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如何帮助孩子有效应对暑邪

这段时间,广州气温明显升高,前几天甚至突破33℃,异常闷热,让人感觉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在外面走一趟,浑身黏糊糊的,大人孩子吃饭都没胃口,总想吃点清淡的、带汤水的、偏凉的食物。人体的这种感受其实就是“暑邪”。

暑邪,在“六淫”邪气中,是一个季节性特别强的邪气。顾名思义,暑邪多见于夏天。严格来讲,夏至之后,立秋之前,具有炎热、升散、兼湿邪特性的外邪,才可称之为“暑邪”。但现在气候多变,尤其是岭南地区,高温说来就来,可以说是暑邪的常驻之地。其原因是,岭南土层薄,靠近海,土地中的湿气比较重。一到夏季,日照时间长、温度高,水分就很容易被蒸腾上来,形成闷热、湿重的岭南独特气候。

暑邪有哪些特点呢?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的本质还是盛夏季节的火热之气,火热具有阳的特性,因此,暑邪是阳邪。暑邪伤人多表现为一系列阳热的症状,如高热、心烦、面红等。

2、暑性升散,易扰心神,易伤津耗气。

阳邪具有向上的特性,而人体的上部是头、心神,所以暑邪会扰动心神,或侵犯头部,使人出现心胸烦闷不宁、头昏眼花、面红等表现。

《内经》曰:因于暑,汗。是说人体感受了暑邪,会使肌肤腠理打开,容易出汗。而出汗多、出汗久会导致水液丢失,由于汗也是津液的一种,汗出过多会耗气伤津,人就容易感到口渴、喜欢喝水,尿少,身体乏力、气短等,更严重的,会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也就是中暑的症状。家有小孩的,可以明显看到近几日孩子稍微活动一下就满身大汗,上了幼儿园的,老师已经明确要求,每天要带三套衣服给孩子替换,并要求在后背垫汗巾,以免出汗过多吹风着凉。

3、暑多夹湿。

湿邪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夏季雨水充足,热蒸动水湿,热邪与湿邪一起侵袭人体,湿性黏腻,会包裹住人体,所以即便身体有热也不能发散出来,只是感觉异常的闷热,要是出一身汗就会清爽很多。

中医把这种症状形容为“身热不扬、汗出不畅”,此外,还会四肢沉重、精神倦怠、胸闷不舒、大便烂,容易黏马桶等。

孩子外感暑邪能喝凉茶吗?

很多长期生活在岭南地区的人,会因为漫长的暑季而形成“气阴两虚”的体质。这是因为暑邪的性质属阳,性升散,很容易耗气伤津。暑邪容易导致孩子出汗过多,阴液丢失过多而有阴虚的表现。阴虚则体内阳气相对偏亢盛,也就是阴虚内热,孩子就会表现出内热的症状,比如上火、口腔溃疡等,但这只是虚热,并不是实热。

许多家长一发现孩子“上火”,不管原因如何,先给煲点凉茶喝。要知道,凉茶多使用一些寒凉的药物,虚热的孩子本质是气阴两虚,寒凉的药物对虚热的孩子几乎没什么效果,而且,经常喝容易伤脾胃。

对孩子来说,平时脾胃已经是满负荷状态了,到了夏季,脾胃还需要承担一部分运化水湿的作用,如果此时被凉茶所伤,那就得不偿失了。

除了凉茶外,还有过食生冷水果,比如小孩子夏天最爱吃的冰淇淋和西瓜这类含量之物,同样会加重脾胃负担,吃多了还会中伤脾阳,导致孩子出现寒湿泄泻的表现,也就是拉肚子。

如何有效帮助孩子预防暑邪?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多,阳气更容易随着汗液的外泄而耗伤,所以补阳就更为重要,与此同时,夏季又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在这个阶段调补阳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种调理方法适合阳虚的孩子,阳盛阴虚的孩子不合适。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在这里也推荐给家长一些解暑的食物:

1、西瓜汁

材料及做法:

西瓜,取瓤,去籽,榨汁,饮用。

功效:

西瓜汁甘寒爽口,可以清心除烦、生津止渴,又能利小便,导热外出。

温馨提示:西瓜不可冰冻,常温即可,脾胃虚寒,或阳虚兼寒湿体质不适用。

2、绿豆汤

材料及做法:

绿豆-g,洗净,加水0-ml,大火煮沸,取汤晾凉饮用(喜欢吃渣的可以久煮)。

功效:

祛暑清热,可以用来预防中暑。

3、香薷茶

材料及做法:

香薷10g,厚朴5g,炒扁豆5g。厚朴剪碎,炒扁豆捣碎,三味药混合后以沸水冲泡,浸泡半小时后代茶饮用。

功效:

可祛夏季因乘凉过食生冷,感受寒湿之邪,以祛湿化浊的作用为主。

接下来的天气将越来越热,暑气也将越来越重,家长一定要做好日常防护,合理饮食,帮助孩子安然度过漫长的暑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lizhongshu.com/zsyw/105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