建设材料需要达到耐高温或耐低温要求,增加建设难度和成本。
(4)对人类居住的影响:
①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纬度沿海地区,气温适宜。
②热带湿热地区人口主要居住在半山腰地带,气候温凉。
③干热地区人口有的选择地下住宅。
●影响降水的因素
●我国雨带移动规律及影响
1.影响降水量大小的因素
(1)气压带、风带、季风、锋面气旋:
①气压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
②风带:主要看风的来向,迎岸风往往多雨;离岸风则少雨。
③季风:夏季受西南季风(南亚)/东南季风(东亚)控制,降水多;冬季受东北季风(南亚)/西北季风(东亚)控制,降水少。
④锋面气旋: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降水多,高压中心和高压脊降水少;锋面控制降水多,如梅雨、贵阳冬雨、北方夏季暴雨;气旋(台风)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东北和江南春季;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伏旱。
(2)地形:
①迎风坡降水多。
②背风坡降水少。
③虽处迎风方向,地势较低,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较少。
④河谷地形,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
(3)距海远近:靠海降水多,深居内陆降水少。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明显,降水多;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明显,降水少。
(5)下垫面:植被覆盖率高(低),降水多(少);水域广,降水多,反之少。
(6)人类活动:
①城市湿岛、雨岛效应,多上升气流,降水多。
②植被破坏,地面缺乏保护,气候干旱。
③兴修水库,降水增多。
④围湖造田,降水减少。
2.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1)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亚洲低压切断,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此时,我国东部地区受到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丰沛的降水。
(2)正常年份,5月份副高位置大约在北纬15°~20°,雨带在华南;6月份副高北进到北纬20°左右,雨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并在此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梅雨”天气;7~8月份,副高进一步北进到北纬25°~30°,雨带随之北进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退,雨带亦随之南移,北方雨季结束;10月份,雨带退出大陆。
(3)夏季风强弱带来的影响: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运行快,我国易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运行慢,我国易出现北旱南涝。
3.某地降水的影响评价
(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塑造地表形态:靠雨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及其季节变化情况会影响泥沙量的大小,进而影响地表形态的塑造。
②自然带的形成:如降水的多少,影响雪线的高低;降水量的大小,影响干湿自然带的分异等。
(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①对农业生产影响:依据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分为旱生植物(如仙人掌、骆驼刺)、中生植物(大多数植物)、湿生植物(如莲、芦苇等)。一般情况下,森林出现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大于mm),草原出现在半干旱地区(mm~mm),荒漠植被出现在干旱地区(小于mm)。年降水量小于mm的地区,若无灌溉水源,一般不能发展耕作业。
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降水过少,导致干旱缺水;降水过多,易导致洪涝;暴雨天气还会引起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降水(雪)量的多少,对居民的建筑样式影响较大(如廊桥、合掌造等)。
4.某地降水特征的描述与比较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年降水量的多少:一般年降水量超过mm属于多,低于mm属于少。
(2)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主要根据气候类型进行判断。
5.雾形成条件分析
(1)充足的水汽:临海;雨季;多河湖水域;暖流经过。
(2)降温条件:逆温;寒流降温;夜间降温幅度大(山上冷空气沿坡下沉,气温日较差大等);半山腰多云雾(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多,水汽多)。
(3)相对封闭的地形:地表相对封闭,风力较弱,水汽不易扩散,多雾,如四川盆地。
●热力环流与风的成因
●风力大小
●风
●风电区位条件
●风沙、沙尘
一、风的形成
1.高空风与近地面风
高空风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与等压线有一个30°~45°的夹角;试题没特别说明一般当近地面风来处理;各类等压线图中凡涉及风向问题,一般通过作图方法解决。
2.海陆风与季风
海陆风反映的是海陆之间风向的日变化;季风反映的是海陆之间风向的季节变化,都与海、陆两者的气温差异进而导致气压差异有关,都是海陆间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3.山谷风
