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不上气中暑听力下降,这可能是职业病

白癜风趁早治疗 http://pf.39.net/bdflx/131204/4302820.html

中国职业病的危害正从煤炭、化工等传统工业向计算机、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及第三产业蔓延。

文/记者刘汝佳李晶

  提起职业病,你可能马上会想到颈椎病、鼠标手……这些白领们备受“煎熬”的疾病,但是,这些都不属于职业病的范畴。而我国正处于职业病的高发期,职业病患者人数、累计病例死亡人数和新发病例均居世界首位。

  湖南常德,尘医院检验肺部的片子。

1尘肺病仍是中国最严重的职业病

  憋气,喘不上来。老王卡住自己的脖子,憋住了脸,粗短的气喘此起彼伏……直到戴上氧气面罩,气氛才慢慢缓和下来。

  老王曾是北京市某石棉厂的一名工人,说起来也是几十年前的事了。后来厂子关停了,现在改了名字,生产其他材料。老王这一代人离开工作岗位许多年,谁想到如今确诊患上了“石棉肺”。

  上世纪50、60年代的时候,老百姓生活比较困难,为贴补家用,很多人进行一种家庭式的来料加工,包括给火柴厂糊纸盒、给印刷厂折页子,还有就是在家里纺石棉。家住北京通州地区的人们可能还有印象,奶奶一边在家纺石棉,一边照顾小孙子。就这样,一家三代人同在这样的一个操作环境中,却不知道“石棉肺”也悄悄地找上了他们。

  截至目前,首都医科大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每年都会接到新增的“石棉肺”患者,主要来源就是原石棉厂职工和家纺石棉的受害者。

  石棉肺是长期吸入石棉粉尘引起的,被列入我国《职业榜目录》规定的13种法定尘肺病之一。所谓尘肺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指液体在体内不正常地聚集停留)而引起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云南东川37名工人体内砷铅含量超标

  根据《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公布的数据,截至年底,中国累计报告职业病83万余例,且新发病例数仍呈逐年攀升的趋势。其中,尘肺病仍是中国目前最严重的职业病,约占职业病患者总数的80%。它也是导致中国职业病报告人数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目前中国尘肺病累计发病近75万例,这个数字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尘肺病人的总和。不仅如此,中国每年报告的新发尘肺病病例还有1万多例,年增长率约达8.5%。

  值得重视的是,尘肺病有一个特点,即并不会因为脱离了粉尘环境,这个病就善罢甘休。一旦达到致病的情况,肺里的病理变化就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发展,就算离开粉尘作业环境仍然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的下降,人们进入中老年后,病症就会显著地加重。

  患者到尘肺病后期痛苦会越来越多,临床治疗的手段却越来越少。最残忍的一面,是肺部全部纤维化后,根本没有救治可能,患者到最后只能活活憋死。

2职业性中暑是室外作业人员的“天敌”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面临酷暑考验。

  西安的一名环卫工人就曾在炎夏清扫马路时突然倒地,不仅是神智昏迷,自己的身体也被高温的路面烫伤。两周后,虽然脱离了危险期,但仍在重症监护室观察。

  据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显示,职业性中暑病例为例,在物理因素导致的职业病例中居首。其中,室外作业的人员更易中暑,如公交司机、环卫工人、建筑工人等。

  高温下南京街头用保洁车运送生活垃圾的环卫工人保洁员

  夏季是职业性中暑的多发季节,特别是一些露天作业和存在热辐射的高温作业岗位。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整个工作周期中人体所受的热强度)指数≥25℃的作业。高温作业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如冶金工业的炼钢、轧钢车间,陶瓷、玻璃的炉窑车间;二是高温、高湿作业,如印染、造纸工业;三是夏季露天作业,如农田、建筑行业。

  职业性中暑是指高温作业的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发生的中暑,当劳动者在高温环境当中工作的时候,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主要表现在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一个高温作业劳动者一天的出汗量可达3~5kg,通过出汗排出的盐量可达20~25g,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就容易出现水盐代谢障碍,而且由于大量水分的排出,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又可导致泌尿系统的损伤。当这些代谢系统的紊乱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障碍的时候,就会发生中暑。

