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的全面解决方案操作篇

*本文内容整理葛旭老师公开课《英语学习的全面解决方案》,课程整理文稿分为两部分,本部分内容为操作篇,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观看公开课视频。

本篇摘要:真正能够解决单词问题的方法不是背红宝书,而是语境习词;在语境习词,即读书的过程中大家最容易遇到的问题是,读着读着就忘了自己在读什么,而思维导图能解决这个问题;能够检验自己读没读懂的方法是进行Summariz和Paraphras;能写之后,检验自己写的好不好的方法,是反向翻译;最后,要从能写到能说——Pcha-Kucha.

习词

语境习词

在上篇理论部分我们讲到,语言学习要有内容依托,因而词汇学习的重点在于语境习词,它不仅能告诉你那个单词是什么,还告诉了你它怎么用。当我们拿着单词书背的时候,书中列出了该词的汉语意思,可以组成的一些词组,和几个例句。但是,这样的一些片段信息,能否让你脑洞大开,想象出使用的场景?选择了背单词的你十之八九是不会仔细揣摩那几个例句,更不会思考那个单词的使用场景的。每一个匆匆翻过的单词于你都没有特殊含义,而为了记住它们,你只能一遍遍重复去背,直到它们被黏贴到你的脑子里。

但是,一个单词实际是怎样的?例如convntional,我通过语境习词学到它,是在一个革命发生之后很多传统被抛弃的画面中,看到这个词我想到的是无数人把这个传统习俗扔掉的动作,就像大清末年人们不再穿长衫了——abandondconvntional.这个词于我而言是活的,因为在文本阅读中我读到的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过程,它不是「传统的」三个汉字,而是一种形象和画面。这种形象和画面不能指望别人来描述,单词书里的一句话可以说明「革命使得传统被抛弃」这件事,但它不能描绘出「眼看」的那种感受,脱离了语境的单词也就失去了语言所能传达的,直抵人心的震撼。

还有同学问,单词书只有页,何必读页的文章呢?如果你真的能做到,刷一遍就全部记住,你可以问这个「何必」,但实际上绝大部分同学是做不到的。而且,不论你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考试、读原文书、看剧、出国玩儿……其本质都是学会使用这门语言,会背单词到会使用这门语言简直相差太远,用背单词来学语言,你让多年研究各种福考试的老师们情何以堪?

但是道理都明白,实际却怎么都做不好,最后还是选择了背单词。或者拿起原文书,还是以背单词的思路在读,我拿《西方文明简史》(后文简称「西简」)中的一段文章来解析一下,什么叫以背单词的思路读书:

MostEuropanstatsinthightnthcnturywrruldbymonarchs.Althoughthsvntnth-cnturyjustificationforstrongmonarchyonthbasisofdivinrightcontinudintothsuccdingcntury,asthightnthcnturybcamincrasinglyscularizd,divin-rightassumptionswrgraduallysuprsddbyinfluntialutilitarianargumnts.ThPrussiankingFrdrickIIxprssdthswllwhnhattmptdtoxplainthsrvicsamonarchmustprovidforhispopl.

大家读完第一遍时,书本极有可能是画成这样的,把不认识的词全部标了出来,在标黄的过程中你还做了些什么呢?不断查词典,查完之后工工整整地把释义写到旁边……半个小时过去,读了一句半。就算一个人有再令人叹为观止的坚毅精神,10个小时之后,大概能把这页书读完,然后就忘了为什么要读这篇文章。于是觉得这个方法太差劲了,根本就没用,还不如刷单词呢,一点成就感都没有。请注意,这样子读书根本不叫读书,叫自制单词书,你做的根本就是找不认识的单词。你还把它和直接背单词书做对比,一页英文你要读了10个小时,但这个时间你可以刷20页单词,就此得出结论——语境习词无效。你的成就感变成了页码,又回到了背单词书的思路,而忘记了你要做的实际是读懂文章,并且通过语境习词顺手灭掉单词。

那么,英文文本实际上应该怎么读?哪些单词该查,哪些单词不该查?这段文章出自西简的第18章,是18世纪法国的部分,那么阅读的目的应该是——理解18世纪的法国。凡是妨碍你达到这个目的的单词就该查,不妨碍你达到这个目的的单词就不需要查。小时候你读故事书难道是一遇见不认识的字就查的?牢记你开始读书的目的,才有可能最终理解你读的是什么。

有同学问,查过的单词忘了怎么办?仍用上面那段话举例,第一个monarch你查完忘了,再出现monarchy你查完又忘了,后面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这个单词,它就成了你的高频词,你总会记住它,并且会记住了它的不同形式和用法。同时,也不用担心错过某个单词,如果这个单词在后文中再次出现,你就不会错过,如果这个词在后文中不再出现了,它就是一个非高频词,忘记它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解决单词问题是阅读中的副产品,主要收获应该是读到了知识。做成一件事和把这件事当成目的,是两码事,有些事你没把它当目的,却还是做成了,为什么非要把它当目的呢?通过这段文本的阅读,你脑中会形成一个图景:依稀记得17世纪人们一直通过神权给君权做辩护,18世纪世俗化了。世俗化之后怎么给君权做辩护呢?用功利的方式给君权做辩护,然后一个普鲁士国王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你会发现,尽管这段你读得慢,但是你慢慢走上正轨了,这段内容是在说明18世纪,人们通过功利的方式给「君权」辩护正名。这里面还没提到法国,但对于接下来的阅读,可以期待的是法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的发展。

