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入伏以来,杭州频频热出新高度。
昨天,是中伏的第一天,又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强强联手,杭城最高气温达到41℃,刷新了历年7月的最高气温纪录,排历史日最高气温第四位。
最高温出现在年8月19日,为41.6℃。
昨天9时49分,杭州市气象台发布了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
如此高温,
最常见的现象就是中暑!
看看下面这些例子,
你会发现中暑也是很可怕的......
这两天正在杭州滨江区白马湖举行的草莓音乐节,为了保障乐迷们的健康状况以及音乐节观看体验,组委会特地将今天的演出开场时间往后延迟,即从下午15时开始。
为什么我们会中暑?
中暑后该怎么办?
平时又该如何防暑呢?
今天读城君来给大家普及下知识。
什么是中暑?
——可细分为先兆、轻症、重症中暑
●中暑:
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
如果要细分,中暑可以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恶心及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升高等。
重症中暑还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
具体指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肠肌和跟腱),也可以发生在腹部。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能是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热衰竭:
具体指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常发生在炎热环境中工作或者运动而没有补充足够水分的人中,也发生于不适应高温潮湿环境的人中,具体表现是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可有明显脱水征如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
这是一种致命性急症,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在临床表现上,热射病一般会出现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死亡率较高。
中暑了怎么办?
——记住“五字诀”:移、敷、促、浸、擦
一般中暑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九时到下午五时,发生地点绝大部分为高温封闭房间、室外空旷区域等。
中暑急救有“五字诀”:移、敷、促、浸、擦。
◆移
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敷
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
◆促
将病人置冷水中,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待肛门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
◆浸
将患者躯体呈45度浸在凉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不宜过低。
◆擦
多人同时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患者身体四周,把皮肤擦红,一般擦15—30分钟左右,把体温降至37—38℃,大脑未受严重损害者多能迅速清醒。
如何预防中暑?
当然了我们不能等到中暑后再想办法,这里有几个预防中暑的小妙招介绍给大家。
1.出行时做好防护工作
出门前一定要带好防晒用具,如遮阳伞、防晒帽、防晒衣、太阳镜等,尽量避免在12点到14点之间出门,因为这个时间段的太阳很毒,温度也会逐渐达到顶峰。
另外,尽量避免穿黑色的衣服出门,黑色衣服容易吸热,也不要穿太紧身不透风的衣服出门,这样不利于散热。时间长应随身携带水、风油精、藿香正气液。
2.时刻保持室内通风
即使是不常在室外,也避免不了因为闷热而中暑的可能性,所以需要常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在高温封闭的环境里活动。
3.保证充足的睡眠
保证充足的睡眠,使身体得到更好的放松,能有效的预防中暑现象,且睡觉时不要躺在空调口和电扇下,容易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4.多吃水分含量较高的食物
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如西瓜、甜瓜、西红柿、生菜等,能帮助人体补充水分,适当的吃一些苦味菜,如苦瓜、苦菜、芥蓝等,也能帮助身体降低内热。
5.别等到口渴才想起喝水
一般人体在感觉到口渴时,身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了,所以要及时给身体补充水分,喝点热茶也是不错的选择。
若是出现非常严重的情况,医院治疗。
最后,读城君提醒大家,未来一周内的杭州,继续高温模式。这份“高温中暑预防与紧急处置指南”,可要收好哦!
编辑:李婷婷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