白天山坡增温快,暖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与山顶相同高度的山谷上空,因离地面较远,空气增温较少,谷地上空空气收缩下沉,垂直方向的气流导致山坡与山谷近地面和高空出现气压差,从而在近地面形成由谷底吹向山坡的风即谷风。夜晚山坡降温快,同高度的谷地上空,空气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山顶空气受冷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冷空气下沉使空气密度加大,顺山坡流入谷底,谷底的空气被迫抬升,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这种由山坡吹向谷底的风,称为山风。
4.城市风
城市由于热岛效应气温高于郊区,导致近地面城市气压低于郊区,故风由郊区流向城市,形成城市风。城市风一直由郊区流向城市,它的强弱取决于城郊的气温差异大小。
5.信风
又称贸易风,是指低空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风,包括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要区分东北季风与东南季风。
6.台风
形成于热带与副热带26℃以上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盛行于夏秋季节,主要发生在太平洋。飓风发生在大西洋,热带风暴发生在印度洋。
7.狭管风(效应)
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狭谷地形时,风速加大。城市狭管效应指城市高层建筑物间距小,导致风力增加。因此建筑布局可加大楼间距或让楼间走廊与城市主导风向偏离一些。
8.焚风
是指当气流经过山脉后,空气沿背风坡下沉,气温升高,湿度减小。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可以促进春雪消融,作物早熟,也易引起森林火灾、干旱等自然灾害。
9.龙卷风
发生在陆地上叫陆龙卷,发生在海洋上叫海龙卷,又叫水龙卷。龙卷风属于气旋系统,中心气压低,接触水面时,水流被吸到龙卷风的中间空洞里,并随着向上的涡流不断向上运移,形成特殊的吸水景观。由于重力作用,液态水不易长时间在空中停留,龙卷风吸水过后,吸到天上的水就会倾斜而下,形成暴雨。
二、世界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1.亚欧大陆的中部:温带大陆气团控制。
2.亚欧大陆的东部:季风区(冬季风、夏季风)。
3.北美大陆的中东部:冬季风、夏季风控制(类似季风环流)。
4.赤道附近南北两侧: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区。
5.高大地形影响区:(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落基山等)迎风坡区、背风坡区。
三、风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1.温差:(冬季)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夏季)温差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2.风带:受风带控制,风力大(如盛行西风带控制,风力大);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大。
3.气压带:受气压带控制下,风力小或无风(如赤道低气压带,风力小)。
4.摩擦力:临海、海域宽阔的地方,摩擦力小,风力大;陆地上的山林、城市建筑群多,摩擦力大,风力小。
5.地形
(1)迎风坡,风力大;背风坡,风力小。
(2)地势平坦,无山地阻挡,风力大;地势崎岖,有山脉阻挡,风力小。
(3)狭管效应:
①位于峡口(或峡内);
②峡谷或河谷的走向与盛行风风向一致;
易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增强,风力大。
●气旋与反气旋
●锋面天气系统
●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
●季风环流
●全球气候的分布、特点与成因
2、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最主要因素
2.海陆位置
(1)气温:冬季沿海>内陆;夏季沿海<内陆。
(2)降水:
①位于大陆的东岸还是西岸:决定了所受的风向和洋流类型→决定了降水量的多少。
②位于沿海还是深居内陆:决定了偏海洋性还是偏大陆性→决定了降水量的多少。
3.气压带、风带(大气环流)
重点记住两个气压带、两个风带以及它们的分布地区和移动时间(7月北移,1月南移)。
(1)赤道低气压带:南北纬0°~10°之间,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30°左右,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3)信风带:南北纬10°~20°。
(4)西风带:南北纬30°~40°为冬季;南北纬40°~60°为全年。
4.洋流
(1)大陆东岸南北纬0°~40°,暖流,增温增湿;大陆东岸南北纬40°~60°,寒流,降温减湿。
(2)大陆西岸南北纬0°~40°,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北半球暖流、南半球寒流。
5.地形:海拔高,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其余同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
●天气与气候特征的描述
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地形、地貌的影响——降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昼夜温差大对岩石的风化作用
(1)高寒地带:气候寒冷,气温低,被冰雪覆盖,多永久性冻土;冰蚀地貌广布。
(2)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
(3)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降水多的石灰岩分布区易形成喀斯特地貌。
2.对水文的影响
(1)对河流的影响:
①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a.河流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变化小;地中海气候——冬季汛期,夏季枯水期;热带草原气候、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丰水期。
b.结冰期的长短:温带地区的河流可能出现结冰期(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不同)。
