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有“世界第一运动”的美誉,是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足球运动对抗性强,运动员在比赛中采用规则所允许的各种动作,包括:奔跑、急停、转身、倒地、跳跃、冲撞等,同对手进行激烈的争夺。要想在比赛中取得胜利,和平时的刻苦训练密不可分,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那么在夏季足球训练过程中,中暑是最常见的,中暑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是高温可以损害脑、心脏、肾等器官造成这些器官的功能障碍,严重时还可引起死亡。所以中暑是每个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家长们必须了解的!
什么叫中暑
中暑是高温影响下的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导致身体出现多器官、多系统功能异常的急性病症。
中暑的原因
常因烈日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下重体力劳动所致。正常人体温能恒定在37℃左右,是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产热与散热取得平衡的结果,当周围环境温度超过皮肤温度时,散热主要靠出汗,以及皮肤和肺泡表面的蒸发。人体的散热还可通过循环血流,将深部组织的热量带至上下组织,通过扩张的皮肤血管散热,因此经过皮肤血管的血流越多,散热就越多。如果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体内有过量热蓄积,即产生高热中暑。
中暑的分型
一、先兆中暑顾名思义,就是中暑前的预兆,一般在此阶段会出现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心悸、无力、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此时体温正常或稍高,一般不超过37.5℃。此为中暑的先兆表现,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多能阻止中暑的发展。
二、轻度中暑除有先兆中暑表现外,还有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气短、大汗、皮肤热或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此时体温一般超过38℃。
三、重度中暑除先兆中暑、轻度中暑的表现外,并伴有昏厥、昏迷、痉挛或高热。此时体温大多会更高。
1、中暑高热,即体内大量热蓄积。中暑者可出现嗜睡、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无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压下降、高热,体温可超过40度。
2、中暑痉挛,即与高温无直接关系,而发生在剧烈劳动与运动后,由于大量出汗后只饮水而未补充盐分,导致血钠、氯化物降低,血钾亦可降低,而引起阵发性疼痛性肌肉痉挛(俗称抽筋),口渴,尿少,但体温正常。
3、中暑衰竭,即体内没有大量积热。中暑者可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呼吸浅而快、晕厥、昏迷、血压下降等。
4、日射病,即强烈的阳光照射头部,造成颅内温度增高。中暑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烦躁不安、神志障碍,重者发生昏迷,体温可轻度增高。
如何预防
高温、脱水是导致严重中暑的关键。多饮水、注意避免高温时段室外活动是预防的重点,首先是夏季足球训练时间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之间进行;其次是运动员要养成的合理饮食、作息习惯;更重要的是充分了解中暑的相关知识和现场急救处理程序。在预防阶段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训练时间段的合理选择,避免高温时段训练,可以有效预防中暑发生。
二、饮水方面:首先应注意补充水分。夏季人体水分挥发较多,不能等渴了再喝水,那时身体已是缺水状态。另外,身体中的一些微量元素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被带走,应适当喝一些盐水。关于冷饮,其实吃的越凉越容易中暑。因为人体局部的温度短期降低会让人体一下子无法适应,消化系统受到影响,继而影响到各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
三、食物方面: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肉、蛋、奶和豆类;另外,还应多吃能预防中暑的新鲜蔬果,如西红柿、西瓜、苦瓜、桃、乌梅、黄瓜等。
四、着装方面: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少穿化纤类的衣服,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
五、睡眠方面:高温天气体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助预防中暑。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六、药物方面: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藿香正气水等,可在训练前小剂量口服。
急救处理
通过以上充分准备后,如果还是发生了中暑,现场的急救处理尤为重要,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现场处理的基本方法。
一、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使其舒适的平卧,头、肩部及双下肢抬高,增加回心血量,松解衣扣,充分暴露以便迅速散热。此时中暑者一般会大量出汗,要及时用干毛巾擦干汗水,以免汗液排出不畅,影响散热。
二、补充液体: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并无恶心、呕吐,可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茶水、绿豆汤等,以起到既降温、又补充血容量的作用。
三、人工散热:可用衣服、纸板或者训练器材扇风,有条件者可采用电风扇吹风等散热方法,主要目的是迅速散热,但不能直接对着病人吹风,防止造成感冒。
四、冰敷:应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用冰块、冰棍、水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内,封严密即可),亦可头部冷敷,并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到皮肤发红。
五、口服防中暑药物:可给中暑者口服藿香正气胶囊、十滴水、仁丹、藿香正气水(液)等去暑药。
六、中医治疗:
1、轻症中暑,可取大椎、曲池、合谷、足三里、内关五穴,以单手拇指或双手拇指顺该穴经络走向,由轻至重在该穴位上掐压和点按穴位,反复进行3--5分钟,以局部产生酸、麻、痛、胀感为度。
2、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阳陵泉、少冲五穴,以点掐、按压为主,每穴点掐、按压3--5分钟。经上述治疗后,若条件许可,给予清凉含盐饮料,或以银毫针针刺以上穴位,有增强疗效的作用。
3、民间常用刮痧,指针穴位等办法,其主要目的还是迅速散热,但是不是所有中暑者都适宜刮痧,凡发生大汗淋漓的“脱证”不宜刮痧,此时可立即采取指针掐穴升压,兼以“回阳固脱”,用升压组合(人中、素髎、涌泉、足三里),加“回阳固脱”组合(内关、复溜、足三里、合谷)。
七、监测体温及脉搏:每10—15分钟测量1次体温,监测体温一定程度上可以预判中暑者的预后情况,如果体温持续不降,反而升高,说明中暑者病情可能进一步加重,如果体温逐渐降至正常,提示预后良好。多补充水果汁以及有盐的汤和充分休息即可恢复。如果现场无法监测体温,可以观察中暑者的脉搏,若在每分钟以下可以停止使用降温的各种方法,观察约10分钟后,若每分钟以上,再重新给予降温。
八、医院急救治疗:中暑者一般按照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中暑高热→中暑痉挛→中暑衰竭→日射病循序渐进发展,但是并不是所有中暑者都会遵循此规律,故一旦出现重症中暑者,应立在现场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急救的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到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挥汗如雨的训练
我们享受着训练的快乐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炎炎夏日挡不住我们的激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