在阅读过程中,既知道了这一段写什么,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脉络,并且顺手通过语境习词把单词给灭掉。此为,语境习词。而语境习词的方法是怎么来的,请看理论篇。

逻辑

命名与思维导图

很多同学会说在读复杂文本的时候很难在脑中形成一连串思想,因为知识不熟,单词不认识等原因,读着读着就忘了刚才读了什么……再拿上面那段文本举例子,即便那一小段你需要读半个小时,也要不断提醒自己,寻找它和18世纪法国的关系。读书的时候是要动笔的,记下的不是每个不认识单词的释义,而是有助于理解全文的关键信息。这个关键信息可以是文中找到的,也可以是你自己总结的,换而言之就是,自己给阅读文本的部分内容命名「Entitl」。

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命名可以用来对抗遗忘,其本质就是简化信息,去掉细枝末节而只记忆重点。之后,继续把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的关系整理清楚,就是把冗杂的词句浓缩成的几个知识节点之间的关系整理清楚,即建立逻辑关系,其表现形式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能把一件事的多种表述,在某种逻辑之下使其分出主次,找到某个主题、某种发展关系,或某种事物间的联系,最后总结出整件事的逻辑关系。那么,做思维导图,就是把原本一盘散沙的信息整合成一个个沙丘,把自己从知识的搬运工变成知识的组织者的过程。

重述

Summariz与Paraphras

从信息加工理论而言,人就像一个信息处理器,人的行为则是一种信息处理过程,即信息的输入、编码、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的过程。由此可见,人类的信息加工不是像使用复印机一样的简单拷贝过程,为了达到语言的使用功能,之前要经历的输入、编码、加工存储、提取,四个步骤,其实一步都不能少。

因而我们有必要总结一下,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讨论过的方法怎么用:

背单词不是无效,是无效率,所以我们通过语境习词来学习。而阅读的过程是,这几组词「意群」读完了,知道的是这句话在讲什么;这几句话连在一起,总结「命名」出的是某件小事;这些事放在一起,构建出的是一个大图景。之后所描述的,就是这个大图景。我们能用思维导图对这个大图景进行整理,细节信息都可以去掉,剩下最主要内容,在长文本和难度较高文本的阅读中就不容易走丢。到此,我们完成了输入、编码、加工储存这三个部分。

到信息的提取和使用部分,就要再对信息进行重新整理与表达,从上往下,从篇章到段落,到句子,再到词。这里对应了两种方法,篇章段落层面,即逻辑层面的Summariz,总结为这个事说了三点,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而句词层面,即对写作能力提高较快的Paraphras,是在你读懂原文后,用同种语言对原文进行转译,使其成为用自己的话说出的差不多长度的内容,简而言之就是英翻英。

有同学说,不知道怎样算读懂了。如果可以画出思维导图,可以进行Summariz,最后还可以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进行Paraphras,你觉得你读懂了没有呢?

检验

反向翻译

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那么反复通过读写练习语境习词、命名、思维导图、Summariz、Paraphras这五步就可以了,这些是完全可以一个人在家自学的。要进一步提高,知道自己写的好不好,应该要有一个老师来帮自己批改,而好老师的难得与高价都是前进的阻碍。下面教大家一个方法,免费请一个老师:只要1-2个月,写作就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买两本书,一本原版,一本中译版。看汉语的时候,把某一段翻译成英文,拿你翻译的和原版进行对比。题目是由译者出的,答案是由作者出的,所以这种方式成功地把作者和译者请到家里,给你出了道题,并且给你改。把这个方法放到之前的方法论里,是为通过输出保证输入,通过别人的输出提高你的输出。

有同学说需要找个好译本,但我觉得你不需要找个好译本。不好的译本一般来讲就是按照英文的语序直接翻译成中文,那就意味着他的翻译越不好,你越容易还原。不好的翻译好还原,因为不好的翻译大多是逐词翻译出来的,汉语怎么读都跟英语一样,而好翻译则还原不出来,因为基本而言,好翻译则是信达雅,意译出来的,词句好翻译,但是意境难转换。

如果我教你怎么写作,就好比在斜坡上倒水,水就直接流走了,什么都没留下来,而你在翻译的过程中就好比在斜坡上挖坑,每一个不会写的地方都会有一个坑,这时候去看原本就相当于把水倒下来,流过后留在了每个坑里。通过这种方式学到的东西,一定是刻骨铭心的。

总结与示范

再次总结,这些方法论有什么效果:从语境中来,到语境中去的语境习词能较全面且高效地解决单词问题;而语境习词意味着要查字典,查字典就搞不清楚逻辑,于是我们通过思维导图看到一个大的结构,始终知道读的是什么;知道是什么,却仍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读懂,所以才有了重述的两种方法Summariz和Paraphras。这两种方法的逻辑是,通过对一件事逻辑导图的再描述,判断阅读文本里面的各种逻辑关系,自己是否能懂了,完成了提高输入水平这个环节,但是输出水平的提高怎么办呢?足不出户,给自己找一个世界名师——反向翻译。

到此,就完成了阅读(读写)领域的,逻辑自洽的方法论。而听说领域,有一大杀器,名为Pcha-Kucha,发源于日本的一个建筑师团队,有20页PPT,每页PPT讲20秒,必须说一件完整的事情。就是说你有s的时间去展示PPT,具体怎么操作,请看展示视频——《英语学习问题的全面解决方案》公开课总结。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于网络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公开课视频

内容转载自







































治疗白癜风的正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一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lizhongshu.com/zsyw/14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