②对河流水系特征的影响:降水量大的地区,河网密度较大,河流的长度较长。
(2)对湖泊的影响:
①内流湖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水位较低,盐度较高。
②外流湖区:降水丰富,湖泊面积较大,多为淡水湖。
(3)对沙漠地区水的影响:
①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空气中的水汽凝结下渗到地下而成地下水。
②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地表水缺乏。
(4)对海水性质和洋流的影响:
①对海水盐度的影响:降水多,蒸发弱的地区一般盐度较低。反之盐度较高。
②风海流的形成:受盛行风的吹拂。
③上升流的形成:受离岸风的吹拂。
3.对土壤的影响
气候通过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或腐殖质而间接影响土壤肥力。气候影响生物的分布,而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侵蚀作用。
(2)对冻土的分布及冻融的影响。
(3)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
4.对植物生长及分布的影响——光热水的组合
有什么样的气候,就会发育什么样的植被。气候影响植被的类型,如赤道地区,热量与水分丰富,形成了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气候区,水分不足,形成了沙漠。
5.对雪线高度的影响——通过气温和降水来影响
(1)气温: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阳坡雪线高于阴坡。
(2)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3)地形(坡度、坡向):阳坡气温高、雪线高,阴坡气温低、雪线低;坡陡雪线高。
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6.对交通的影响
(1)对内河航运的影响:河流的水位、水量和结冰期的影响。
(2)对远洋航运的影响:顺风和逆风、台风和飓风等影响。
(3)对航空的影响:大雾天气、狂风、特大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
(4)对管道运输的影响:低温冻害的影响。
(5)对公路、铁路运输的影响: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影响,如台风、寒潮(大风、降温、冻害)、暴雨、洪涝、沙尘暴等对公路、铁路的选线、桥涵的孔径大小等造成影响。
(6)对邮政通信的影响:通过灾害性天气影响邮路来影响邮政通信。
7.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光热水风的影响
(1)旱涝、盐碱、风沙、焚风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华北地区为例。
(2)从气候要素入手,对农业生产做出评价。
①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发展;夏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兴修水利。
②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热量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烈;降水少,雨热不同期。解决灌溉,有利于园艺业(水果种植业)发展。
③温带海洋气候:降水丰富,光照、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作物成熟,产量低。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发展畜牧业)。
④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气温日较差大),夏季高温。解决灌溉,有利于优质农产品生产(温带水果、棉花等)。
(3)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乳畜业等。
8.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1)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的布局:考虑当地的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或最小风频,如北欧的酸雨。
(2)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3)热力环流: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对有大气污染的工业布局的影响。
9.对建筑物的影响
通过光照和盛行风向影响建筑物和街道的朝向,如我国北方房屋的坐北朝南,极地地区房屋的朝向,黄土高原窑洞(干燥)。
10.对各种观测站、卫星发射站的布局影响
(1)天文台:海拔高,天气晴朗,空气稀薄的地区利于天文观测。
(2)卫星发射站:降水少,风力弱,天气晴朗及恶劣天气少的地区。
(3)气象站:各种天气或气候环境都有。
11.对城市和居民区的影响
(1)中低纬度沿海地区: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城市、人口密集。
(2)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地区,如墨西哥高原,巴西高原。
(3)对建筑物形状影响:南北方屋顶坡度的差异,如云南的吊脚竹楼。
(4)对服饰的影响:
①光照强,风沙大的地区,如阿拉伯民族的服饰特点。
②气温低的地区,如蒙古族的服饰特点。
12.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主要是恶劣天气带来的影响
13.对水电的影响
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的地区,水能资源可能丰富(还要考虑地势落差)。
14.对旅游业的影响
(1)有利影响:形成特殊的气象气候景观,如吉林的雾凇、哈尔滨的冰雕、黄山的云海等。
(2)不利影响:恶劣天气影响出游。
(3)对特殊气候区的旅游影响:地中海气候夏季旅游旺季。
15.对战争的影响
如二战盟军的登陆、德军攻打莫斯科城、诸葛亮赤壁之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