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说,在医院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
“医生,为什麽吃退烧药十五分钟了,都还没有退?都还没流汗?”
发烧是每个家长都会担心的“症状”。一但孩子发烧了,为人父母者就会开始紧张、担心,我也是。
我媳妇是儿科医师,孩子发烧时,她和我一样会担心。即便帮她检查过,确定她应该只是单纯的发烧。
其实这情形全世界都一样,但是只要我们对于发烧有多一些瞭解,心裡一定会踏实一点。
以往有很多不正确的旧观念,一直流传下来,包爸整理了一些常见误解,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为什麽孩子会发烧?发烧就是一个症状,跟疾病的严重度没有直接的关系,请记得这点。例如:玫瑰疹会产生40℃的高烧,但是这个疾病并不会伤到孩子。导致发烧的原因很多,诸如:感染、免疫疾病、癌症、中暑、过度穿衣等等都会表现出发烧的症状。以孩子来说,绝大多数的孩子发烧都是因为感染性疾病。被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
人的体温通常恆定在36.5-37.5℃之间。这是因为我们脑部的下视丘有我们的「体温中枢」,外部环境冷的时候,我们会颤抖增加产热;外部环境热的时候我们会流汗增加散热。这一切的反应都是为了要维持稳定的体温。孩子因为感染而发烧时,身体会释放大量的激素以对抗外来病原,同时这些激素会去刺激我们的「体温中枢」,让身体把体温定位点上调至38℃以上,因此身体会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把体温拉高。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增加我们抵抗外来病原的能力,事实上体温升高时我们的抵抗力是增加的。
所以:感染–发炎–为了增加免疫力–体温中枢把体温设定点往上调–发烧了
诚如上面所言,发烧不是坏事,但是他的确对身体会有影响。
正面影响:适度的发烧会增加免疫系统的效能,加速清除外来病原的能力
负面影响:发烧会增加氧气消耗量与心脏输出,因此某些心脏病童、贫血的人、或者是会热性痉挛体质的孩子发烧时是比较可能会有问题的。
脑炎、脑膜炎才会伤害脑部。而脑炎与脑膜炎却也不一定会发烧喔!
媳妇说,门诊时,经常会有家长问她能不能用退热贴降温。她通常都回答:可以用,但是应该没啥效果。如果孩子体温会降,也是身体自行降温的,跟退热贴无关。
那温水擦澡呢?答:「可能」会比较舒服,但是也没有实际的降温效果。
同上所言,孩子感染发烧,是因为身体把体温设定点往上调,身体已经忙着产热了,如果我们在周围还一直拼命帮他降温,其实反而增加身体负担,也没带来任何好处。举个例子来说:你把热水瓶设定在90℃,但是却一直往裡面丢冰块让温度不要往上升,那麽其实反而会消耗更多的能量。
如果这孩子有心肺疾病、贫血、代谢疾病等等,外在的物理降温法,反而会导致循环系统崩溃,进而引起严重问题。
发烧不一定需要退烧。我家妞有时候生病会烧到超过39℃,但是如果她精神都很好跑来跑去,其他一切正常,我自己也帮他检查过确定没问题,那我会放任他烧,反正发烧不是坏事。但是某些情形是需要积极退烧的:
1.孕妇
2.心脏病
3.肺部疾病
4.贫血
5.癫痫、热性痉挛
6.身体不适者
所以,有时候我女儿如果烧得很不舒服、发烧时精神不好,我会积极使用退烧药帮她退烧。简单的来说:一切看孩子有无不舒服,或者是希望他晚上好睡一点。
孩子生病时往往伴随食慾下降,而身体缺乏水分时又会降低调节体温的能力,发烧又会进一步增加水分的流失(体温每上升一度C就会增加10%的无感水分流失),这是一个明显的恶性循环。所以发烧时一定要积极地补充水分。
如果吃得不好,不能够只喝水。发烧、流汗时会有大量电解质流失,如果没有补充电解质而只喝水,会导致血液中的电解质不平衡(低血钠),所以会看到孩子软弱无力、精神不济,甚至是产生抽筋、痉挛现象。
1.发烧只是一种现象,跟疾病的严重度没有直接关係
2.对感染性疾病来说,发烧不是坏事,甚至是对抵抗力有帮助
3.对于感染引起的发烧。物理性退烧(冰枕、退热贴、温水拭浴等等)效果不佳,甚至有害。
4.发烧不一定需要处理,有时保持密切观察即可
5.如果要帮孩子退烧,正确使用退烧药物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6.某些状况下需要积极退烧:孕妇、身体感到不适、心肺疾病、癫痫与热性痉挛患者、贫血者
7.一定要积极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如果真的还是无法判断孩子发烧到底有没有关係,那就请带孩子去看您的儿科医师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