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治愈 http://m.39.net/pf/a_6712021.html
又是一年浓浓夏日,可这个夏日不凉快,最近天气一直是高温不断,几乎每天都是36-37℃左右。烈日当头,很多小朋友们和学生们都在家享受着暑假的闲暇,但大多数人们却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着,包括中国科学医院(医院)急救中心的义务工作们。炎炎夏日,高温持续,很多户外工作的人们,特别是建筑工人师傅,交警同志们等,一直在高温下被烤炙着,很多师傅出现了头晕乏力等情况,送到急诊科后被诊断为“中暑"。
(注:本文所有图片均源自于网络)
中暑,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中科大附一院急救中心的专业医务人员,参考了相关资料,带各位朋友认识一下,中暑的一些知识,希望各位朋友能够识别并预防,保重自己和他人的身体。
第一部分啥是中暑?
一人体体温调节机制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温度为36~37℃左右。
人体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正常人在24小时内体温略有波动,一般相差不超过1℃。生理状态下,早晨体温略低,下午略高。运动、进食后、妇女月经期前或妊娠期体温稍高,而老年人体温偏低。
人体的体温必须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人体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能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当环境温度为21℃时,大部分的体热(71%)靠辐射、传导和对流的方式散热,少部分的体热(29%)则由蒸发散热;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皮肤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变小,辐射、传导和对流的散热量减小,而蒸发的散热作用则增强;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辐射、传导和对流的散热方式就不起作用了,这个时候,蒸发就成为机体唯一的散热方式。
人体蒸发有两种方式:即不感蒸发和出汗。
人体及时处在低温中,没有汗液分泌时,皮肤和呼吸道都不断有水分渗出,然后蒸发掉,这种水分蒸发成为不感蒸发,其中皮肤的水分蒸发不为人们所察觉,又称为不显汗。人体24小时的不感蒸发量为~ml。婴幼儿不感蒸发的速率比成人大,因此,在缺水时婴幼儿更容易造成严重脱水。不感蒸发是一种很有成效的散热途径。
二中暑的概念?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下,体温调节系统失灵、散热机能发生障碍,导致热量积聚在身体而无法通过汗液等及时排出。从而导致无汗、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综合征。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中暑致死率可高达20%-70%,每年死于中暑的人不在少数。您可能不知道,历史上苏东坡、郑成功竟然死于中暑。随着气温的升高,中科大附一院急救中心最近就收治不少中暑急症的患者,甚至不少都是特别危重的类型。
从病因上来说,中暑是一种物理条件致病的疾病,即高温。因此中暑有特定的发病季节和环境,最常见的发病季节当然是夏季,最常见的发病环境就是各种高温环境,比如炼钢炉等。不要小看中暑,中暑可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了解中暑不仅可以预防自身中暑,也有助于及时识别、帮助中暑者,使他们脱离危险。
三易发生中暑的环境因素
据相关数据显示,若连续三天平均气温超过30摄氏度和相对湿度大于73%时,人体最容易发生中暑。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连续三天的高温后,极容易发生中暑、猝死的情况。另外,有时虽然气温不高,湿度不大,但由于环境通风较差,也容易发生中暑。像仓库、温室棚等地方就极容易发生中暑。
四人体自身高危因素
在高温的环境中,很多因素可以影响体温的自我调节。当空气湿度较高时,会阻止汗液的正常蒸发,从而妨碍身体迅速释放热量。中暑的发生也和人自身的体质有关。那些身体虚弱、睡眠不足、缺乏锻炼、饮酒、饥饿以及从空调室突然来到高温区域的人,如老年人、婴幼儿、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等,最易中暑。同时应注意,在高温天气里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的体育运动,即使是健康的年轻人也可能发生高温中暑,甚至死亡特别容易发生中暑。部分有散热障碍的也容易中暑,如肥胖、穿透气性差的衣裤、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等,都是易发中暑的重要因素。
第二部分中暑的表现
一先兆中暑
这种中暑的症状非常轻,病人往往是感到大量出汗、头晕、眼花、心慌、气短、胸闷以及精神有些恍惚,定向力存在障碍,体温一般低于正常。解决的办法也相对简单,离开高温区域,及时补充水分、盐分等,很快就能恢复过来。
二轻度中暑
除上述的先兆症状外,有的中暑者体温升高往往在38℃以上,全身皮肤泛红;面色苍白,恶心、触摸皮肤湿冷,脉搏变微弱,血压下降等轻度休克的症状,这种中暑的解决办法除了及时离开高温区域、补充水分外,还要平卧休息,最少40分钟才能恢复过来。
三重度中暑
轻度中暑症状进一步加重,全身皮肤变白,出冷汗,四肢无力,脉搏细而速度快,体温在正常范围内,意识模糊或昏厥。这是中暑中情况最重的一种。出现剧烈头痛、头晕、严重者甚至昏迷、耳鸣、呕吐、面色潮红、测量头温在40摄氏度以上。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会发展为高热,体温高达40摄氏度以上,伴有昏厥、皮肤干燥灼热、头痛、恶心、全身乏力、脉搏快、神志模糊、严重时能引起猝死。
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1)热痉挛多发生在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时,此时会突然出现肌肉的阵发性痉挛。
(2)热衰竭常常发生在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之中。可出现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可以正常或稍微偏高。
(3)日射病多因为直接在烈日下曝晒,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初的症状一般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4)热射病:如果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可导致体温急剧升高。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数、躁动不安、瞳孔缩小、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热射病是危及生命的急症,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中暑者死亡。
看到这里,各位亲对中暑又有了全面的认识了吧?无论您的身体素质如何,在高温闷热的环境里待得时间过久,身体疲乏了,很容易出现中暑,特别是身体虚弱的人。所以,在这样的高温天气了,一定要做好自我的保护预防工作,减少高温环境里长时间工作或者停留,多喝水,注意休息等。
由于篇幅有限,我们将安排下一期,讲解中暑的急救和处理详细事项。但无论如何,预防为主。一旦您和您的朋友在炎炎夏日的高温环境里出现不舒服,一定要警惕“中暑”这一隐匿的凶手,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欧阳骅,戴作元.中暑的发病机理及其预防措施[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8(2):-.
[2]陈寿权,李章平.中暑及其救治[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5):-.
[3]李莉,刘志锋,古正涛,等.重症中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5(9):-.
[4]宋青.热射病,致命的中暑[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9(6):-.
[5]徐昌盛,刘文革.热射病研究进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4(7):-.
免责声明:本文的部分资料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谢谢!
了解更多医学科普信息动态,掌握急救技能,提高健康知识,请扫描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