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正式入伏。今年的三伏天长达40天,高温“超长待机”,你准备好了吗?三伏天是一年中温度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时段。中国科大附一院(医院)急救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嵇霆提示,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会使人体感到不适,还容易诱发中暑、心脑血管和胃肠道等疾病。中暑分级当人体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温度超过人体的耐受极限,就会使人体体温调节机制发生障碍,进而使体内积蓄热量,导致中暑。中暑按发病症状与程度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症状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发生中暑怎么办?我们可以给中暑人员采取以下五个步骤:第一步,搬,迅速将患者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第二步,降,迅速采取降温措施,如利用风扇、冰水等;第三步,饮,给予一些含盐饮料,补充身体所需水分;第四步,敷,可以用冷水或者是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第五步,运,若患者症状无法缓解时,简单处理后应立即拨打就医。对于重度中暑患者,像热衰竭、热射病等,应第一时间拨打医院就医。三伏天,这几类人群要注意1、户外作业人群三伏天,气温高,户外工作者,比如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快递小哥、田间劳作的农民等,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2、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高温、潮湿、无风、低气压的环境里,人体排汗受到抑制,体内不断积蓄热量,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心脑血管处于紧张状态,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诱发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塞等疾病。3、老人、儿童、孕妇老人、儿童、孕妇等脆弱人群要做好防暑措施,应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同时要与家人和邻里保持密切联系。此外,在三伏天,还要警惕这些疾病的发生:三伏天,环境闷热,人们睡眠不足,食欲不振,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此时再不加节制地使用空调,细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高温高湿环境,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大量滋生,食物容易腐败变质,食用后会引起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痢疾、腹泻等疾病的发生;闷热天气,人体排汗不畅,还容易导致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疾病。防护措施1、户外工作者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