3噪声聋是常常被忽视的职业病

  “大夫给我好好看看,我到底有没有尘肺病?”煤矿工人老王迫切地问着自己的病情,却听不清医生说了什么。“多少岁?”“挖了多长时间的煤?”医生只得又提高了声音重复着。由于长期从事挖煤的工作,很多老煤矿工人总是迫切地想知道自己是否患上了尘肺病。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耳背、耳聋其实也与职业有关。

  宁波雅戈尔纺织工业城,工人在充满噪音的车间内戴上耳塞,保护听力,避免职业病。

  职业性“噪声聋”,指由于长期接触生产机械发出的噪声,引起渐进性听力损失。它是一个慢性的过程,但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然而,一些职业环境存在复合因素,如既有粉尘、高温,又有噪声等,噪声聋往往被从业人员所忽视。

  而立之年的赵先生从事电焊工作已有四五年的时间。平时看电视,他总是感觉声音小,要调到最大声才能听到,而且打电话也常常听不清对方说话……听力的下降并没有引起赵先生的重视,直到在体检中检查出患有噪声聋,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听力下降都是电焊噪音惹的祸。

  实际上,如果工作环境的背景声音超过85分贝,连续工作三年以上,听力上就有可能会出现问题。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显示,噪声聋新发病例为例,已经成为除尘肺病、职业中毒外的第三大职业病。

  目前,中国的职业人群对噪声聋的认知还非常有限。据了解,噪声聋患病早期在听力方面没有多大的影响,只有借助于听力计才有可能检查出来,如果噪声聋的症状严重了,患者有可能感觉听力障碍,甚至可能会导致全聋。

  长期暴露于强噪声环境,还可引起大脑皮层、交感神经系统、心脏、内分泌及消化系统等组织器官的功能紊乱。噪声聋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会严重影响听力,甚至引起全身性的疾病并发症。

4“白领病”不属于“职业病”

  头歪一歪,脖子就酸疼;握一会儿鼠标,整条手臂就麻了。坐久了,就腰酸背痛。工作方式单一的上班族由于长期承受高强度工作,常常会因为不同程医院就诊,尤其是骨科类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病和关节炎等,在中青年白领中已成了高发病。

  首都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医师郝凤桐告诉记者,由于长期伏案于电脑前,鼠标手、职业性骨关节疾病、腰间盘突出甚至过劳死等白领易罹患的疾病都是所谓的“白领病”,就包括从事医生职业的郝凤桐在内,因为长期坐着为患者看病,腰间盘突出的问题都一直困扰着他。

  年发布的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中国城市“白领精英”人群健康白皮书》显示,以国内31个省、直辖市的个城市万份白领体检数据抽样,近百万人参与调查。数据显示,这批城市白领精英人群饮食睡眠不规律占八成,慢性病高发,年轻女性白领因心血管疾病死亡是癌症致死的2倍。

  当消息称5月1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安监总局、人社部、全国总工会4部门联合下发《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征求意见稿)》时,诸多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压力下的白领们自然满怀期待自己的“白领病”可以作为职业病来处理。但是,该目录却未将“白领病”所表现的病征列为职业病范畴。

  我国目前只认可《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的职业病,“白领病”作为一个不是职业病的“职业病”,如果要入围职业病目录,恐怕很困难,可操作性非常差。将“白领病”纳入职业病最难的一个环节在于如何认定它。从我国对职业病的认定模式来讲,也基本将“白领病”排除在职业病门槛外。“工作环境与疾病之间必须确定单一的因果关系才能被称为法定的职业病。”郝凤桐强调。

  如何确认单一的因果关系?例如一个石棉肺患者,如果他在既往的工作中没有接触过石棉,就不可能患上石棉肺,这里的判断是很直接的。但白领所谓的“职业病”与这类疾病有一个明显的差异:病因是多元化的。以“鼠标手”为例,如何证明患者的“鼠标手”治病的所有累计效应都发生在八小时工作岗位之内?这就是一个医学上很难认定的难题。

  本文为节选,点击此处查阅《科技生活》周刊深度文章《这些职业病你得过吗?》专题页面

  (本文由《科技生活》周刊采编制作,编辑/陈永杰。版权所有,转载须得到授权。合作联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lizhongshu.com/zsjj/80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