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有则关于空调的流言广为流传,说空调在环境温度过高时会停机。其实,这个说法部分属实。
空调能带给千家万户丝丝凉意,但热到一定程度,的确会“中暑”导致停机……那么,空调为什么会“中暑”呢?又该怎么预防呢?
空调“中暑”,到底发生了什么?
要解释这个问题,就得先简单了解一下空调制冷的原理。
我们都打过针抽过血,消毒的时候酒精棉消个毒,会感觉皮肤上面凉飕飕的,这是因为液体的酒精挥发变成酒精蒸气,这个过程中带走了大量的热。
空调运行基本原理与此类似,靠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空调室内机里那些层层叠叠密密匝匝的结构)里气化吸热降温。当然,我们不可能一罐一罐往空调蒸发器里灌制冷剂来降温,因此还需要压缩机、冷凝器(这两样通常装在室外机里),将从蒸发器里出来的气态制冷剂加压、冷却,重新进入蒸发器气化。如此周而复始,制冷剂就循环起来了,房间温度也降下来了。
不过,这个过程并不轻松。
先说说压缩机。空调压缩机工作起来,高压部分压强约22个标准大气压,而我们平时用的高压锅,压强不到2个标准大气压。环境温度越高,压缩机工作起来就越费力。
再说说冷凝器。它的作用是给被压缩机处理后的高压气态的制冷剂降温,让它们重新变回液体。这个过程需要放出大量的热,因此需要一个强力风扇让空气流过冷凝器来散热。环境温度过高,散热效率就会下降。
除了制冷剂放热,压缩机、风扇工作的时候,机器本身也会产生热量。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散热效果变差,就会导致空调过热,可能造成器件故障、损坏,甚至着火。因此空调都有过热保护装置,如果空调温度过高,就会自动关机,于是,空调“中暑”了。
多少度空调会“中暑”?
那么空调到底多少度会自动关机呢?这个主要取决于环境温度,以及空调本身的性能和状态。
按国标GB/T《房间空气调节器》所载,一般空调运行的适合气候类型是T1,此类空调,环境最高温度在43℃以下时,均能正常工作。
不过,空调厂家会留出余量来应对极端情况,因此,就算环境温度超过43℃一点,空调也会坚持工作。好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夏季最高气温通常都不会超过这一上限,环境温度过高触发热保护导致空调停机并不多见。
至于讹传所称室外地面温度60℃,远超空调正常使用温度,属于混淆了概念。
咱们说的“环境温度”,通常指设备运转现场大气温度或进气口附近大气温度。一台正确安装、散热充分的空调,环境温度约等于该地点的气温。气温则是气象部门观测站草坪上,离地1.5米的百叶箱里温度计的温度。而地表温度,顾名思义就是地面温度。在高温天气里,地表温度可以轻松达到50-60℃,而气温则只有30-40℃。众所周知,空调室外机并不是埋进地里使用。所以,用地面温度来说明远超空调使用温度,显然是危言耸听。
有人会问,明明我这儿气温也没到43℃啊,空调怎么还是停机了?接下来,咱们分析一下原因,看看该怎么做。
怎么才能帮空调“避暑”?
空调开启过热保护,是因为设备温度过高,就算环境温度不很高,只要产热过多或散热不利,仍有可能造成过热。为避免这种情况,咱们可以做到的是:
1.正确安装
安装空调时,务必考虑散热,在室外机周围留出足够的散热空间。有些建筑物为求美观,将室外机“藏”进小隔间,再加上百叶窗。如果百叶窗及小隔间设计不周,可能造成室外机吸入的气温上升到50℃以上,给空调带来沉重负担,触发热保护。
2.定期维护
空调散热,空气流通至关重要,如果被脏东西堵住了空气流动通道,或积灰过多风扇不能自如旋转,就算环境温度不高,也可能导致过热保护。另外,制冷剂是“搬运”热量的媒介,空调使用多年导致制冷剂损耗过多,制冷效率就会下降,室外机会拼命工作以至于过热。此外,室外机常年风吹日晒,一些元件可能会老化出现故障导致停机。定期清洗、维护空调,可保持良好工作状态。
3.合理使用
夏季可将空调温度设定在26-30℃之间,以降低空调负担、节约用电。空调可以让我们凉爽,但凉爽却不一定非要用空调,比如在使用空调时,辅以小电扇让空气流通;白天没人在家,可拉上遮光窗帘,避免室温上升等等,都可以节约空调损耗。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