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暑食新吃面晒书,祛除寒湿,常备

北京白癜风价钱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小暑,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

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季节就要结束,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面临盛夏“大热”。

从小暑开始,人们已经做好了迎接酷暑的准备。此时人们喜欢吹空调、吃冷饮、殊不知这极易造成侵体,而造成的头疼、恶心、呕吐、腹泻等等症状都可以用佛慈藿香正气丸来处理!

小暑来袭

必备佛慈藿香正气丸

/

summer

/

藿香正气丸出自古代名医方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为什么叫“藿香正气”呢?因为此方中以藿香为主药,其功效能正不正之气。所谓不正之气,是指脾胃功能紊乱,发生呕吐腹泻。

我们来看看此方的组成。藿香正气丸中的成分为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炙甘草。这里绝大多数药都是祛湿的,而且基本都是温热药。

藿香正气丸具有解表和中,理气化湿的作用。主治外感风寒。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低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腹泻、口淡、舌苔白腻等。它可以治疗女性因湿寒引起的月经迟缓;男科湿寒下注以及夏季常见的霍乱、吐泻、热伤风等。

至于它流传甚广的这里可得好好说一说了。

中医谓中暑为“伤暑”,有阴、阳之分。

阳暑,是感受阳热之邪;阴暑,多是在暑热之季,感受寒湿之邪。

也就是说呢,如果你在非常热的环境里汗出的多了,舌质发红,舌苔发黄,有心烦、口渴等症状的时候,服用藿香正气丸只会越来越糟。

///

除了常备佛慈藿香正气丸之外,这些小暑的习俗也要了解哦。

食新

在旧时,我国南方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食新”是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

同时,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

这一点,客家人尤甚。由于战乱灾荒,客家人从中原不断南迁。客家人在南方定居后,晚辈对祖先辛勤垦殖、营造良田怀有崇敬之心,自宋朝末年时起,在民间出现了在每年小暑过后早稻成熟开镰食新的习俗。

人们在自己吃第一口新米饭之前,把新米做成干饭,酿成新酒,备上肉蛋和新上市的苦瓜、丝瓜、茄子,有种忆苦思甜的味道。

如今,虽然吃干饭是件常事,但食新之俗仍在客家农村普遍盛行。而在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一起食用。

吃面

“热在三伏”,小暑是进入伏天的开始,气候炎热起来。有民谚称“小暑大暑,有米也懒煮”。

旧时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

晒书

小暑时节,民间有晒书画、衣服的习俗。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这里的红绿指的就是五颜六色的衣服。

小暑时节,阳光正好,这一天,人们都会不约而同“晒伏”,把久存箱柜里的衣服晾出来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民间如此,皇家也不例外。大家还记得《还珠格格》中晒书的画面吗?每当六月初六,如果恰逢晴天,皇宫内的全部銮驾都要陈列出来暴晒,宫内的档案、实录、御制文集等,也要摆在庭院中通风晾晒。

如果你家也有大量书籍,不妨拿出来晒一晒,让书页也浸透阳光的味道。

在绿树浓荫中品一盏茶、读一本书,静静品味生活的美好。

(注:本文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了解更多用药、养生内容,点个“在看”,健康常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lizhongshu.com/zsjj/88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