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24583.html
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京津冀、内蒙古、辽宁等地出现“烧烤”模式,最高气温将达37~39℃、局地40℃以上,防止中暑刻不容缓。
中暑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
中暑,为夏日常见的急性热病,当外界气温超过35℃时,就有中暑的可能。
中暑分型
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中暑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01
中暑先兆:
是指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01
轻症中暑:
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01
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热射病:也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中暑的家庭调护
医院急救处理外,恢复期大多回家调护,而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可在家庭护理中完成,因此,家庭护理中在中暑的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家庭调护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01
环境要求:
气温是中暑发病决定因素,室内温度以凉爽、通风为佳,保持室内温度在20~25℃左右。
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通过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产热、散热处于动态平衡,保持人体正常温度在37℃,夏天由于人体散热主要通过蒸发来散热,由于高温环境中,空气中的温度高,通风不良,出汗减少,身体通过调节不能维持热平衡,使热量的体内蓄积引发中暑。
当出现大汗,口喝,头昏眼花,胸闷等提示先兆中暑发生,此时应离开高温环境,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必要时用电扇吹风,有条件者在空调房休息。
01
立即抢救:
首先将病人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平卧(头部不要垫高),解开衣领,同时用浸湿的冷毛巾敷在头部,并快速扇风。
轻者一般经过上述处理会逐渐好转,再服一些人丹或十滴水。重者,除上述降温方法外,还可用冰块或冰棒敷其头部、腋下和大腿腹股沟处,同时用井水或凉水反复擦身、扇风进行降温。医院救治。
01
积极降温:
常采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及针灸降温等,物理降温,温水或酒精擦浴全身大血管(头额、颈部、腋下、腹股沟、腋窝),擦至局部皮肤发红时为宜;冰水冷敷枕部、腋下。
高热中暑在物理降温时常同时应用药物降温、静脉输液补充体液以促进降温,同时针灸降温,炙大椎、曲池、合谷等穴位,一般体温降至38℃时,则应停止各种降温措施,擦干皮肤,静卧休息。
01
饮食护理:
注意营养均衡,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奶豆类。饮食要清淡,不宜吃高热量、油腻、辛辣的食物,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西红柿、西瓜、杨梅、甜瓜等。
早晚可以食用一些防暑药粥,如绿豆粥、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赤豆粥、冬瓜粥、荷叶粥、香薷粥、藿香粥等。多饮绿豆汤、淡盐水、西瓜汁等,以清热解暑,鲜荷叶煎水代茶或凉水口服,均可预防中暑。
01
注意补钾:
新近研究发现,凡中暑的病人,几乎都有血钾浓度下降现象,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倦怠无力、心跳不规则等症状,严重时会呈现昏迷状态。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项有趣而具有说服力的试验:将缺钾的大白鼠放在酷热环境中,结果半数以上发生死亡,而补充钾盐者则全部安然无恙。由此可见,在炎热夏天,人们在日常膳食中应多配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如茄子、番茄、黄瓜、榨菜、紫茶、海带、土豆、豆制品与桃子、香蕉、苹果、葡萄、西瓜、无花果等。
同时,它们还含有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等,故可提高人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而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有条件者,也可取氯化钾口服液5~10毫升加冷开水适量冲饮,每日1次。
01
多饮茶水:
医学研究表明:防暑降温,热茶效果好,而且维持的时间更长。为何喝热茶可以防暑降温呢?
这是因为夏天气温高,当环境温度接近体温或超过体温时,体内的热量只能以出汗蒸发的形式来散热,当热茶进入体内后,“热”刺激了人体的温度感受器——中枢热敏神经元,信息传递至体温调节中枢,再经过一系列的神经反射调节,皮肤毛细血管和毛孔迅速扩张,血流量大大增加,汗腺分泌增强,汗液量增多,将人体深部的热带出体外,达到散热的作用。
据分析,饮用热茶后,每出汗1克,将带走0.58卡热量,大约9分钟可使体温下降。这样产生的凉爽是持久的,从而在心底里感觉凉爽舒适。所以,夏季多喝热茶,有助防暑降温。
01
合理作息:
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夏天中午天气炎热,应注意休息,尽量在早晚凉爽时劳动;作好个人防护,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中作业应戴草帽,穿衣宽松、透气,浅色衣服,应设有隔热、通风、降温等措施,对于老人,慢性病者、孕妇、避免外出,保持空内通风,对于出现头晕乏力等先兆中暑时应停止劳作,到通风阴凉处休息,饮水,服用祛暑药,避免发展成重症。
01
刺血治疗:
取穴部位:十宣、曲泽、大椎、委中、金津、玉液。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
对轻症中暑,刺血后挤出血数滴,片该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挤出紫黑血液0.5~1毫升,并给予清凉饮料,针后约10分钟患者神志即可转清,继而热退汗出,诸症消失。
01
适当按摩:
对于轻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内关五穴,以单手拇指或双手指顺该穴经络走向,由轻至重在该穴位上掐压,缓慢疏推和点按穴位,反复进行3~5分钟,以局部产生酸、麻、痛、胀感为度。
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阳陵泉、少冲五穴,以点掐、按压为主,每穴点掐、按压3~5分钟。经上述治疗后,若条件许可,给予清凉含盐饮料,或以银针针刺以上穴位,有增强疗效的作用。
基层风采
欢迎