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孩子在外面玩得脸蛋通红,满头大汗是常有的事。细心的妈妈要学会判断孩子是不是中暑了。当孩子出现浑身发烫、体温升高,同时显得烦躁不安、头痛恶心、心慌无力,甚至突然昏倒、四肢肌肉发生抽动时,这就是中暑了。
根据中暑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先兆中暑主要表现为头痛、眼花、耳鸣、头晕、口渴、心悸、体温正常或略升高,短时间休息可恢复。
轻度中暑除以上症状外,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成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经休息后,宝宝可恢复正常。重度中暑也称热衰竭,表现为皮肤凉,过度出汗,恶心呕吐,瞳孔扩大,腹部或肢体痉挛,脉搏快,常伴有昏厥、昏迷、高热,甚至意识丧失。
中暑的原因是由于闷热的夏天,热量在人体内越积越多,不易散发。体温就会从平时的37℃左右升到40℃以上。这时,下丘脑调节体温的“司令部”控制失灵,不能再正常地指挥出汗,这就使人体的蓄热大于散热。当体温达到42℃以上将会引起全身细胞损伤,造成脑、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受到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中暑,要及早发现,尽快治疗。
孩子中暑后该怎么做
当宝宝出现这些症状时不要惊慌,只要积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宝宝的情况就会好转的。
1.立即将宝宝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
2.让宝宝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如宝宝的衣服己被汗水湿透,应及时给宝宝更换干衣服,同时打开电扇或开空调,以便尽快散热,但风不要直接朝宝宝身上吹。
3.快降温,使宝宝的体温降至38度以下。具体做法是:用凉凉的湿毛巾冷敷宝宝头部,或给宝宝洗温水浴。
4.在宝宝意识清醒前不要让其进食或喝水,意识清醒后可让宝宝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
孩子中暑发烧的急救处理
如果你发现孩子有中暑的迹象,应该立即把他从高温的地方转移到阴凉通风透气的地方或者室温≤25℃的空调房间。
体温38℃以下的中暑
如果你的孩子有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的症状,但是体温没有超过38℃,可以用冷湿敷的办法进行降温。
具体做法是:
1.毛巾冰敷
把毛巾叠成两层或四层放在冰水或冷水中浸湿,取出拧去一些水分,使毛巾滴水即可。让孩子仰卧在床上,把毛巾放在孩子额头上,可以用两块毛巾交替更换。
2.喝清凉含盐的饮料
同时可以让孩子喝一些清凉含盐的饮料,以补充因大量出汗而造成的体液损失。还可以让孩子吃适量的西瓜或冰镇绿豆汤,或服用一些解暑中药。这样,孩子的中暑症状就会逐渐消失。
体温超过38.5℃的中暑
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8.5℃,浑身皮肤干燥发烫,除上述措施外,还必须采取冰水或酒精擦浴来快速降温。在家里如果一时找不到冰水或酒精,也可以用白酒来代替。
具体做法是:
1.酒精擦浴法
先把孩子身上的衣服全部脱掉,找一块小毛巾或一些纱布,蘸上经过稀释的酒精(75%的酒精1份加清水1份),分别在孩子的颈部、腋下、肘窝、大腿根部来回反复地轻轻擦拭。通过酒精的挥发作用可以把体内的热量迅速散发掉。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前胸和腹部不能擦,因为这两个部位对冷刺激特别敏感,如果擦拭的话,会引起心跳减慢和腹泻等不良反应。
2.冰袋冷敷法
把冰箱冷冻室的制冰盒内的冰块放入冰袋中,没有冰袋也可以用热水袋来代替。冰袋外面用毛巾或布包好,放在孩子头下枕着,也可以放在孩子腋下和大腿根部。
提醒:
在给中暑的孩子降温的时候,妈妈一定要密切观察孩子的体温、脉搏和面色。当孩子的体温降到38.5℃以下时要暂停酒精擦浴或冰袋冷敷。但是若孩子体温持续不降,并且出现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搏细弱、甚至四肢抽动、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就应该立医院急救治疗。
孩子中暑后饮食四禁忌
1.忌大量饮水
很多人认为孩子中暑后应该多喝水,但是正常的做法是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孩子中暑后往往想吃一些冰镇的西瓜水果或者冷饮,但是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忌单纯进补
孩子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小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