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岁的孩子在游乐园排队游玩,
感到头晕、乏力、恶心;
建筑工地上的工人,面色苍白,
心率次/分,血压90/60mmHg左右
……
夏日里,如何预防和治疗中暑?东上海之声FM.5《健康有道》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的孙杰医生走进直播室,和大家互动交流。
孙医生首先指出,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障碍引起的热损伤性疾病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可以导致永久性脑损伤、肾衰竭,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可导致死亡。说到中暑,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长期在大太阳下暴晒的人群,如建筑工人、快递小哥等,如果长期处于闷热的环境中,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合并有心脑及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更易发生中暑。
中暑的表现和症状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还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而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那么,不同类型的中暑的表现和症状是怎么样的?
先兆中暑
高温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体温不超过38℃。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
上述症状加重,体温在38度以上。出现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症状及体征。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
热痉挛: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时,表现为腹部、手臂或腿部出现疼痛性痉挛。
热衰竭: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等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腋温低,肛温在38.5℃左右,体温不超过40℃。
热射病:早期大汗,继而“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以及认知障碍、焦虑、抑郁等意识障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体温超过40℃,危险度高,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多器官功能障碍。
中暑的原因
很多人认为,中暑和温度高有关系,其实人体对热的感觉不完全取决于温度。孙医生进一步分析,气温在35-39℃时,人体2/3余热通过出汗蒸发排泄。此时如果周围环境潮湿,汗液则不易蒸发。如相对湿度85%,气温30-31℃,也有可能导致中暑发生。所以中暑不仅和气温有关,还与湿度、风速、劳动强度、高温环境、曝晒时间、体质强弱、营养状况及水、盐供给等情况有关。
救治和预防
一旦发生中暑,及时救治和预防很关键。
搬移
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将患者放置在空调房间(温度不宜太低,保持在22℃~25℃)。
降温
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酒精、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补水
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或者喝运动饮料,如佳得乐等。清醒者也可服人丹、藿香正气水等中药或绿豆汤等。
促醒
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更严重者,出现心肺骤停的患者,需要立即心肺复苏。
转送
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医院诊治,途中持续降温很重要!
三类容易中暑人群
婴幼儿
婴幼儿如有皮肤发红、发热、食欲不振等中暑症状,要立刻脱离高温环境,解开衣物,并用湿毛巾擦拭全身,并要及时就医处理。
孕妇
孕妇由于新陈代谢旺盛,产热多于常人,更容易发生中暑,孕妇要尽量远离高温环境,一旦发现中暑迹象,要立刻脱离高温环境,处于通风透气的低温环境中,及时散热降温,医院进行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处置。
老年人
老年人若要外出锻炼应选择清晨或傍晚。日常生活中保持室内环境凉爽,适度使用风扇、空调等降温设备,注意房屋通风。子女们要多与家中独居老年人联系,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或无法自理的老年人,一旦发生中暑症状,要及时就医,避免耽误最佳抢救治疗时机。
炎炎夏季,预防中暑,还有哪些小贴士?
一起来看孙医生自创的口诀!
湿热天气暑难当,预防中暑不能忘;
出门戴上遮阳帽,疲劳出汗找阴凉;
淡盐水、电解质,未渴先饮备足水;
暴晒时间不能长,量力而行保健康。
文字:蔡艳
编辑:张紫薇刘婉儿
*转载请注明来自浦东发布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