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暑的分类
虽说现在正值三伏天,但灼热的阳光还是抵挡不了我们外出运动的热情。当然,锻炼身体的同时千万别忘了预防中暑。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关于中暑的一些知识吧。按照中暑的发病情况和病情轻重,中暑分成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种。
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是中暑的早期表现,而重症中暑,情况比较复杂,病情比较危重。医学家为了更好地救治重症中暑,又将重症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情况,而且将热射病进一步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两种。
1.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轻症中暑
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3.重症中暑
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是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肠肌和跟腱),也可以发生在腹部。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热衰竭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常发生在炎热环境中工作或者运动而没有补充足够水分的人中,也发生于不适应高温潮湿环境的人中,其征象为: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可有明显脱水征如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多见于健康年轻疼,常见重体力劳动、体育运动(如炎热天气中长距离的跑步者)或军训时发病。高热、抽搐、昏迷、多汗或无汗、心率快,它可以迅速发生。其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如在热浪袭击期间生活环境中没有空调的老年人),它可以在数天之内发生。其征象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此外,劳力性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2.中暑发生的情况
高温环境
当所处的环境过高时,不但会致使身体无法正常散热,还会使身体的温度不断升高例如长时间在烈日下行走或是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以及高温环境下室内通风不好都会导致因身体温度超过人体承受范围而引起中暑
高湿环境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出汗,汗液分泌是需要借助干燥的环境将汗液挥发同时带走体内的热量。但是如果在潮湿的环境下,身体排出的汗液无法正常挥发,就无法散热,导致暑气在体内无法排出而导致中暑。心脏疾病
在身体散发多余热量的时候,血管就会进行扩张来帮助散热。这种情况下皮肤即会出现发红发烫的现象。而随着血管的扩张,加大了血液的流量,那么心脏就会加大力度运行。在这种情况下,高血压患者就会因为血管急剧扩张,心脏超负荷而导致循环衰竭而中暑晕倒。盐分不足在炎热的夏季,很多人为了避暑会喝一些淡盐水。这样做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钠盐是人体必需的一种物质,当人体出汗时就会将一定量的钠盐排出体外。若在此时,不及时补充盐分,人体就会因为缺少盐分而引起肌肉痉挛,从而中暑。空气不畅
身体散热时,和环境的湿度、气温都有密切关系。同时与环境中空气的流速也有很大的关系。空气流动快那么人体散热也就快一些,反之则会影响身体的散热。如果因为空气流动不畅,就会因为身体无法正常散热而中暑。神经系统人体的神经系统对于热度有一定量的承受能力,但是温度过高时,就会导致神经系统无法正常控制体温。由于温度逐渐升高即会影响到神经中枢,致使中枢系统无法调节身体热量平衡,从而导致中暑。日光直射当在烈日下暴晒后,就会出现头昏眼花的情况,这是因为头部在烈日下照射后,会引起脑膜充血,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致使中枢系统无法正常控制体温。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头晕、头痛或者晕倒。
3.中暑的防治
应对措施:
发生中暑要及时降温、休息和补水,重症患者应及时就医。出现中暑先兆或轻度中暑,应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静卧休息,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可饮用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进行补水,同时服用仁丹、十滴水或霍香正气散等防暑降温药物。对于出现脱水、循环衰竭、痉挛、高热等症状的重症中医院进行急救处理,救治重点是降低体温,纠正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积极防治休克及肺水肿。
预防:
第一:夏季训练注意时间安排在温度较低的时段,浅色衣物为主。第二:运动注意及时补液,并备有电解质饮料。
第三:针对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运动类型、运动场地以及运动量度。
第四:养成良好生物钟,按时饮食、休并保证睡眠时间。
第五:运动中有中暑的症状表现就要及时调整,并做好降温工作。
4.运动的注意事项(以跑步为例)
01在聪明的时间点跑步
喜欢早上跑步的跑者,不得不把自己的跑步时间提前,而喜欢夜跑的同学,也只能把自己的训练时间推迟一些。避开最高温的时间段,选择凉爽的早上和余热消散的夜间,是夏天跑步的基本操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存在闷热的天气,即使温度没有平日那么高,也尽量不要跑步,因为湿度的原因,人体散热困难,也非常容易中暑。02勤补水在夏日的环境中,一次大强度大运动量训练的失水量可达1-3公斤,同时伴随着电解质流失。所以夏季跑步,水和电解质的合理供给是保证训练效果和训练安全的关键。在跑步之前,你就开始考虑补水的事情了,美国运动医学会建议,应在运动前的2h,每千克体重补充3-5毫升液体。在炎热的夏季,可多摄入~ml液体。当然,喝太多也不好,跑前喝太多的水容易导致过度补水,如果跑前喝超过一升的水,不仅跑步过程中会感到负担加重、导致尿频,体内的钠平衡也会受影响,增加患低钠血症(或水过量)的风险。03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