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最近是不是也和小科一样“出门5分钟,流汗2小时”“热死人”也成为了许多人的“口头禅”但是这并不夸张,因为“热”真的可能会致人“死亡”
近日,全国多地开启高温“炙烤模式”,多地陆续有人确诊“热射病”。
那么,热射病到底是一种什么病?高温天气下该如何预防?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什么是热射病?该如何处理“中暑”呢?高温天气下该如何预防热射病?1.热射病?入夏以来,持续的高温天气,使“热射病”不断在热搜上“攀顶”,而每年的7月、8月、9月正是“热射病”的高发期。
热射病通常发生在高温且伴有高湿的天气,当温度过高时,人体中的水分和电解平衡会遭到“破坏”,从而引发头晕、胸闷等一系列身体不适症状。
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迟骋介绍,“热射病即重度中暑,如抢救不及时,死亡率高达70%至80%。”
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较为严重的情况,以核心温度升高(>40℃)、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为特征。
热射病的表现通常为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并伴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临床综合征,死亡率较高。
2.如何处理中暑?热射病并不是突然发生的,在中暑发展成热射病之前,会先经历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等情况。
当环境气温过高、湿度大的时候,都比较容易发生中暑,人体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还会昏迷、甚至有致命的可能。
迟骋表示,“一旦发生中暑要将病人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患者衣扣并通过擦拭、冰敷等方法帮助患者降低体温。降低室内温度的同时,要给患者补充体液,推荐补充淡盐水等含有盐分的液体,补充中暑导致的体液和电解质丢失。”
简言之:“物理降温、降低室温、补水就可能逆转或终止患者的中暑进程。”
而如果患者出现了体温升高、肢体抽搐或嗜睡、认知障碍等症状建议及时送医救治。
3.高温预防热射病在高温状态下,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消化、神经、泌尿和循环系统可能就会出现生理功能的变化,当变化超过人体可承受范围时就容易中暑。迟骋提醒说:“高温、高湿环境工作或学习者,一定要注意休息。最好每30分钟左右就到阴凉通风处休息5到10分钟,及时补充水分。”医院急诊科主任朱华栋表示,“公众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