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阳一男子中暑民警及时送回家

8月20日11时许,水阳所接到指令称:在裘公福源酒店旁边,有一名男子好像中暑了,一走路就要摔倒,问他话也不回答,速出警处理。

接警后,我带着辅警小管立即赶到现场,见一名男子坐在马路沿上,旁边围着几名群众。群众见到民警的到来,高兴地对我们说:就是他。男子突然起身要走,可他连站都站不稳,离得最近的一名妇女急忙去扶,却根本来不及,男子踉踉跄跄摔倒在地,还好没有摔伤。大家连忙上前把男子扶起,让他坐着别动。

现场的群众告诉我:他走路就是这个样,问他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就是不说话,不过别人说话他能听懂。其中一个人说道:他的手机听说丢了,可能是孙埠人。

我看了看男子,他低着头、闭着眼,不说话,给我的第一感觉,精神肯定有问题。男子岁数不大,我判断他的家不可能有多远,然而当地的居民都不认识,我猜测有可能是芜湖花桥人。只要是安徽人,我不需男子开口,他的身份就难不到我。

我拿出警务通,让男子抬起头,他仍旧没有睁眼,我拍下他的正面照,立即查明男子的身份。原来男子姓刘,年出生,水阳镇双盈村人。在场的人听了,都惊叹道:警察真厉害,用手机一拍就知道名字。

我立即联系上双盈村唐书记,得知男子出过一次车祸,因头脑撞坏了,所以精神不大好。听后终于明白真相,然而唐书记的话,却让我感到十分意外。男子的户口虽然在双盈,母亲去世后,父亲在外打工,对他不管不问,人一直住在坊桥外婆家。

听唐书记这么一说,心想,这是什么父亲?我首先拨通坊桥村陈主任电话,得知他在外地有事,紧接着拨通书记电话,村干部对刘某都十分的熟悉。我告诉书记:我要把男子送回家,因不知他住哪里,需要村干部陪同一下。书记正在圩埂上防汛,听了连忙向我致谢,立即安排人员在村委会等我。

现场的群众得知男子的不幸,都同情地说:没妈的孩子真可怜。我们把男子搀扶上车,即将离开现场时,一名群众称赞道:还是警察好。在场的人跟着说:是的,这么热的天,他们还要出警,真是辛苦。听到这里,我高兴地解释道:这是警察应尽的职责,应该感谢你们这些热心人,男子不仅脱离生命危险,而且能及时回家。

见到坊桥村村干部,我才知道年轻的唐书记,对男子真正的父亲并不清楚,听了更加让人心酸。在送男子回家的路上,通过村干部了解到:男子的父亲是坊桥人,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便改嫁到双盈村,后来母亲也去世了,继父不再管他,他只好回到坊桥和奶奶一起生活。男子出车祸已多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在不断加重。村干部告诉我:男子的奶奶都八十多岁了,村里想把他的户口迁到坊桥村,给他办个低保,适当的照顾照顾,去过派出所却说迁不了。

听村干部这么一说,我告诉村干部:既然村干部这么热心,这事交给我来办理,不相信办不了。我立即拨通户籍员马世国的电话,马世国告诉我,男子需要到残联办个二级残疾证,就可以把户口迁到奶奶名下,村干部听了十分高兴,近期就带男子去残联办理。

  从男子上车,直至回到家中,他只回答了村干部一句话,说是别人骑车带他去的裘公,就再也没有开口。男子回家坐了一会,便一头躺到床上,无论是谁问他都不说话。我们没有找见男子的奶奶,村干部叫来了村民组长,我们把男子交给了村民组长,这才放心回所。

下午上班时分,我上网查到宣城市残联电话,立即拨通电话,一听是名女同志,工作人员告诉我,办残疾证上区残联,便把联系方式告诉了我。我便拨通了区残联电话,这次是名男同志,得知事情的经过,告诉我:精神有问题不是他们鉴定,医院,别说二级,四级都难办理,肯定是办不上,听了不禁让我心灰意冷。工作人员指责道:迁个户口为什么还要凭残疾证,说我们公安机关最后一公里没有服务好。我便向工作人员解释,这是户籍管理规定,派出所不能违反规定。工作人员告诉我:男子这种情况属于孤儿,可以到民镇所为他申请困难补助,每月能拿到一千多元钱。听到这个消息,我十分高兴,立即拨通民政所所长刘峰林的电话,没想到刘所对男子十分熟悉,说男子已经超出18周岁,不再享受这一政策,目前已给男子办理了低保。

 于是,我来到了户籍室,和户籍员马世国进行了辩论,人一直生活在坊桥,且没有自理能力,为什么迁不了户?我有些不解。马世国说我:不能违反规定,凭情感办事,我说:男子并不是我辖区的群众,是出警中的一次巧遇,真得十分可怜,别人说我们最后一公里没有服务好,我们还如何创建枫桥式派出所?马世国被我的话给急了,便当着我的面,拨通分局户籍室民警电话,得到的答案是:即便是办理了残疾证,也不能以此为由迁户,因为男子已是成年人,再说这么大年龄的奶奶,并不能作为他的监护人。处于为民服务的角度,唯一的解决办法,男子的继父必须寄交放弃监护权的申请,村里出具愿意接受的证明,报镇党委批准后,再有派出所集体开会研究决定。针对这一特殊情况,即便不符合规定,也不会追究其责任。

  最后,我拨通村书记的电话,说明了情况。村书记告诉我:中午陪同我的是名刚上任的村干部,对情况并不清楚。现在男子的户口迁不迁无所谓,双盈村已给他办上了低保,该给的都给了,到他们村是一个样,他要到村民组征求一下村民意见,到时再给我答复。听到这里,男子迁不迁户,不再让我牵挂,男子虽然失去了父母,无论生活在哪里,国家的优抚政策都一样温暖着他!   

作者:美篇/永不言败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水阳论坛]了解更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lizhongshu.com/zsyw/61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